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起心动念造作的罪业有两种


   日期:2010/9/6 10: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大德教给我们,我们起心动念造作的罪业有两种,一种叫遮罪,一种叫性罪。什么叫遮罪?遮是防止、防范。本身没有罪,它是防范你造罪业。这一类的戒条,这一类的教诲,你要是犯了,都叫做遮罪,这个轻。性罪,不管佛有没有制订戒律,你造作是决定犯罪。以五戒来说,杀生这是性罪,你没有受五戒,你还是有罪,不能说我没有受戒,我杀生就没有罪,没有这个道理。不能说国家制订杀人者死,一定要判死刑,我不懂法律,不懂法律杀人,你就不受死刑吗?没有这个道理。本身就有罪,YIN欲是性罪,偷盗是性罪,妄语欺骗众生也是性罪,不管你持不持戒,本身就是罪。五戒里面饮酒是遮罪,饮酒没有罪。为什么佛要把它列做重戒?怕你饮酒,酒喝醉了犯前面的过失,造前面这些恶业,所以酒是防范的,你是破了酒戒叫遮罪,那个不是性罪,这个道理我们要懂、要明了。

  往年,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讲《礼记》。《礼记》是我启请的,老师很不愿意讲。为什么?现在谁学,既然没有人学,讲它干什么。我是苦苦的求了多少次,他才给我们讲了几篇。讲到《礼记》,当然一定提到《礼记》注解的人,注解的人是郑康成,郑玄注的,我们采取十三经订本的经本,郑玄注解的,就讲到郑玄的故事。中国人常讲,饮酒三百杯,「三百杯」是有个典故,这个典故就是郑康成的典故。郑康成是汉朝大儒,这个人聪明绝顶。他在求学的时候,他的老师有学问,官也做得很大,可是习气,我们讲的嗜好,嗜好很多,习气断不了,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他还要欣赏音乐。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电唱机,没有这个东西。他家里有乐队,歌妓都是女孩子,在家里养的乐队。他上课的时候,这些女孩子在后面唱歌、弹琴,他一面欣赏,一面给大家上课,后面就用一个布幔围起来,这是他老师上课的情形。学生哪一个不向后面去看看?这免不了的事情。只有郑康成,在他那个地方三年,从来没有看幕后一眼。他的老师注意到,老师晓得,他三年教学的东西,郑康成他一个人完全学去了。可是老师是凡夫,不是圣人,嫉妒心还是免不掉,知道这个学生将来一定超过他,老师不服,想办法陷害他,来整他。所以这个学生,郑康成回家的时候,拜别老师回家的时候,老师带著学生到十里长亭去送行。送行的时候,每一个学生每个人敬郑康成三杯酒,大概有几十个人,郑康成就喝了三百杯,老师是要把他灌醉,灌醉之后,以后整他。哪里晓得郑康成三百杯下去之后,小小的礼节都不失,他有这么大的酒量。所以李老师当时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酒量,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不要了,就没有了,何必制这条戒?三百杯他不醉。这样他离开了,他这个老师还是买了杀手,想在路上陷害他,害他。他聪明,他走了没多远,走小路、岔路回去了。这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老师也嫉妒学生。你才晓得多艰难、多不容易,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所以遮罪跟性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遮罪那就是做法忏悔,依照佛讲的忏悔方法,白众,向大家宣布,我做了一些什么错事情,佛的这些教诫我没有能遵守,我犯了。如果是犯性罪,那这个里面忏悔就有事忏、有理忏,比较上要麻烦。那要真正发自内心悔过,后不再造,求佛菩萨加持,求瑞相、求感应,这些忏悔方法在经论里面很多。在过去明朝末年,蕅益大师就依「占察忏法」,那是依地藏法门,修这个占察法,这个方法的确很有效,地藏三经里面有一部就是忏悔法,《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里面有教给你忏悔的方法,蕅益大师他老人家一生,用这个方法来修忏悔门,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遮罪里面,开缘很多,我们必须要懂得。所以戒律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我在美国,许多同修,她学佛了,先生不学佛,家人不学佛,但是对她学佛并不排斥。学佛之后,她要吃素,吃素家人就困难了。我有一次在迈阿密,有个同修家里,他先生就问我:素菜,如果没有葱蒜这些配料,味道没有了,很难吃。他问我:这个要不要紧?不要紧,可以用。你要晓得,他用一点葱蒜,比吃肉好多了,能够叫他不吃肉,吃一点葱蒜,算得了什么。开缘,如果连这些佐料,都不许他用的话,他就不吃素了,天天还是吃肉,吃众生肉。我们在这里比较轻重,能够让他不造重罪,那个轻罪就可以权通,通权达变,哪有那么计较的事情。

  何况做佐料,这在佛门里面决定不许,这在寺院里头。为什么?怕人家讥嫌,人家讽刺,你看那个和尚不守戒,还吃葱蒜。居士你们在家里面,就没有嫌疑了,外头人不会说你的闲话。这个可不可以?可以。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佛为什么禁止五辛?五辛吃过量就有过失,就像酒一样,它是属於遮罪的。酒喝醉了,才会有过失;有很多人酒喝醉了就睡大觉,他不会犯过失,那个没事。酒喝醉了发酒疯,那个就麻烦了,那才有过失。我们看到很多酒性不错的,酒喝醉的时候,他就找地方睡觉去,这种人就不会有过失。一定要明白事实真相。佛家没有定法,不是一定的,佐料里面配这个,等於说是香料一样的东西,这个起不了作用。料酒,有的人烧菜配这个酒,那个酒在里面不会醉的,你吃那个会醉吗?不会的。那个不叫做破戒。

  我过去在台中慈光图书馆,我们工作人员有三个人,里面有一位刘居士,他现在还在,听说已经出家了。山东人喜欢吃大蒜,每一餐没有大蒜就吃不下饭,总要吃几瓣大蒜。厨房里面烧饭的一位老太太,也是个老居士很虔诚的,天天骂他破戒。可是烧饭的,每一天跟李老师煮面,李老师是山东人欢喜吃面,面里头放料酒,加料酒,这个刘居士天天骂他,你破戒,你里面放酒,我们在旁边常常在看笑话。其实两边都没有过失。他那个大蒜吃几瓣不起作用,面放一点料酒也不起作用,都算是配料来用的。在寺院里面,是有人嫌疑,怕嫌疑,在居士道场、居士家里面,没事情,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不是说犯了这一点,滔天大罪了,这个不得了,说得那么严重,真正严重的他都忘掉了。

  真正严重是什么?你看沙弥律仪,沙弥戒,身上带钱是犯大戒,我们每天身上都装钞票,这个大戒你不说,那个小的你把它渲染,岂不叫颠倒。佛为什么叫出家人身上不要带钱?也是遮戒,防止贪心,钱愈多就贪心愈重,愈多就愈舍不得,所以说佛禁止出家人手里头有这些钱。身上不能带钱,手上不能够拿金银财宝,都是属於遮戒。我们一定要懂得,这是防非止过一种权宜的设施,知道世尊教学的苦心,处处为我们做许多防范的工作。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八集)  1998/4/26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0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忏悔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忏悔       净土法门)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惟觉法师:忍辱与忏悔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