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5


   日期:2010/8/2 17: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5/7/26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6-05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人要有理智去判断什么样的人生走的才有价值。现在很多的成功我们也必须冷静来思索这样的方向值不值得我们去追求。企业家有锒铛入狱、劳心劳力,这都不可取,因为人生应该是全面去经营、去发展。常听说当一个人的家庭破碎了,纵使他有再大的事业,他的人生圆不圆满?不圆满。而且说实在话,他这个很大的事业能维持多久?迟早倒下来,因为在《大学》里面告诉我们,「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未之有也,他连自己的小家都治不好,还能治国,治更大的团体,那是自欺欺人。

  现在的企业应该可以算是古代一个小国一样,古代一个小国就好像一个小县,很多现代企业就有上千以至於上万的员工,就好像在治理一个国家一般。当连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家庭方向都经营的不好,他所拥有的企业、事业不是用智慧做出来的,而是用什么?用福分成就的。这个福分还不单只是他自己的,很有可能还是爸爸、祖宗留下来的。当他没有真正人生的智慧,虽成必败,虽然现在看到企业还颇有规模,但是迟早会败下来。看事情要看得深远,不能只看它当下的成果而已。

  因为全球五百大企业,诸位朋友,平均寿命多少我们猜猜看?四十年。全球五百大,那个资产营业额都很大,这么大的公司在四十年左右都会败丧下来,这是富不过几代?四十年,我看只有一代而已。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人是有福无慧,而这个福是祸,老子说的「祸福相倚」。人在中晚年衰弱下来,这些因都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造的,所谓「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当他没有智慧,纵使福分现前,也可能是灾害到来。你看一个人假如没有福分,他有能力去吃喝玩乐吗?没有。

  人生要全面成功、全面成就、全面圆满,有一个最根本的要件,就是要先开智慧。诸位朋友,您从大学毕业,从学校毕业以后,每个月最起码会把一本书看完的举手?生涯规划第一要件,第一个重要的是自我成长,是学习、是开智慧。你有了智慧才能下对人生的抉择,你没有智慧,下错了抉择,我们的人生都会处於收拾残局,因为你下错决定,还要去把它挽救,还要去把它完善,很困难。这样的人生累不累?说错了一句话,得罪了很多人,还要去圆场,累了半死。教错了孩子,习惯成自然,现在要扭转,又要大费周章。

  生涯规划第一要件要开智慧,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人生才往理智的方向走,因为你会判断。诸位朋友,你在看哪一本书的时候告诉你人生生涯规划第一要件是开智慧,增长德行,哪一本书?大半现在市面上生涯规划引导你的方向第一个是什么?赚进生命的第一个五百万,是吧?我现在没有概念,我是一介贫书生,所以对这个没什么概念。这叫做本末倒置,你没读过经书你无法判断。

  《大学》里面告诉我们,「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你看这个次第,叫道法自然,有了德行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们真有德行,所感来的人都是志同道合,这样的人群不会被人家挖角,不会见利忘义,此有人。有人,只要你有人才了,还怕打不开你的市场吗?打不开你的事业吗?这个土用在现代可以是你的事业,你的市场。有了市场可以去发挥,可以去利益这个社会,当然就能产生财富。而且这不止产生财富,这一群人的聚集又是循著共同的目标、价值,彼此之间会提携后进,这样的公司人才,这不止钱财,人才还会在这个环境当中不断产生。

  有了钱财、有了人才,你可以大大去用,用在哪?用在所有员工幸福的家庭,用在社会的公益之上。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追求企业形象,这个用假如是用在一个人的奢侈上,一个家庭的挥霍上,这样用对不对?那是绝对错误。但是我们看到为什么企业的兴衰这么快?都是在发达起来以后奢侈了,下一代很挥霍,很快就败下来。企业如是,一个国家亦如是。

  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时期,那时候纣王无道,但是旁边有没有贤臣在?有没有良臣在?有没有?当一个人整个要败丧下来的时候,他身旁有没有可以劝他的朋友?有没有?应该都有,有没有劝?只是当事人不愿意接受。当我们人生真正挫败下来,不要怪说都没有人提醒我,是我们没有谦卑受教的心。谦卑受教的心重不重要?太重要了,要了解守成不易。你的孩子出社会五年、十年,经营出一点成绩出来,你要小心观察他有没有学到《弟子规》那一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有学到这一点,必败无疑。诸位朋友,我们往前一看,两个眼睛能看到哪里?能看到眼前,左右两边都看不全,再看一公里外看得到吗?所见有限,我们的背后完全看不见。但是一个孩子有受教的态度,肯听别人的雅言、建言,他将有多少双眼睛在成就他的人生,这个态度重要。当态度没有形成,他会恃才傲物,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听不进别人的话,终究会做错决策,下错决定,就败下来。

  历代各个留名青史的君王都是能听进别人建言的,这个态度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等到他开公司了你再教他吗?从小教起。记得我有一次从杭州讲课,讲完以后回到深圳,我现在最怕人家问我一个问题:「蔡老师,你现在住哪里?」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那时候我刚好在海口、深圳两地跑,那个礼拜刚好轮到深圳,我就在深圳住了一个礼拜。有很多的孩子都是接受经典教诲,那次我们回去,刚好孩子做了一点小错误,不严重,只是一个动作而已,我们跟这个女孩说到下次要注意这个动作,这个女孩听完以后给我们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她说:「谢谢蔡老师指出我的缺点」。一听我们很惊讶,但是也很欣慰。这个孩子接受别人批评的时候产生什么心?欢喜心。就像子路闻过则喜,别人把他的过失讲出来,谢得不得了,因为明白自己的过失才能够修正,才能够提升。

  讲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怎么样?你看我们现在成人,听到别人一句批评,全身不舒服,不管他讲的对不对,先不舒服再说。这样的态度影响人生很深远,我们的学业也好,我们的事业也好,都是一大障碍。而这个态度假如三岁、五岁就已经教导他,要感谢别人指出他的缺点,那他一辈子将有多少的助力来成就他。《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影响一辈子,考试的多五分、多十分,跟他的人生没多大关系。人生的智慧就在取舍轻重缓急当中看到。

  现在的小孩,差不多五、六岁,听到批评的话就脸很臭,都要听好话,要人家称赞。这样的孩子已经埋下危机,埋下什么危机?「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他耳根很轻,净听好话,所有巴结逢迎谄媚的人就得其便了,而真正正直不阿的良师益友就会离他远去。所以孩子从小能听得进批评,这个很重要。而商纣王身旁有非常多的良臣,但是欲令智迷,利令智昏。现在的年轻人,十几岁、二十几岁,欲望打开了,当他看到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会全身不舒服,赶快离开,「对不起,我有事先走了」,有没有这个现象?有。卢叔叔的学问很好,很多年轻人很怕他,怕他批评。你看现在的孩子,连批评都承受不了,这叫自卑,自卑形成傲慢,听不进去话。这样的年轻人在跟狐群狗党吃喝玩乐的时候,讲起话来也是滔滔不绝,还有他一番道理,真正遇到有德行的人他很自卑,讲不出话来。

  商纣王送了妲己一支象牙做的筷子,那时有一个臣子叫箕子,他一看到这个筷子就说了,「商朝必亡」。诸位朋友,我们现在有没有这个能力?怎么会没有?你假如看到有一个母亲打开冰箱拿出水果,先拿给他的儿子吃,你说「此家必败」,你也有判断力。孔子曾经说过,其实你经典读得愈多,你就有那种未卜先知、洞察机先的能力。夫子说「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取幼,家之不祥;释贤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祥」。

  「损人自益」,一个人的价值观假如损害别人,利益自己,他的一生绝对走向众叛亲离。这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他在损人当中把他本有的福分也折掉。面对损人自益的人我们没有对立,我们没有憎恨他,我们只觉得他很可怜,明明可以把人生经营好,却搞得这么样的混乱。假如你看到损人自益的人你会怎么做?要善巧方便把一本书介绍给他,这本书叫什么?《弟子规》;他太现实了,怕他《弟子规》看不懂,给他看《了凡四训》。

  我们看到袁了凡先生,在十多岁的时候遇到了孔先生,孔先生看他在采草药,要走中医这条路,就劝他,你看起来命中应该是当官的,好好去念书。他跟母亲报告这件事,就半信半疑,姑且听之。孔先生算他县考童生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结果明年考这三个试,三处名数皆应,完全不差。他吓了一跳,他妈妈也吓一跳,就把孔先生找来,把我儿子一生的命运都算一下。算完以后,其中有提到他不可能考上进士,他命中没有儿子,他的生命到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号丑时,当寿终正寝。诸位朋友,假如人家把你的命说你哪时候翘辫子都给你算好了,你会不会吓一跳?

  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完以后,觉得命都是注定的,没有什么好追求,听起来是很达观,但实质上是什么?是很消极、很堕落,没有好好去把人生的价值发挥出来,就这样悠悠放任。幸好可能祖宗有积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他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贵人,云谷禅师。他经过栖霞山就进去参访云谷禅师,与他对坐下来三天三夜打坐。三天过去了,云谷禅师非常惊讶,觉得这个年轻人三天之内居然没有妄想。诸位朋友,我们三天之内有没有妄想?三天,三分钟都很困难没有妄想。心里想不简单,就问他:「你为什么都没有妄念?」袁了凡说:「这个命都是注定的,有什么好算?」云谷禅师听完哈哈大笑:「我本来以为你是英雄豪杰,都没烦恼了,原来是凡夫一个,连自己的命运都不懂得去珍惜,还这么样放弃」,就笑他。诸位朋友,假如你被笑了会怎么样?你可不能说「有什么了不起!」就走了,那贵人就不见了。

  袁了凡先生能改变命运根源也在受教,对长者有礼,假如是我们的下一代遇到云谷禅师有没有救?那不见得。了凡先生就说了,难道命运可以改吗?云谷禅师说到,《诗经》有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书经》也提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诸位朋友,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提起的是经句、是理智,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一个人的功夫就在遇事情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也可以观照一下,一天二十四小时,当然睡觉扣掉,我们说十六个小时清醒,在这十六个小时当中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起的念头理智的,是经典教诲的占多少?比例高不高?有没有百分之五十?诸位朋友,假如没有超过百分之五十,请问我们每天是进步还是退步?那你要有警觉性了,学习最怕的是自欺欺人。我都很害怕很多朋友来说「我学经典已经学六年了、学十年了」,这句话出来我都替他捏把冷汗。求学问最怕是要虚名,真正学六年、学十年,真正有学进去的,开口都是「我哪里还做得不够好,愈学愈惭愧」,这个才有入境界。要常常能勘验自己的功夫,而勘验最彻底的,从念头上观最准。

  云谷禅师从经典当中先告诉了凡先生,因为他是读书人,必然对经典有信心。讲完之后又提到我们儒释道三教教诲,在佛家的教诲当中有提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只要你如理如法去求,一定求得到,把这个方法告诉了袁了凡先生。还问他:「来,你说说看,你的命中注定哪些事情?」袁了凡先生就说了,他命中考不上进士。云谷禅师很会教书,虽然他是出家人,但是他教书的能力不输给老师,他直接问他,你觉得你有资格考上进士吗?考不上是结果,引导他把什么找出来?因。这就是引导一个人理智去面对人生,不要在结果当中打转。

  了凡先生想了一下,没有,考上进士的人长得都很有福相,我长得瘦巴巴的,跟我差不多样子,福薄,又常常好议论人,这都是折福的习惯,所以考不上。当他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他就不会责怪命运了,他会找到自己的问题点。接著又问他,你觉得你应该长寿吗?你应该有儿子吗?有儿子是有子嗣,而我们的存心要跟天道相合,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假如我们的存心跟天道违背了,那很有可能你就没子嗣了。了凡先生自己也想到他有洁癖,所有的小生命他都赶尽杀绝,然后不惜元气,好彻夜长坐,你不爱护身体怎么会有好的、健康的后代?又喜欢喝酒。这些习性自己都讲出来。

  接著云谷禅师就教导他改造命运的方法,最重要的核心,断恶修善就能改变命运。了凡先生听完以后也跟云谷禅师道谢,深深鞠躬,回去之后开始立下要做三千件善事。诸位朋友,三千件善事要做多久?一天可以做几样?你们今天做了不少样,中午要吃饭以前,广修供养,做一样了;走到我们善果林的周围,看到一个垃圾马上捡起来,又做一样;见到每个同学非常恭敬热忱的问候,「面上无瞋供养具」,你脸上都是和蔼可亲,人家看到你都不会少活三年,那你是无畏布施,那是好事一件。所以一天可以做很多善事,举手之劳都可以做善事,举步常看虫蚁,也在做善事。

  行善不难,改恶困难,自己恶的习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过来。袁了凡先生做三千件善事做了十年才做到,不是因为他十年才做三千件善事,而是做了太多过错,习气伏不住,所以善恶相抵,花了十年才真正把三千件做完。一个人立身行道一开始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耐性,把它突破过去,这个惯性把它突破了,你往后的人生会走得非常的顺畅。就好像今天这里有一盒东西,我要把它推动,其实觉悟的法在一切事物当中,我们学物理也可以开悟,你不要觉得物理、化学没有意义,只要你有悟性,物理、化学也可以让你领受人生的真谛。

  我现在要把它推动,这个东西有没有习惯?有,它的习惯就是我已经坐在这里很久了,你不要动我,你要动它,它不让你动,它会反抗。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孩子,我们身旁的爱人,都有他的惯性,你一下子要动他,我不要让你动,你不要碰我。在推动当中,我现在有没有出力?有,不能说它不动你就说我没出力,我用很大的力,只是还没大到把它推动,这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很高,难度比较大,你一定要出力出到达到它的静摩擦力。当然要改变别人以前先改变自己,所以先把自己的惯性推动起来,真正突破了,它就会下到另外一个境界,叫动摩擦力,我们往后在推动的时候,只要达到动摩擦力它就走得很顺畅。难就难在开始启动,只要你把这个东西推动了,它就很好推了。

  行善积德也是如此,前面一、二年一定要咬紧牙关,要有什么态度?要有三国时代赵子龙救阿斗的态度,赵子龙怎么救阿斗?把阿斗牢牢的绑在身上,几十万大军把他团团围住,他只有一个念头,什么念头?把阿斗救出去,任何前面的阻挡,他都是奋勇冲过去。赵子龙有没有时间在那里想我刚刚这个枪耍得不够好,我刚刚哪一个动作做的不对,他连想这个的机会都没有。就好像我们在改过当中,你还有没有时间在那里「我又说错话了,我又做错事了」,连这种时间都没有。太多人把时间花在懊恼,花在检讨,「又做不好了」,又在那里自我责怪。自我责怪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没好处,只会让你本来的冲劲慢慢都被冷却下来。什么叫反省?什么叫忏悔?后不再造叫反省、叫忏悔,知道错了,马上提劲来继续往前冲,不要见到人就开始讲我哪里又做不好,那里又做不好,每天都在复习我哪里做不到,自己的冲劲都被折损掉。应该是做错了之后,拍拍屁股再站起来再往前。

  赵子龙要救阿斗,只要他的念头里面有所分心,他可能又会退回好几步,好几十步。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习性,也要像赵子龙一样,有这种义无反顾的冲劲才行。诸位朋友,我们人生就好比赵子龙救阿斗,阿斗是谁?阿斗是你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把它保护好,你要把它从重重的习性当中冲出去,让它大放光明。有一次我就问「阿斗是谁?」底下的学员就说「阿斗是刘备的儿子」,我当然知道是刘备的儿子,这是譬喻,人懂得从譬喻当中去领会道理,就很深刻。

  了凡先生没有退缩,第一个善做了十年,第二个三千善三年就做好,后来订一万善也都在短时间之内达到了,因为他已经循规蹈矩,他的人生改变了。本来考不上进士,后来考上进士,因为他时时给人家法布施,告诉别人做人的道理,所以智慧提升,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他时时财布施,所以他的富贵也现前;治理人民过程,处处为人民设想,县里面的水患他是尽心尽力去治理,这是照顾人民的生活,让人民无后顾之忧,叫无畏布施,所以他得健康长寿。本来命中只到五十三岁,他写《了凡四训》的时候已经六十九岁,后来他活到七十四岁,延寿了二十一年。

  从了凡先生的人生过程,我们要善学,了解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要懂得好好去创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今天命中可以赚五百万,假如我们用不法的手段来取得财富,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五百万好像太少了,要不要多一点?五百万也不少了。我们常常感觉算命的为什么算这么准?因为比较多的人,人生心量没有打开,心量没打开,福田靠心耕,耕耘的收获不大,所以都是属於加跟减的状态。比方说加十、减十,本来命中有五百万,做了点小善,变五百一十万,差不多,算得满准的;命中没干什么坏事,但是念头里面幸灾乐祸,做了点小恶,减了十万,四百九十万,也还有点准。但大善大恶之人,命运算不准,他是大善之人,他的命运是用乘的,本来命中有五百万,变成多少?五千万。

  诸位朋友,假如你的命被人家算得很准,你不要高兴,你要觉得很惭愧,居然还让他算的准,那不是很丢脸吗?做大恶的人,就好像他的命中该有的东西被除以十,只赚多少?五十万。而当他赚到五十万的时候,他还洋洋得意,「你看我用不法的手段,还没有被发现」,这是小人冤枉做了小人。而且纵使他拿到五十万,最后人生的结局大半都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还要因为自己用不法的手段而付出人生的代价。我们看到非法之人,对他只有怜悯之心,好好的人生,被自己错误的观念给搞垮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带著《了凡四训白话解》,因为怕他文言文看不懂,或者送给他《了凡四训》电影版,那个片子有三片,拍得很好,送给他看,让他赶快迷途知返。因为我在我的车上常常都会放著很多的经书,只要缘分成熟,什么叫缘分成熟?看这个人很能接受,就可以送给他。

  缘,在中国人的口上常常会挂一句话,「随缘随缘」,这个随缘是智慧。很多人拿著随缘当随便用,明明可以帮忙的,袖手旁观,还自命清高「随缘随缘,不要勉强」,那不对。缘分有八分,你只做五分,这叫不仁慈;缘分只有五分,你硬要做八分,这叫攀缘。攀缘之后他会生烦恼,你也会生烦恼。要判断缘分,尽心尽力,所谓「交浅不言深」。学问是活的,不是死的,你不要说这个人今天第一次见面,蔡老师说交浅不言深,刚好你跟他讲了《了凡四训》的故事,他两颗眼睛都发亮了,想要听下去,你说:「好,今天就讲到这里就好」,那你就学呆了,学问重在通权达变。

  缘分是动态的,当我们看到他跟我们言语的进退,感受到这个人善根很深厚,纵使是第一次见面,也可以多谈一点,把道理谈透,然后把书送给他。而送书也是学问,在谈话当中看他比较容易接受什么样的观念,就送不同的书。然后你不要太热心,第一次送书就把十本书都给他搬过去,他的压力会怎么样?他又不好意思拒绝,扛著那十本书,放在家里不知道要放哪里,他想我家里又没有佛桌,他压力很大。这个分寸的拿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去观察他的需要,观察他的态度,你就知道怎么做了。我们随缘随分去成就别人的人生。因为已经看到损人自益,他的人生会不吉祥。

  再来,第二个「弃老取幼,家之不祥」。有一次我在讲课当中问了一个问题,当你拿到一个最好吃的东西,你第一个念头想到什么?刚好有差不多二百个人听课,前面第一排第一个年轻人就说了,「赶快吃下去」,他跟我差不多年纪,三十岁左右;隔三、四排有一个女性,四十来岁,她说「给孩子吃」;坐在后排有一位长者,七十来岁,他说「给父母吃」。诸位朋友,三个回答让我们陷入很深的思考,谁的学历最高?第一排第一个学历最高,后面那一位七十岁的长者很可能一个字都看不懂,但是谁懂做人?诸位朋友,现在这个时代颠倒了,书读愈多应该愈懂得做人,现在反而书读愈多愈自私。

  我们看到多少含辛茹苦的父母,把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念到硕士、念到博士,请问回来奉养父母了吗?寥寥无几。在大陆有一个顺口溜,说到大学生,「一年土」,一年的时候看起来还土土的,很忠厚老实,一年土,「二年洋」,二年学起来就有点洋味了,谈起话来加几句英文,显得自己很有学问,头还会抬得高高的,「in general」,还是「for example」,就会夹杂了。请问讲话的目的在哪?要让对方听得懂,你在那里夹几句英文,人家听得那么吃力,那叫傲慢。这种事我也干过,所以可以了解自己的傲慢。二年洋。「三年不念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忘恩负义了,家乡对他的栽培抛到脑后去了。这样叫教育吗?我们希望教育出来的孩子是这样的模样吗?教育不能颠倒,德行是根本,知识技能是枝末,本末倒置,天下大乱。

  「弃老取幼」,给孩子吃,不先给父母吃,「家之不祥」,这个家必败。「释贤任不肖」,很多的专家你不用,净用一些政客,外行人领导内行,一定会下错很多决策,「国之不祥」。第四,「老者不教」,上一代不把做人处事教给下一代,「幼者不学」,下一代根本抓不到人生方向,也不受教,「俗之不祥」,整个社会风气一落千丈。诸位朋友,我们在这个时代都能感受到社会风气的败坏,就像物理学的重力加速度。我们问问现在六、七十岁的长者,他就会非常感慨,这三十年来那种人情冷暖变化太大了,俗之不祥。

  最后一个,「圣人伏匿」,有德行的人都不出来,因为劣币驱逐良币,大半都是追求名利、追求权势的人当权,「愚者擅权」,这就是「天下不祥」。我们现在打开报纸看到穷兵黩武的现象相当严重,看到这个结果,我们处在这个时代也要冷静,这些都是果相,只要我们站稳脚步重新种下正确的种子,才有可能在二、三十年之后改变家庭、社会、天下的面貌,把这些不祥的情景才能转化。从这里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礼记.学记》那句教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赶快教,赶快把德行的重要性提起来。好,我们早上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二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