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给初学佛者的建议


   日期:2016/8/16 20: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对于初学佛,第一,建议背诵大乘经典,比如《金刚经》、《普门品》、《阿弥陀经》、《地藏经》、《药师经》、《法华经》等。背经的过程,就是消业的过程。背经久了,业障消除后,智慧就打开了。然后就可以去听一听法师的开示。

  初学佛者,不建议看太多开示。网络上很多人针对佛教的许多问题,在吵来闹去。有的把圣人的境界给自己用,比如说开口就说“放下”“看破”“不执著”等话,这就造成了狂慧。这是很忌讳的,没有那个本事,却说那样的话,是很危险的。第二,很多开示是针对性的,比如说念佛问题。很多人说老实念佛就好了,其他经典都不要,某法师这么说。这句话某个层次上是对的。但未必适应对方的境界。所以,也不要把某句话当成圣旨,要看自己是不是这个根器。因自己业障原因,会曲解祖师大德意思。这就是不赞成看过多开示的原因。好比吃药,洋参是补药,吃不对就害人,是一样道理。

  如果你去念经,慢慢念,慢慢背,很多道理呢就会慢慢地了解。业障消除了,智慧就增长。这时,一定要看开示了,看祖师大德是怎么讲的,然后自己去修证。所以,看开示,要在有一定境界后再去看。

  除了背诵经典外,我还建议多学习佛门的梵呗,丛林唱调。不要以为那是出家人早晚课用的,或者佛事用的。要明白,这些梵呗都是修行用的。比如说你去学炉香赞、三宝歌、叩钟偈,还有各种赞。这些赞,可以调整身心,是很好的修行方法。只要想修行,这些都可以学。然后自己去唱诵,慢慢可以调柔身心。这是修行的方法。

  佛门中有太多修行方法,很简单的,作用也很大,甚至很常见。但就是因为常见,却常常被人忽略。人都喜欢看起来高深的东西,比如说念经和唱诵,就是甚深修行方法。如果配合佛门唱诵,更容易让人进入境界。唱的要比嘴巴干干的念,更能收摄身心。唱诵是个很好的修行方法,但我们都忽略了。

  记得弘一大师写了四个字:“以法自娱”。这个词来自《华严经》。是很高的境界。有的人学佛,越学越单调,念经也越念越累,就是没有达到欢快和娱乐的境界。所以让人感觉很沉闷。那要怎么样?唱是很好的。如果你倒寺院里,听钟鼓声音,加上唱诵,很容易摄心。

  刚入门佛的人,要傻一点。像小孩子背书一样,尽管背。佛经是自性的流露,你慢慢背,就能懂。如果你用思维去思维,未必懂。比如《金刚经》,我不建议去看开示,看了开示,就发现有种被啃过的感觉。一盘新鲜的水果,被炒过了,味道就不一样了。你去念,慢慢地念,然后偶尔悟到一两句话,你就会很舒服。

  我念《金刚经》时,我就体会了四个字:“持戒修福。”记得那时是在洗碗时,突然脑袋里蹦出这四个字。哇,终于明白。感觉很舒服,整个人都很安乐,法喜充满。这就是悟出来了,不是思维出来的。读任何经典都一样,读读,能悟到一点,很舒服。

  关于《地藏经》,我想到“多被恶业来结其心。”那时就很感动,终于知道《地藏经》为何如此重要,这也是个人体悟出来的。经典都是一样,你慢慢去悟,感觉很不一样。

  建议大家有空就背一背佛经,行住坐卧都可以,这叫做以法自娱。

  转自:福安观音寺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