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给妄想减速


   日期:2016/8/23 21: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所以说为什么我们有生死?就是这一念的分别。你分别一念、二念,你不知道分别一念、二念是什么?是生死的轮回。也就是说由于你分别心的加重,而无明是一层比一层厚,一层一层的累积,最后达到了自己不能控制的那种程度。就像这窗户,这窗户外面是亮的,如果我们隔一层纸能看见稍微许的光,隔两层纸还能看到一点,隔三层纸光就越来越弱,如果隔一百层纸这屋就成黑的了。黑的是什么?就是无明。

  那一层纸是什么?那一层纸也是无明。我们的心本来清净本然,但为什么最后的无明越来越重呢?就是由于我们不断地起心动念,不断地分别造成的。那什么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戒律所制止的,这些都是我们的分别心。由于分别心逐渐地加厚,它就产生了金钱,产生了睡眠,产生了饮食。也就是说正报和依报它们同时都产生。有了人相,就有外面的依报。所以说我们通过这个知道了,小事并不小,大事也不大。

  为什么小事并不小呢?因为我们知道高山也是一微尘所组成的,千里之行也是一步步迈出来的,我们的烦恼习气也是一念一念不断地增厚出来的。所以念念增厚也就是念念生死。那么我们从哪去了脱生死呢?就从念念开始。所以说事物没有大小。“大小”是世间人看不清楚它的本质而说出有大有小,实际上没有大没有小。因此我们下功夫就应该知道从哪下了,我们应该从念念下。

  当我们知道了生起无明的原因,就会对自己的习性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当你正确的理解以后,对于舍去金钱和减少睡眠、饮食所产生的一种习性的余习的作用,或是一种清净心进去了,把那些扎在深处的习气种子,往外面挤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正确的理解。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当我们发现自己有烦恼的时候,它是不是坏事?它不是坏事。有的人说,你看我摸金钱的时候,睡眠充足的时候,饮食三顿饭的时候,我并没有这么多的烦恼。为什么?谁能答一答?你说。

  一尼众答:因为它满足了他的欲望。

  满足了欲望,往深的再说一说。

  一尼众答:他总觉得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所以再不满足,他要发脾气了。

  是。还能不能往深的说一下?

  一尼众答:因为他的这个妄想、执着太重了。

  太重这是一个方面。为什么他太重?

  一尼众答:因为他的烦恼、习气太重了,就是说已经感觉不出来了他的烦恼。

  为什么他感觉不出来?

  好,我来给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应该清楚的知道。为什么感觉不出来了?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他没有正确思惟的能力和时间,也不允许他观察,所以说他感觉不出来。

  比如说,就像那个汽车运行似的,这个汽车的速度如果超过人的视觉,他就感觉不出来了,光看到车一溜烟就过去了,没看到它整体的相貌。当这个汽车逐渐地减速的时候,噢,原来是黑色的汽车;如果再减速,噢,它甚至看清了这个汽车的形状;等停下来的时候,噢,知道这个汽车是什么牌子,是什么造的。我们的烦恼习气也是这样,当他欲望满足的时候,它的速度特别快,越满足它的妄想速度越快,所以说他没有任何观察的能力,也不存在观察能力。

  为什么我们现在去掉了金钱,减少了睡眠、饮食,而还能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毛病呢?因为什么呢?金钱、睡眠和饮食等等这些,导致加速运动的东西去掉了以后,它逐渐减速了。减速的时候我们逐渐地发现了烦恼,“噢,原来我有那么多烦恼!”就像前面有镜子,一下看清了自己的毛病了。

  原先是一分钟可能运动一万次,这回是一分钟运动了一百次,这时候就看见,“噢,原来我的毛病习气在这块呢。”虽然毛病习气还存在,但它的速度在减慢了,和原先绝不是一个等级了。但有的人他没发现这一点,他认为我的毛病习气又出来了,实际上他不知道,当你发现自己有毛病习气的时候,实际上妄想习气已经在减速。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在五阴区有个行阴。行阴就是加速运动的,这个行阴就像光一样,它有光的速度,非常快。为什么我们要坐禅?为什么我们要念佛?我们就要找出这个行阴来,把这个行阴停下来,要他的发展速度逐渐逐渐停下来,我们今天去掉一个毛病,我们行阴停留的时间就会延长,它的速度就逐渐地减慢。你守住一条戒,它的速度就慢一点,你守住了两条,它的速度就慢得很多,守三条四条就慢更多等等。为什么比丘尼戒将近四百条戒律,就是要把它们的速度都减慢下来,只有减慢了以后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才能逐渐逐渐地去掉无明。

  我们大家都知道《阿弥陀经》讲,临终的时候十句佛号就可以往生的问题。念十句“阿弥陀佛”佛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临终的时候你念十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那不讲吗,“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吗?就是说在七天之内你能只有十个妄想,就打十个妄想,用十句“阿弥陀佛”来处理这十个妄想,你必然能往生。什么意思?就是这个速度给你减慢了,减慢到你在一天一夜里只能打十个妄想,如果能这样保持七天,肯定往生。

  如果要剩两个妄想能不能往生啊?也就是我们临终时念一句“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谁说一说,能不能往生啊?谁答一答?你说。

  一尼众答:十个妄想,用“阿弥陀佛”佛号代替都能往生,那剩两个更能往生了。

  那剩两句佛号呢?

  一尼众答:这也能往生。

  也能往生。它和两个妄想有什么区别?

  一尼众答:这两个妄想如果要不念佛的话,可能就不能由佛号代替了。

  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如果是剩了两个妄想,必然会产生两句佛号要对治妄想的。十句佛号都能往生,也就是说这十个妄想必然被佛号所抑制住,我们念佛就要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他必然能往生。那两句佛号呢?那更能往生。那一句佛号呢?一句佛号就更没问题了,是不是?

  所以佛才讲,一句佛号消恒河沙的罪恶。说一句弥陀消恒河沙罪恶,道理是指这说的。不是说你随口念一句佛号就能消恒河沙罪恶,我们天天念,天天消恒河沙罪恶,一天能念一千句、一万句,你算一算你消了多少恒河沙的罪恶,是不是?但我们没有。说明我们那一句佛号还不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说临终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一句佛号”,它必然能消恒河沙的罪恶,也就说明剩一个妄想,才能产生“一句佛号”。

  为什么剩一个妄想用一句佛号呢?如果我们没有妄想了还用不用佛号了?你说。

  一尼众答:不用。

  为什么不用了?

  一尼众答:因为他心清净了,没有妄想了。

  这是一方面。没有妄想了,整个都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正确地理解《阿弥陀经》,正确地理解佛经,正确的理解修行的过程,我们就会充满了信心。而且就知道了这些所谓的金钱啊、睡眠啊……它是我们最障道的因缘,也是我们了脱生死的根本。

  所以说我们应该正确地理解。正确地理解,就不会被我们修行过程中,要有一个余习的问题,被它所产生的一种幻境骗了。甚至产生了一些烦恼,自己觉得,“挺好,我有修行,我没有修行不会产生这么多烦恼。烦恼来了想骗我,那骗不了。”所以我们都知道莲花生长在污泥之中而不染,就是这个道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妙祥法师       妄想)(五明学佛网:妙祥法师       妄想)  

 净界法师:你这个打妄想的心,就是你成佛的心 

 妄想的来由与对治 

 明证法师:明证的妄想 

 万行法师:圣人有妄想吗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九 五宗平等弘扬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八 诵大悲咒无附加条件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七 发心出家要真实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六 出坡也是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五 不为剃度而剃度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四 少睡增定慧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三 过斋亦修行 

 妙祥法师: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十二 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