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洛桑陀美金刚上师:不要被无关紧要的人、事所累


   日期:2016/8/13 7: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天,现代人的生活都被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看看电视节目、浏览一下网页,听听新闻、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经常被牵引,不是愤愤不平,就是担心忧虑。要是能够引发自己的悲心和怜悯,或是增长自己正确的知见,倒也很好。可是,大多数的情况是引发内心的愤怒、不平、贪欲、痴迷等。虽然学佛了,我们的心仍在每天的所见所闻中被牵引。当然,我们现在还属于初级阶段,不能控制自己的心绪,出现外在的対境时,心自然有所反应。现在可能每天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做与“佛法”相关的事,这里“佛法”加了个引号,是表示表面上似佛法,实际上不是,因为喜闻乐道的习气太重了,总是喜欢听别人的说三道四、闲言碎语,自己适时也发表一下慷慨陈词的言论和评价。唯一改变的是,以前用世俗的道理做评判,现在懂得用佛法的专有名词做评判。

  其实很多人和事是与自己无关的,但我们的心不自觉地被牵引、被影响。外面的声音吵闹,便心烦气躁;周围的环境杂些,便坐立不安;这些又与我们何干呢?人有的时候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这是太在乎自己的表现。仔细想想,别人的看法会影响自己什么呢?就算别人夸奖我们到飘飘欲仙的程度,自己也不会成仙!贬低到用动物做比喻,也改变不了自己是人的事实。不论别人怎么说,自己依旧是自己。

  很多人在得意的时候信心百倍,失意时就垂头丧气,好像只有成功才能建立起信心似的,这时的信心不是真正的自信。这种信心是依仗他人的认可,这种信心的结果是,或因他人的吹捧,自己高估自己而骄傲自满;或失去他人的认可时,感到挫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真正的自信是自己对自己的确认,得意时不骄慢、不忘乎所以,知晓成功是因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地点或符合社会趋势等因缘条件的结果;失意时不自卑、消沉、悲观厌世,因为失败的原因有时是因为因缘没有成熟。即便是自己存在失误,从这次教训中汲取经验,下次改进即可,同时清楚地明白逆境是帮助自我成长最好的方式,即使没有如此的淡定,也要相信不如意的事情很快就会过去,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始终清醒地确信自己,才是真正的自信。这种自信让我们不与过去的自我相比较,不因介意现在的生活不如以前而耿耿于怀;也不会因现在生活惬意就骄奢YIN逸,更不会为将来的生活担心忧虑或是幻想连篇。于是,我们表现了一种洒脱。

  但洒脱不等于冷漠,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要时刻关怀他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许多智者把人生比作舞台,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身份,就要演好什么样的角色,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尽到该尽的义务。同时又清醒地知道,再精彩的演出都有落幕的时候,当某一天,某种身份失去时,自然也就能够放下。

  来到这个世间,有的人是为了还债;有的人仅是游览风景;有的人消耗了积攒多世的福报;有的人匆匆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有的人是悲悯众生、倒驾慈航;许多高僧大德肩负着弘法利生的重担,为实现圣教昌盛、饶益有情的心愿而来。不论当初因何种原因来到这个世间,但从现在这一时刻起,我们应把每天的生活变为实现美好心愿的里程碑,开始不同寻常的人生。不再被动地受报,而是主动地行愿,每天生活的目标是做有意义的事,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为众生、为佛教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要让那些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占用自己的精力,影响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要把那些闲事放在心上,让它们如来如去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洛桑陀美金刚上师       清净)(五明学佛网:洛桑陀美金刚上师       清净)  

 傅味琴居士:以清净心为人说法,名为法施 

 圣轮法师:山光水色尽演清净禅 溪河大地阐示微妙谛─「山河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三无漏学与四清净明诲 

 果煜法师:楞严新粹 从「无始无明」到「本来清净」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5.离欲清净,无心可乱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六、灵性清净即佛心 

 净界法师:怎样才叫作持戒清净? 

 净界法师:运用自性清净破除障碍 

 吕澄居士:清净毗尼方广经讲要 

 楼宇烈教授: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韩清净居士:唯识指掌 第二编 本论 

 韩清净居士:唯识指掌 第一编 绪论 四、唯识教之传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