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播撒“感恩”的“种子”


   日期:2010/7/26 15: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转载)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种才能有秋实。对于“感恩”这个抽象的概念,同样需要不断地播下“种子”,才能深入人们的心中。说到“感恩”,其实是个舶来之词。牛津字典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节”是美国的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是美国早期的英国移民为了感谢上帝和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以及庆祝丰收,于1863年,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宣布,把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美国的国家节日,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140多年来,通过“感恩节”活动的影响,“感恩”一词传遍了世界各地。

      

中华民族没有“感恩节”,但感恩的思想早已有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的经典词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思想的认同和崇尚。

     

“感恩”是一种向善的美德,一种处世的哲学,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宽广的胸怀,和谐社会的基石。一个缺乏感恩思想、不讲情谊的人,是感情冷漠、心理不够健康的人,也是道德素质上不健全的人。只有以“感恩”的心态,处理一切事务,才能迎刃而解、逢凶化吉、水到渠成;只有人与人之间心存“感恩”,人与人的关系才会融洽、和睦;只有人对动物、植物、山川河流心存“感恩”,大自然的生态才能基本保持平衡,人类才能免遭大自然频繁带来的灾害;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世界才能充满爱、充满欢乐、充满和谐、充满真善美。

     

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李密说,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乌鸟私情,人何以堪!我们应该有感恩的意识,培养感恩的美德,感恩于父母,感恩于师长,感恩于学校,感恩于社会,感恩于人类,感恩于自然。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然而,我们的感恩文化并不发达,“恩将仇报”“不以为德,反以为仇”的现象并不鲜见。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不知道“感恩”,有太多的人不愿意“感恩”,他们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一旦自我的目的达到,就过河拆桥,把给予过他帮助的人忘得一干二净,甚至会在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落难时,踹上一脚!我们要鄙视这样的人。

     

 一个不懂“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一个牢记“感恩”的民族是强大的民族。而现实生活中,一种“忘恩意识”,在一定范围内正不断影响到人际交往的很多细节。实际上,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是做人的良心和道德。可这盏“明灯”,正在经受着“市场交换主义”思维方式的冲击。我给你钱,你给我货,公平交易,两厢情愿,还有什么恩情需要感谢呢?这种思维的蔓延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增强国人的“感恩观”,大力播撒“感恩”的“种子”,让感恩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真正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