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真堪布:从加行通往正行


   日期:2016/8/30 8: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百日共修快要结束了,九加行的学修已经圆满了,现在在学修特加行。特加行也分前行和正行,前行分共同与不共同的内容。去年讲的身、口、意三个要义等内容,都属于是共同的特加行,还有一些不共同的特加行,是讲正行引导的时候才可以传授的。我们现在主要学修的是加行引导。加行引导是很重要的,若是加行没有修好,没有一定的基础,学修正行引导也没有多大意义,甚至会误入歧途,很容易走偏。

  大圆满就是这样,很容易堕入那种无想的禅定当中。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很多修大圆满的人都堕入无想禅定的境界中了,这是很危险的,真正堕入了就很难自拔。无想禅定就是这样来的,他认为这是最究竟的解脱,然后就修持。以前也讲过,若是有断恶行善的基础,他就会在上三道里感受果报,一般是投生长寿天。在人间,有的人自然就能入定,把心定下来进入无记的状态,这可能也是前世修的无想禅定。堕入无想禅的境界很难自拔,也很危险,所以正行引导先不传授。若是他没有断恶行善的基础,那还是在三恶道里,尤其是在饿鬼和旁生道里。现在有些动物可以冬眠,这是一种功夫,可能是前世修的无想禅定。饿鬼里面也有这样的。

  其实大圆满的境界已经讲完了,就是我们之前讲的《普贤行愿品》里的境界。它有一个安住的窍诀,但是这个窍诀不能轻易教。这个窍诀就是让你直接自然安住,若是你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本面,没有真正认知到自己心之自性,你没有地方安住。你这样自然安住,一定会堕入无想或无记的状态中。所以一定要等真正认识了自己心之自性的时候,才能通过这个方法,把心安住在这样的状态中。所以,大家不要着急学修正行引导,着急也没有用,这是有过程的。等到瓜熟蒂落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成就。

  现在主要修的是加行引导,修加行引导主要以观修——思维和观察为主。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观察、思维的过程中,若实在观不出来,实在观不下去或出现一些疲惫和厌倦的时候,可以在无记的状态中,静静地坐一会儿,当作休息,虽然没有保持那种觉悟的状态,但若是心能稍微定下来,平静一下,也有一定的帮助,这是调整或是转换的方法而已,不是什么境界。

  加行是思维观察的时候,包括特加行身口意三个要义里面,比如意要义,现在我们是通过中观的这些逻辑去了知空性,这都要通过思维和观察,都是在有分别心和念头的状态下才可以观察、思维和观修的。有的人不愿意思维,即使思维了也是大概的、走马观花的思维,不深入地思维和观察,这是不会有进步的。思维和观察的时候一定要用心,一定要深入,这样才会有进步,才会有变化。现在我们思维和观察,若是站在究竟的境界而讲,都是“寻觅修行自己徒劳因,缘法修习延误入樊笼”,确实是这样。但这是个必要的过程,是一个磨练心、锻炼心态的窍诀,它是一个方便方法,这样心才会变得柔软。当心变得特别平静的时候,才会进入状态,才能真正证悟不可思议的境界,才能回归自性,之前是很难的。

  其实自性始终在我们身边,没有离开过我们。但是因为我们迷失了自性,自己觉悟不到,也无法能够去证得它,原因就是心没有静下来。所以要调伏这颗心,要磨练自己的心态,这都是很重要的。若是大家真的想成就,就好好修加行,尤其是四外加行的内容。若是你能认真地去思维、去观察,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有帮助,所以我们一定会受到法益,一定会有收获。若是不认真学修四外加行的内容,就不会有牢固的基础。尤其是四外加行,讲的是我们的生活,讲的是我们的工作,讲的是我们的境界,这很重要。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稍微有了一些变化和收获,就是因为我们注重并学修了四外加行,所以受益了。若是没有这些,不用说那些高深的法,即使修皈依、发心、除障法等修法,都很难受益。“这不是皈依吗?这不是发心吗?”看得都很轻,说得都很容易,其实这都是很难的。

  我们讲加行的时候讲过,仅仅皈依就很难。皈依有上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和下士道的皈依。我们现在很多人皈依都是下士道的皈依,根本没有出离心,还是为了世间的福报和今生的利益。若是为了这些而去皈依,都是下士道的皈依,还是在搞世间八法,还是在搞六道轮回,无法逃脱啊!“我没有啊,我皈依不是为了这个。”你是这样说,但若是你没有生起出离心,对世间的贪欲心和希求没有放下的话,你皈依还是为了世间,还是在搞世间八法,还是在搞轮回,嘴上说是没有用的。嘴上谁都会说,但主要是看有没有真正生起出离心。中士道的皈依完全是为了自我的解脱。上士道的皈依就更难了。中士道的皈依是要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士道的皈依要有利他心、菩提心的基础。真正要皈依佛门,不容易啊!

  发菩提心就更难了,要去除自私自利。要断掉我执我爱,否则,怎么能发出菩提心呢?修除障法、曼茶罗、上师瑜伽就更难了。我们经常讲,修除障法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供曼茶罗也非常难,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双运才是真正的积累资粮。若是没有二资双运,没有福慧双修,没有智慧的摄持,只修福报,只能得到有漏的世间福报,根本逃脱不了六道轮回。大家要明白,不能好高骛远。我怕你们回去以后,听到有人说:“啊?你们怎么还修加行打基础啊?我已经修正行了,已经修大圆满法立断法和顿超法了。”大家听了,心就动了:“是啊,上师也不给我们传立断法和顿超法,那都是即身成佛的方法,也不教给我们,这么多年还让我们修加行。”没有用。若是真有用,真能利益你们,我是不会吝啬的,一定会传给大家。

  很多人都说,现在是末法时期,大圆满应该是公开的时候了,直接可以传授,和以前不一样。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我现在越来越感觉,不能这么传。因为若是把所有的法都传授出去了,大家得不到法益,就没有再追求的了。佛菩萨和历代祖师们都特别严格,以前更严密,大圆满法正行不是轻易传的,这里有一定的密意。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众生的相续成熟了,自己的因缘具足了,到时候自然而然就能得到这些法。若是众生的相续没有成熟,再讲也没有用。所以大家不要着急。若是因缘不具足,传这些高深的法也没有多大意义。现在我们主要以修加行为主,把加行修好,基础打牢。基础打牢,相续就成熟了。也有上师直接传大圆满的,你们自己看,若是真正能受益,那是最好了。

  我们已经制定了修法计划。加行班有一年期和三年期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一年期加行班以闻思为主,首先要有一定的闻思的基础,就像我们看地图一样,先要了解一下路况和路线,对你要走的路程有一个详细的掌握。我们现在闻思加行,就是先详细地了解从凡夫到最终成佛的整个过程,就像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要先看地图一样。一年期加行班就像是看地图,了解路线,了解整个过程。参加一年期学修后再进一步学修三年期的加行;若是自己觉得一年的闻思还不够,还可以继续在一年期加行班里学修,直到自己觉得行了,再进入三年期加行班。这是正式出发了,这里是以实修为主的,同时也有闻思。一个加行至少修一百天,一天至少一座,其实一座有点太少了,一般一天最少是两座,最好是四座,就是观修——思维、观察,实实在在地修。

  规定每个加行修一百天,但不是在一百天里必须要完成,最少按一百座,两百座、四百座计算,完成了就行。它是三年期的学修计划,若是在三年当中没有完成这个计划,在四年、五年当中完成也可以,主要是能完成这样一个学业。每一个加行至少一百座,一座一个小时。四外加行主要是观想,五内加行不仅要观想,同时还要完成数目,每一个加行最少十万遍。皈依偈诵十万遍,发心偈诵十万遍,百字明——除障法十万遍,曼茶罗十万遍,上师瑜伽——磕大头十万遍,这五十万遍是要完成的。

  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有的人一个加行修一百座就可以了,有的人可能要修两百座才行,有的需要修三百座、四百座,根据自己的根基而定。这些完成后,需要考察一下,行了才可以学修正行。正行也分前行和正行,正行的前行也有共同和不共同之分,共同的前行都差不多。不共同的开示,是真正传授正行引导的时候,自己可以参加正行班,正行的前行就是身口意三个要义。

  现在我们讲意要义的时候,讲的是中观,我们也计划在这两年要多讲些中观和唯识方面的论典。因为通过逻辑和推理可以了知和生起空性的见解,大圆满正行需要有空性见解的基础,大圆满正行引导里很简单,它是将万法抉择为心,心抉择为空,空抉择为光明。心抉择为空的时候,是从这里入手的,这是空性。这时很简单: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从中让你找心的来源、住处与去处,就这么简单明了,若之前你有唯识和中观的基础,到时候就会很容易。

  我真是这样想的,自己幸亏学过唯识和中观。我们讲《定解宝灯论》的时候讲过,心是不可得的,是空的,但是你只说“不可得”、“空”,和真正知道“不可得”和“空性”是不一样的。就如同两个人进了一个空屋里,一个是双目健康的人,一个是双目失明的人,这两个都说没有人或没有物,但是不一样的。刚才那个盲人,他要么是听别人说“没有”,要么是自己摸的,然后判定没有,但这不完全确定,再进一步观察、询问,他就变得疑惑了,自己也不敢肯定了。因为他是跟着别人说或自己这样摸一摸,然后说的,是不可靠的。

  双目健康的人,自己到处看,最后说没有,完全是确定的,再进一步询问他,也推翻不了自己的认定,因为这是他亲眼所见,所以就有这样的差别。因为现在好多人都说:“什么都不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是空的,如虚空一样。”说是这么说,但是我怀疑。若是没有真正唯识与中观的基础,能懂这个吗?什么叫“如虚空般”?不是什么也没有。空性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你看六道轮回里有这么多众生,不都迷在这里吗?没有明白空性。若是明白空性就OK了,就不用六道轮回了。但是,哪有那么容易啊!

  诸佛菩萨、历代祖师们千辛万苦,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和困苦,最后才证得,哪有舒舒服服一下子就明白的?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讲的,真是怀疑啊!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消除业障,最后在菩提树下才成就。不用说佛陀在三大阿僧祇劫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就是现在经常说自己明白了、证悟的人,连佛祖在恒河边苦修六年的经历都没有,舒舒服服的怎么能轻易成就呢!所以大家不要执着,虽然有时候有妄念和分别,心不容易定下来,通过这样的磨炼,最后才能定下来,都能练成自在与禅定的境界,就是需要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分别,在不分别的时候可以不分别。若练成这样,就怎么都可以了,就自在了。

  若是你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像瘸子一样,只会坐,不能走,这样不行。要想达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的境界,不动能行吗?为什么说寂止和胜观双修呢?寂止是定,胜观是慧,定慧双修,才是真正的修行。只有定没有慧不行,就像刚才讲的瘸子那样,只会坐,不会走,那是错误的。其实我们真正有禅定了,不是只在那禅定,它是心态自在,要分别的时候什么都能分别出来,不分别的时候就可以不分别,入定出定自在,没有一点挂碍,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禅定功夫。这要通过磨练才行。

  有些人说:“这不是着相吗?”观想哪是着相?还有些人说:“这不是分别吗?”是分别而不分别,其实一个意思。若是真正明白了,若你不分别,那也是错误的,分别而不分别,成为一体了。若是有分别和不分别这样差别的时候,还是分别。你执着“不分别”,还是分别。分别也不分别,不分别也分别,一体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平等。着相和不着相也是一个意思,

  偏见叫着相,不偏见不叫着相。着空相也是着相,着无我的相也是着相。比如说《入中论》里讲十六种空性,这里空性也是空性,无我也是空性,都是空,没有不空的,但是这个空也没有落入空边。现在我们用思想、言语去衡量或讲述,只能这样以轮换交替的方式抉择大空性,没有别的办法。应成派最后没办法了,说“我没有承许。”他为什么没有承许呢?他想抉择大空性,但是他通过语言把有边抉择为空的时候,就落入无边了,然后将无边抉择为空性的时候,又落入有边了。

  言语就是这样,分别的。但是这个时候他没有办法了,就说自己什么也不承许。他将有边抉择为空性的时候,他不承许无边,将无边抉择为空性的时候,他不承许有边。言语都落到边上了,但是在观点上他不承许任何一个边,他就以这种方式抉择大空性。最终还是应成派的观点比较究竟。自续派没有做到这个,只能将有边抉择为空,无边、有无边、非有非无边这三边没有抉择为空性。所以空性就是这样,虽然是分别,但你这样去做,这也是基础,所以大家不要着急。若你实在是等不了,实在控制不住自己,我也没有办法,那你先盲目地跑一圈,我是不会拦你的。

  我的意思是先别着急,先把基础打好,尤其是四外加行要修得扎实一点,这对我们的修行帮助太大了。我现在有时候自己也经常反省,为什么我们经常犯毛病?主要是因为四外加行修的还不够坚固。四外加行的内容学修好了,还能懈怠吗?还能这样经常犯错误吗?不会的。虽然偶尔也会犯错误,烦恼一起来或是习气一上来,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但是不会这样频繁。因为有因果正见,敢吗?犯堕罪有四种因,最后两个是烦恼和习气,虽然明白,虽然也很深信,但是烦恼一起来,习气难改,不知不觉就犯错误了。这很正常,但是不可能经常犯错误。

  我们现在有些人虽然在修法的行列中,但是往往都在犯错,都在犯这些粗大的戒律。这是因为什么?就是没有轮回正见和因果正见。学佛修行这么多年,到现在连出离心都没有生起来,还留恋着世间,还放不下红尘,还总想这个,想那个,这都是因为没有懂得和深信轮回。若你真的深信六道轮回,还会留恋吗?还会贪着这些吗?这些真的是太重要了。还有“寿命无常”和“人身难得”讲的就是佛教的人生观,你首先得明白,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价值?什么是今生真正的利益?这也是很重要的。无常更重要。

  以前那些噶当派的大德高僧,好多都是专修无常法的。刚开始我不明白,现在我真的越来越感觉到无常真是太重要了!要是把无常法修好了,一切都在其中了,其它都不难了。若是把无常修好了,真切了知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是生命。我前几天玩了一些泡泡,真的感觉生命就像水泡,刚开始很漂亮,在那漂、漂、漂……突然“啪”的一下就无影无踪了。人的生命就是这样。

  那些大德高僧经常讲的是每一个刹那。刹那这个概念对我们来说不是很清楚,那我们就用秒来形容。每一秒都是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若是这样想,那还有什么啊?随时都会死。我讲过,虽然我们不能逃避死亡,但是可以做好准备。做好准备就是随时都迎接死亡。死没什么可怕的,人死灵魂也不死,死的是这个躯壳、这个身体。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所——我所有,我所有是什么意思?你看这衣服是我所有,这不是我。这个衣服旧了,破了,我可以换一件新的。这个穿腻了或觉得不合适,我可以换一个更合适的。身体也是这样,它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人死了就像换件衣服,旧了、老了、有病了就换一个。若是这样去看待死亡,准备迎接死亡,那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就彻底消除了,就能死得安祥,当下就解脱了。

  其实,你若是明白,真是这样。我们有时有疼痛的感觉,那是因为太执着了。就像我们喜爱的衣服一样,我特别执着这件衣服,觉得这对我太重要了,若是别人偷走了或是弄坏了,我就会心疼,就会烦恼。若是不把它当回事,有也行,没有也行,还有其它衣服或者再做一件,再买一套,像这样不去在乎,就没有事了。身体也是一样,你若是去执着,觉得这是我的,连碰一下都不行,“这是我的身体,不许碰;这是我的身体,不许说。”太执着了!别人说一些自己身体上的缺点,就特别难过、生气,像这样过度执着就会受影响,身体稍微有一点点病,灵魂就会受影响。若是能不执着,真正能放下了:这个肉体就是个躯壳,和我没有关系。真正相信这点的话,身体有病了,或是万一有什么,你就不会受影响了。

  你们太执着自己的身体了。稍微有一点冷了或热了,就不行了。说是着凉了会生病的,根本不是这样,主要是你自己的心。万法以心生,万法是从心里生的。我到牧区,看到那些牧民就随便地躺在草坪上睡,有的根本不铺什么东西,直接就躺下了,也没有事,吃的也非常简单。就是自己执着,你越执着,毛病越多。

  别太执着这些,你的身体只是一个躯壳,是个不净的袋子,有什么可执着的?你看看头发、皮肤、肉、血、骨头、包括里面这些内脏,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没有一样是值得留恋的。若觉得有,你就到天葬台去看看。一说天葬你们都害怕了,天葬又怎么了?一个尸体和一个木块有什么区别啊?木块劈开或锯开了,没有什么,其实身体也是一样。别执着这个身体,你越执着就会越受影响。

  比如说你执着一个人,他的一举一动对你的影响特别大,若是你不执着,他就和你没有关系。他死了、活了,健康、不健康,对你没有什么影响。若是你执着这个人,这个人有病了或是要死了,那你肯定会非常难过,会非常痛苦。若是他死了,自己也活不下去了,跳下去也死了。若是像对待街上的乞丐一样没有执着,他有病了或是死了,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你没有去执着他,若是你去执着他,也是一样。执着和不执着就是如此。身体也是,若是你不去执着它,它生病了或是要死了,对你没有什么影响,真的是这样。

  前几年才圆寂的一位上师,他的境界很高,对上师三宝的信心特别足,他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冬天我们这边非常冷,他上面就穿一个坎肩,整天给大家念传承或讲法,身边的人都担心他。冬天色达和果洛那边气候非常冷,都劝他穿一些衣服,他说上师三宝加持他了,一点都不冷。

  以前我小时候,我们寺院这边有一位老喇嘛,我跟随他有三年,很多仪轨都是跟他学的。那时他年纪越大,显得越年轻,到八十多岁的时候,都长出新牙来了。我们经常骑马到施主家去念经文、修仪轨,他年纪很大,但骑马比我们还轻松。那个时候藏地的条件特别差,他生活也很简单。他就是这样,是一个真正的大成就者。

  我觉得无常真的太重要了。你们不要好高骛远。其实即使你境界再高,与修加行、修基础的法也不矛盾。佛讲的每一句话,内涵都是无量无边的。你的境界越高,加行的内涵越深。

  佛法的确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若你们真的希望自己能得到法益,想改变自己的一切,就好好地修加行、打基础,这样就会受益。修大圆满正行都不要着急。一说灌顶,都觉得殊胜。可是灌顶了,也没有什么感觉,还和水里的石头一样,没有变化。自己的相续不成熟,再给你灌顶,再给你窍诀,你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所以大家要扎扎实实修、认认真真地修就行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达真堪布       正行)(五明学佛网:达真堪布       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正行胜利—得大藏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直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善法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不失菩提心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宋智明居士:《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正行第十三 

 体方法师:正见 正行 

 悟光法师:禅的讲话 第九章 心操正行 

 周叔迦居士:唯识研究 第十七章 正行唯识和预备 

 仁焕法师:纠正行为 做快乐人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正行与助行以及专修、圆修与杂修 

 开愿法师:学佛要正心、正信、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