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想去极乐世界首要念佛还要兼做这件事


   日期:2016/9/19 9: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法象法界那样广大,象虚空那样究竟。但是若说其要点,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这三法,互相摄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

  初发心入道,持戒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严经》上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因此,如来初成正觉,就说《梵网经菩萨戒》,希望一切菩萨和梵释诸天,王臣士庶,或僧或俗,乃至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都来受持。所以,戒是如来炼圣人,烹凡夫的大冶洪炉。因为六道众生,虽然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却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只因为宿世行善行恶各不相同,致使今生所受的果报各异。如来鉴本遗迹,所以普遍地劝一切众生受持戒律。

  倘若能依教奉行,宿世的罪业可以马上消除,现在生的福慧很快的可以圆满。开始的时候,了妄即真,然后是唯真无妄。这样,自然可以回复本有的心源,亲身证得妙性。所以说:“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说:“你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做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这是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担保的,能不相信吗!

  因为,要生净土,应当净自己的心。随着心净,佛土自然清净。要净自己的心,非持佛的净戒不可。果真能持戒了,那么贪嗔痴的心,不发现行。戒定慧之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都现在心中。所谓戒就是法界,一切法都趋向戒,是趋向而不是超过。何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样,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相冥相应。现在生固然已经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生在哪里呢!纵使根基陋劣,没能这样。而以严持佛戒的清净的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到临终的时候,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生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也已经永远脱离轮回,高高地超出三界,常常亲近阿弥陀佛,自然可以很快证得法身。何况那些已经业尽情空的人呢!

  有人自诩高明,藐视戒律以及净土,认为自性清净,有什么善恶持犯,自他净秽!只任凭天真,就是如如之佛。从此,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他的言辞,高出九天之上;看他的行为,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的败种,死作泥梨的主人。跟往生的人比起来,天地都不足以比喻他们的差别。要想现在生就亲自得到实益,临命终决定往生净土的人,请从持戒念佛真实去做,自然可以不虚所望。

  【印光大师原文】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是以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梵网经菩萨戒。俾一切菩萨,并梵释诸天,与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良以六道众生,虽则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尚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

  但由宿世善恶各异,致使今生果报不同。如来鉴本遗迹,以故普劝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则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初则了妄即真,次则唯真无妄。自可复本心源,亲证妙性矣。故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

  又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无名居士宿植德本,笃修净业。欲令自他同出苦轮,选净土著述之切要者,辑为净土津要。既而又辑续编,拟以梵网经弁之于首。又以经文深奥,不易窥测。开遮持犯,难以解了。不有注解,实难普益。乃以清陈熙愿所节略之梵网经疏注节要见选。则若文若义,自可一目了然矣。

  夫宏阐净土,何以首列梵网。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

  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回,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

  其有自诩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

  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选自增广·卷三·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