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你会忍吗?


   日期:2016/9/20 8: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万法得成于忍!

  人在世间行,需要和各种各样的缘打交道,因为习气的原因,人们往往喜欢和顺缘,也就是随顺自己的缘打交道,对违背自己意愿的一些人缘境事,人们往往会表现为懊恼和不安。因为对境生心,执心分别,烦恼、痛苦自然就不断。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为什么会有不顺心?是因为你心里没放下!为什么放不下?是因为你还不够慈悲!于长辈,你可以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你的意愿和他们大吵大闹,让他们老泪众横;于小辈,你可以因为他们的过失高声训喝,拳脚相加,而不顾他们心中的苦痛哀伤。佛说平等,就是要我们以慈悲和宽容面对所有的有情和无情,要真正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做好自身的点点滴滴。

  谦让是修养,忍辱是德行!

  世尊修得五百世忍辱仙人,被哥利王割截身体,亦不惊不怖,无嗔无恨,真正诠释了佛说平等、慈悲、与智慧。

  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心量狭小,遇事爱计较,很容易生气,无自我调理之智慧,亦无宽容忍让之胸襟,这种人往往活得很累、很辛苦,常年病疾缠身,祸事不断,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家庭,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能解百日之忧!亦云:小不忍则乱大谋!真正能忍的,那是智者!钢刀强则易折,柔云风卷无伤。

  忍辱是智慧,忍辱不是“强忍”,靠强忍是忍不住的,就算忍得了一时,也忍不了一世,忍辱中要包含宽容和慈悲,要“顺忍”、要“忍而无恼”。什么是忍而无恼,就是忍让而无怨气,把忍让作为一种布施!佛在经上说:忍辱如地。大地宽容吧,你踩踏它无怨言,污水屎尿泼洒它亦无嗔恚。于人之刁恶暴嗔而无恼,于境之灾风火疾而无怨,天地之间,凛然立世,空寂一身,而入无生法忍!逆缘顺缘,泰然处之,如如不动,宠辱不惊。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以微笑视屈辱,以宽容泯恩仇。

  忍辱是消业!佛在经上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无忍辱,内忧疾苦;身无忍让,外患搏伤!善于忍者,不以忍为忍,亦不以忍为辱,于内心不起念,于外境不动心,而得泰然自得,自在悠然!

  要学会忍“常人所不能忍”,周瑜因无法容忍诸葛亮,被活活气死,落得个英年早损成后人笑谈;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入“初汉三杰”,得百世传扬流芳。

  佛在即将涅槃时,阿难问佛陀: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之人如何调伏?佛回答的是四个字:默摈置之。就是沉默地摈弃远离它。意思是,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故意跟你捣蛋,刁难你、作弄你、屈辱你,你一味跟他争斗、吵闹,他就会没完没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睬他,你沉默,他就胡闹不起来。“默摈置之”显示了佛陀超高的智慧!

  所谓“忍”,其实也只是个妄相!五蕴身都是假的,谁受这个忍?不把尘缘境相照破,心里必然“忍无可忍”。佛在经上说:世界若为实有,也是一合相,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生活中要学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顽固的我执和法执。放得越彻底,你心里就越空灵,忧烦挂碍就少。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热情洋溢,充满健康,当你忧烦恼怒的时候,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就充斥着邪毒,定然损气伤身。宽容是健康的良药!忍辱又何尝不可视为是一种快乐呢?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其实不会忍让的人是很愚蠢的,当你面对屈辱暴跳如雷,歇斯底里时,你已经是个失败者,因为此时你的身体已严重受损,元气大伤!所谓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要知道世上的很多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怒火而改变,当你认为受到屈辱,气得到医院住院打点滴的时候,说不定给你气受的始作佣者,此时此刻正在家中欢天喜地,举杯庆贺呢,你说值也不值?平与不平由心生,宽容心起万事平!

  以前有个禅师经常受到一个人的谩骂和侮辱,禅师却一点也不生气。一天,禅师问侮辱他的人:如果你送一件东西给别人,而别人又不接受,那么你要送的那件东西该归谁?那人回答:当然归送的人。禅师说:谢谢你的回答,现在你该知道你给我的谩骂和侮辱该归谁了。那人惭愧木立,无言以答,此后再不敢侮辱禅师及他人了。关闭受阴,自然受无所受,可见“受”与“不受”,全在于心。认为是“辱”,非辱亦辱;认为“非辱”,辱亦非辱!无论是“忍”还是“辱”也都只是一合妄相,不可取,无所执!。

  人身好比一块硕大的磁铁,习气好比其中强大的磁场,我们应该学会关闭这个磁场,否则尘世间的所有废铜烂铁都将往你身上吸。生命又象一只开启的收音机,只要你的六根波段还在开启,就必然会接受到无休无止的波段噪音。于人于事,如如不动,缘来不拒,缘去不留。遇事善巧处之,避其锋芒,大智若愚。心外杂音,充耳不住;身外诸境,熟视无执!而安住自性清净之地,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佛说不受一切受,就是要我们关闭受阴,关闭六根,于尘缘境相不起心分别,不执着挂碍。真正做到“受无所受”“境随心转”。生活之中应机接物,坐卧行住,若真能做到宽慰德仁,荣辱不执,苦乐无受,空性使然,那么忍又为谁忍?辱又从何来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忍辱       修行)(五明学佛网:忍辱       修行)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