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居士的社会生活


   日期:2010/7/19 1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从佛教的立场说,一个在家居士,他所活动的范围,可比一个出家的僧侣深广的多,他所隶属的社会也比出家的僧侣繁复得多,所以,就居士而谈社会生活,乃是必需的。一个居士,在家庭中,有着很多的身份:对父母而言,是儿女,对儿女而言,是父母;对弟妹而言,是兄姊,对兄姊而言,是弟妹;对配偶而言,是夫妻。对父母的父母,对儿女的儿女,乃至对亲属的亲属等等,皆会成为各各不同的身份。由一个家庭扩大而成为一个家族,再扩大至家族以外的社会;对老师而言,是弟子,对弟子而言,是老师;对长官而言,是属下,对属下而言,是长官;对政府而言,是人民;对团体而言,是团员、党员、社员、会员;尚有朋友的朋友,关系人的关系人等等,都是形成社会形态的因素。一个居士,就是生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中。一个理想的菩萨道的实行者,便很乐意生活在如此繁复的社会关系之中。因为,有了关系,才有接触的机会,有了接触的机会,才能引导他们归向解脱之道的唯一处所——佛法僧三宝。

  佛教,是以服务社会为菩萨道的表征,佛在往昔的无数生中,以种种身份,种种形态,种种方式,深入种种的族类群中,每每能居王的地位。所谓王,就是领袖。那些领袖的地位,不是用武力打得来的,全是以服务大众的道德价值所感召而致的。因为,唯有真正能为大众谋幸福的人,才是最够资格做大众领袖的人,才是最能赢得众望所归并心悦诚服的人。

  一个理想居士,虽然不必在任何场合都要以领袖的姿态出现,至少,他该是受到任何场合所欢迎的人,乃至是能受到任何场合所尊敬的人。在佛教史上凡有大成就证大果位的人,对于社会的大众,无一不是热烘烘的。这种热,就是悲心——菩提心的流露。一个佛教徒的本色,应该是多尽义务,少享权利,才能获得他人的爱戴。

  因此,佛为统摄一切团体——社会的要求,说了四种德目,称为四摄法。摄是统摄和摄受,也就是领导或化导的意思。 四摄法第一、布施:为三宝出钱,最好称为恭敬供养,为贫病孤苦的赈济,才是名副其实的布施。居士以财物布施,可以称为施主。第二、爱语:佛教所说的爱语,不仅是谈话的技巧而已,而是一种真诚恳切、和蔼融洽、感人肺腑的谈话。这就是得到了佛化实益之后的一种受用,一种智慧,一种修养。第三、利行:是指对团体公益的谋求和促进,就是为社会服务。第四、同事:释迦世尊在菩萨阶段的随类应化,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都是同事的最佳典型。但是将自己融入社会,并不等于随着社会的感染而消失了自己,融入社会的目的,是为领导社会,感化社会。所以日本的道元禅师把同事的定义这样解释“初使自己同于他,后则使他同于自己。”(《正法眼藏》四摄法卷)。

总之, 一个居士,应当随分随力地去做,才不至于被教外的人误以为佛教徒是消极的逃世者,才能进一步地化导社会而净化我们的社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居士       佛教)(五明学佛网:居士       佛教)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6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5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4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2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1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改正动机与观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缘起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恩师昂旺敦振 

 任杰居士: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任杰 藏译汉) 

 任杰居士: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五、爱国爱教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