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正己才能化人


   日期:2010/10/19 11: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0/9/14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大家下午好!

    我们往后员工大课,会跟大家谈到的,是中心的定位。其实中心的定位,就是弘扬中华文化,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我们也常常提到宋朝张载先生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够开太平之世,那是人心善,言善,行善。那他为什么能够言善、行善,还有心善呢?最重要的,他有受过古圣先贤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所以“为往圣继绝学”是因,“为万世开太平”,那是呈现的结果。

    所以中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师长老人家常说的“要办班教学”,就是《礼记•学记》很重要的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那一讲到教学,教育者首先自己要受教育。自觉才能觉他,正己才能化人。就好像,我们今天为人父母者,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首先要先教育好自己;一个领导者,要带好他的下属,带好他的团队,首先他自己要以身作则。所以这个教育,一定首先是身教。

    师父常说,为什么古圣先贤他们的教育,能达到这么好的影响、效果?那个影响,那不只是当时候的社会,甚至于是几千年之后的社会,都受到他们德行的感召、德行的教化。我们现在的人,都受到周公、孔子的德行影响,他们教诲的熏陶。那他们确确实实是精神长存。为什么佛陀离我们三千多年,他的教诲却留在我们的心中?最重要的是他们做到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他们做到了,所以产生长远的教化力量。

    那反观现在的家庭社会,家长说,孩子不听话;老师说,孩子不受教;当领导的,说下属不好带。教育不能产生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个教育者,他自己也要做到,才能产生好的效果了。做不到,才会呈现现在的这一些现象。

    那我们是从事教育的单位,我们办班教学,首先,我们自己的团体,那就要做好身教。比方,我们在开课程的时候,都是要求学员,房间要整理干净,像《弟子规》讲的,“房室清,墙壁净”;“置冠服,有定位”,结果他们来学习,我们都是这么要求的,“朝起早,夜眠迟”,很早起来读书、学习。但是当我们没办班的时候,我们都睡到很晚,我们自己的房间都很乱,那这不是一个从事教育者,应该有的状态了。办班都要求别人做,自己都不做,那假如让来上课的人了解这个情况,人家是什么感受?说得比较白一点,“你耍我啊。”是不是?“你叫我们做,自己都不做。”那给人的感觉是太难受了!

    所以为什么海南省监狱系统,他们推广伦理道德教育,能推广这么好的效果?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态度:教育者首先受教育。

    而且教育的人、教学的人,以至于教学的团体,他的自我要求,那绝对要比其他的人更高。你说,“那要求我这么高,怎么公平?”那这个时候还谈平等啊?从事教育者,他是传承师道啊,那怎么可以去跟一般的人比呢?我们选择从事弘扬正法的工作,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很自然的,社会大众心里面,他对我们崇敬啊,“那个就是弘扬儒道释的团队”,很自然的对我们的要求就高。我们享有这样的尊重,当然要尽我们的本分,把好样子做出来。

    你比方我们在大陆的时候,我们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同仁,走到哪里,人家一知道你是庐江的同仁,哇,那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啊。有没有?你们都没回去的经验吗?有没有?有哦。那种眼神是崇敬,背后有没有我们要尽的责任啊?我们家里长辈生病了,很多各地的上过课的学长们,人家轮好几批,到医院去照顾我们的长者,尽心尽力。连那个医院里面的护士都很惊讶,“跟他们都非亲非故,怎么照顾这个长者跟自己的父母没有两样。”他们一了解,原来这些人就是办伦理道德教育的,人家很尊崇他们,尽心尽力照顾他们。这个福报哪里来的?这个尊崇哪里来的?老祖宗的福报啊、师长的福报啊、庐江的福报啊!

    那我们享有这样的福报,要尽我们的责任啊。要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要传承庐江的精神啊。庐江的精神是什么?无怨无悔,牺牲奉献,扭转乾坤,没有为自己想,为一切人民、老百姓能受到好的教育,能过上幸福的日子着想。就是这一份心,才能在短时间之内,在庐江全民教育产生效果。身教啊!但是发心容易,恒心难哦。发前面两年、三年的勇猛心容易,保持五年、十年甚至是一辈子,那要真心哦,那不能是露水道心。

    而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精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精神。精进,是能进步哦。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份悲心、这一份利众的心,是与日俱增,日新又新,还是在往后退了?修学的关键,一定要先打破第一关,叫不自欺。我们自己在退了,不知道,不承认,这就是自欺这一关,就打不破了。

    好,那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义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2011年印尼企业家论坛中华传统文化带动经济 

 陈大惠居士:趋吉避凶:学习传统文化 

 如孝法师: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