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日期:2010/10/16 12: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现在在讲如何当领导者,是不是要仁?是啊!尤其领导者他是君,他要以身作则,这个就是找到根本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来用仁、义、理、智、信来看一个君王。我们首先想到的“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第一个就是修身,这个就是务本,“本立而道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讲到修身,那下手处那还是在格物了。我们举一些经句来感受一下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里面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实这个修身,也就是在以身作则了。所有成功的领导者、君王,他一定是抓到这个根本。

    唐太宗那是千古一帝啊,他的君臣关系是美谈。所以有一本书,大家在当领导者一定要看,叫《贞观政要》。那个就是记载整个唐太宗怎么治理天下,以至于跟他臣子的种种的互动。在《资治通鉴》当中就记录唐太宗的话,“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唐太宗能讲出这样的话很不简单,自律也很深,“不可得矣”。

    古代人很会用譬喻来形容处世待人的道理。所以用河川,国君是一条河川的源头,臣子,这个“流”应该就是支流了,源头都染着了,要求支流是清澈的,有没有可能?“不可得矣”啊。所以在《论语》里面曾子讲了一句话,“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上梁不正”,很多的俗话,也都把这个道理给开显出来了。

    有一次,有一个臣子就给唐太宗讲,“皇帝,陛下,您要把一些阿谀谄媚的臣子把他找出来,不能用。”唐太宗说了,“我的臣子都是好的,怎么会有巴结谄媚的呢?”结果这个臣子就建议了,“陛下,你就找一天大发雷霆,乱生气,发完脾气以后,看看哪一个臣子敢指出你不对,来劝你。而那些你发了脾气不对的,他还不规劝,甚至于还顺着你的话讲,那个就是佞臣,你就可以把他揪出来,不要用他。”大家觉得方法好不好?好。唐大宗说到了,他说,“我自己都在用心机,都是用诈术,我怎么叫我的臣子正直呢?”唐太宗不简单哦,他也没骂这个人,他说,“你的方法虽好,但我还是不能用。”他并没有骂他一顿,他先肯定你还是为我好,但是君也有教导臣子的责任啊,所以他也借这个机会,“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自己都用诈术的时候,用这些技巧,又怎么去要求我的臣子要正直呢?”所以这个是以身作则的重要了。

    包含重视自己的修身。之前跟大家讲过一个故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魏文侯有一天给他的一个大臣孤卷子问到,“父贤足恃乎?”这个父亲很贤德,可不可以,这个“恃”就是依靠,可不可以依靠啊?孤卷子说,“不行。”接着他又问了,“那儿子很优秀,可不可以依靠?”又说,“不行。”“哥哥很优秀可不可以依靠?”“不行。”“弟弟很优秀?”“不行。”“臣子很优秀?”“不行。”一连五个不行,这个魏文侯有点发火了,“那什么行啊?”

    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都觉得这个孤卷子不只是听到了魏文侯问的话,他应该是感受到他心态不对。因为国君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还要靠别人,那谁敢靠他?而且他已经产生依赖了,产生依赖会有贪着。诸位学长,您觉得您进步最多的时候是什么状况?逆境,还有没人可以靠的时候,潜力就逼出来了。有人靠的时候,“明天再说,明天再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我生待别人,万事成蹉跎了。

    而且我感觉这些臣子他具备了一个条件:他有学问。因为光是在这个事情上说“不行,不行”,那君王不高兴啊。君王都是读书人啊,举历史例子,他就不得不信了。所以孤卷子马上说了,“尧帝是最好的父亲,丹朱不成气啊;大舜是最好的儿子,瞽叟很顽固啊;大舜是最好的哥哥,但是他的弟弟很傲慢啊,象啊;周公是最好的弟弟,但是管叔、蔡叔造反啊。”我一读到“蔡叔造反”有点怪怪的。所以一个人要做好啊,不然你整个姓氏都被我们给抹黑掉了。做得好都沾光了,祖宗都很欣慰了。接着又说了,“臣贤可恃乎?”“还有比周文王、还有比商汤更好的臣子吗?可是夏桀、商纣不都是扶不了吗?”

    历史都举完了,接着孤卷子给君王讲了,“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只是在希望别人的,很难达到目标啊,都是靠别人的不能长久。所以“君欲治”,国君你希望国家能大治啊,得从你自己的修身开始,“君欲治,从身始”,从修身开始,从修身开始,“人何可恃乎?”

    但很微妙啊,你不往外求,往内求,感应更好。为什么?“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所以这一个故事,这一个道理也让我们莫向外求,回去从我们自己的格物、修身做起。
往后的因缘就会随着这个根本,本立而道生。别要乱烦恼一大堆了,依经典就不烦恼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