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第七篇)学习要从根本修


   日期:2010/7/22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起心动念是根本

    所以学习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态度,就是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起心动念是根本,要善观己心。就像孟夫子讲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实的学问在哪?自己的心时时都是在真诚当中,都是在谦卑当中,平和当中,都是在慈悲为人着想当中,这有真学问。学问绝对不是在外在的说,你已经读过多少经典了,就代表你有学问了。能为别人着想是世间第一等的学问。可是假如我们读书的过程当中,心反而是增长了傲慢、自私,那这个实质上的学问是在往下堕,自己不知道。所以这个心要看得清楚,“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把错误的心态转到正确的心态来,转到真诚待人、平等待人、慈悲去待人、恭敬去待人,这样就对了。

    那从根本自己的心地来观照,来学习,就可以了解到我们一天有几个念头啊?那算都算不清楚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天有几个念头是对自己没信心了,不少哦,好像遇到一些情况,哎呀,我就是这样了,没办法。那开始退缩了。所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什么时候有进退?每一个念头都有进退,一个不好的念头起来了,开始往后退了。而且很奇怪,坏的念头起来会接二连三,好的念头起来还不容保持,所以这个我们要很清楚状况。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个人向善就像登山一样,得一步一步跨上去,还要被地心引力拉着,那地心引力就是我们形成的一些坏的习惯,要这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登上去。可是从恶呢?坏的念头起来就好像那个登山的时候一脚踏错了,滑下来了,会发生什么事?这个时候谁也帮不上忙,要怎么样?赶快把念头转正,不然就一直跌下去了。你看那个登山的人他一脚踏错了,然后滑下去的时候怎么办?两只手赶快有任何机会就抓住树木了,哪有说念头不对的还顺着它一直下去的道理呢?不进则退,就在这个动念之间。我们要提起高度警觉,不能被这些错误的念头给主宰了。

    诸位朋友,我们心情不好都会维持多久?假如一个人能心情不好三天,真是吃饱撑着,没事干。三天这么宝贵的岁月,你拿来把它耗损掉了,把它虚掷掉了。其实说实在的,人为什么学习不能勇猛?根源在哪里?根源在利益大众的心不强,慈悲心不强,念念把他人放在心上了,都觉得赶快提升自己才能真帮得上人啊,哪还有时间蹉跎在那里?所以我们要把根本找到,为什么没有动力?因为没从根下手。

   
能做到才是弘扬传统文化

    记得有一次跟海口监狱高监狱长谈话的时候,高监狱长说到,他每一次回到监狱,心里就很安。这句话对我的震撼很大,因为他时时都把服刑人员放在心上,他希望能多照顾他们,多提携他们,所以放假回去还是念着他们。其实这个就像父母的心一样啊。

    我们看看高监狱长有没有情绪化?他哪有时间情绪化?他觉得他应该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一次我们刚好在广州参加儒学研究会的年会,张发厅长上台把海口监狱的经验、海南省监狱系统的经验,跟一两百个参与者交流。这些参与者不乏大学里面的教授,还有各地的推展者。当张厅长讲完之后,底下掌声持续很久,这些在大学里面任教的教授们听了都非常触动,很可能他们写了很多理论,可是很难实行。而在海口监狱却已经推展开来,他们也很感动,也很受鼓舞。

    心跟最重要,把祖宗、圣贤的教诲完全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世、待人当中,这个是时时都跟圣贤人在一起了。而且说实在的,传统文化要让大众接受,还得要各行各业真正表演出来,在各行各业当中让人真看到他把《弟子规》演出来,让人真看到圣贤,他的信心就起来了。

    这个时代要给人信心,除非你表演给他看,你讲得天花乱坠,在这个时代没什么用。我记得我大学时候曾经听过一句话,说在大人的世界里面,人们不会听你说什么,人们只会看你做什么。所以弘扬传统文化要各行各业都有真正去落实的人,你比方说,我们今天是从事教育的,然后企业界的人,你今天跟他讲了长篇大论,他会跟你说,你们教育界比较单纯,我们在商场不行啊,商场假如照《弟子规》这样做了,就没饭吃了。你能不能说服他?不容易。假如商业界有真做到的人,那所有商业界的人跟他就很能产生共鸣。学校界的,比方说你是教小学的,你给他讲了半天,做得很好。然后他说,小学可以啦,我是初中老师。所以真正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能做出表演,那个是功在社会,功在民族文化的复兴。

    而这个最特别的是,我们海南省监狱系统把传统文化推展到服刑人员的心中,这个给社会大众起信作用很大。因为社会大众觉得连服刑人员都教得好,还有什么教不好?所以我们时时定位自己,我们能给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演?这个是真正在推广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假如变成只是说,能上台讲几节课,那这个就没有抓到根本实质的东西,要做到才好。做不到讲越多,人家越盯着我们看,你看你,说一套做一套。

   
学习的四个阶段——“学道立权”

    那几天我们跟高监狱长坐在同一台车上,钟博士就送了高监狱长一些书籍,一些学习传统文化的数据,本来钟博士他带了一些,就拿了其中一部分给高监狱长,因为我坐在中间,钟博士在左边,高监狱长在右边,当一部分拿到高监狱长的手上的时候,就看到高监狱长又继续盯着他手上的东西,而且高监狱长的眼睛特别大。结果钟博士很善解人意,马上说,那这一些也给你吧。我刚好站在中间,我突然就想起学习有四个阶段,叫“学道立权”,“可以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所以学习的过程当中,你可与共学,我们现在是共学,但是学了以后,有没有真正去行?未可与适道,这个“适道”就是真正去做。所以学是第一个阶段,力行是第二个阶段。而在力行的过程当中,不管面临任何的挫折,绝对不会动摇这些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些做人的本分,他绝不动摇,这是立。就像孟夫子讲的,“行一不义”,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一不辜”,杀一个无辜的人,而让我们得到天下,我绝对不愿意,就是做任何一个违背良知的事情,而得到多大的利益,我都不可能会做,这个屹立不摇。所以我们在历史当中看到很多忠臣,他在面临生死的时候都不变节,这个就是屹立不摇。那对我们来讲,我们面临任何的挑战跟挫折,绝不改变我们为往圣继绝学的心,这是屹立不摇。是不是最高境界?不是。“可以立,未可与权”,通权达变是最高境界。

    当我坐在中间,看到高监狱长盯着那些书不放,然后钟博士很善解人意,所以要“视思明,听思聪”,知道人家还想要,就给他。当下我就对着车上的朋友说,“刚刚我们高监狱长接了这个东西以后笑了,他是为了这些广大的服刑人员而笑,因为高监狱长一有这些东西,想到的都是他们,希望多带一些东西回去帮助他们修身、修学”。

    所以一个人有时时利益大众的心,救人之急,现在最危急的都是缺乏伦理道德教育,能时时这样起念,那不会烦恼丛生,没有那个时间了。所以我们假如念头止不住,身上可以背一把尚方宝剑,慧剑是断烦恼,慧剑是斩烦恼,这一把尚方宝剑上面写着“为正法、为大众”。为正法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大众着想,就是我们这个念头只要跟这个精神不相应的,就把它给砍了,浪费我们的时光,浪费我们的生命。好,大家尚方宝剑背好了没有?没有。宝剑不要轻易出鞘,该出鞘的时候再出鞘。所以能从起心动念修,从根本下手,“本立而道生”。念头都是正念分明了,言行自然就跟它相应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中国远祖如何教导他的后裔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 

 其它法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慧静法师) 

 传喜法师:感悟传统文化 传承千古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