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如何让三岁的孩子快乐学习


   日期:2010/11/2 13: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文章来源:大方广

尊敬的老师:
      您们好,我儿子三岁,正处在“第一逆反期”,很调皮,个性也很强,但定性不够。我现在每天晚上睡前教他《弟子规》,他高兴时学得很快,但不高兴时就摸摸这,摸摸那的,还说:“妈妈,我不喜欢,你明天别让我念了好吗?”。我很希望他能端正学习态度并持之以恒,就命令他一定要读完才能睡觉,有一次还打了他的小手。先生很反对,说我这样会让孩子厌学。我很苦恼,孩子最初建立学习习惯,是否需要强制?如何才能让三岁的孩子快乐学习?请赐教?
     谢!

--------------------------------------------------------------------------------
回复:
      -尊敬的王女士:您好!
      看到您讲三岁的孩子居然有「第一逆反期」,我们感到非常的沉重。像「逆反」这样的词,实在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以前也是只听说有「青春逆反期」,现在居然从这么小就开始逆反,那么稍大一点会如何,再大一点又会如何,实在是不忍心想下去。
      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真的应当认真地反省,不要说以为很多家庭是如此,就认为我们走在正常之道上。事实,三岁的孩子这样,可以称之为「第一从娘胎里就开始的溺爱后遗症集中爆发期」。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年轻的父母,也是接触传统文化几年,多多少少了解一些做人的道理,自己也很愿意身体力行。但是孩子来了,照样溺爱。为什么,身上掉下来的肉,又是只有一个,周围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着,稀里哗啦的,全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还转不过来。这才体会到,要真正落实圣贤教诲的每一句话,不深入学习,坚持再坚持,日日改过,日日自新,不要说教导孩子了,自己的修学就是很大的问题。
      故您现在的处境,有夫妇之间,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同心同德的问题。否则孩子是很会察言观色的,他只要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教育态度有不一致,就会奔向宠着自己的那一方。到时候不仅没有效果,夫妻之间甚至会因为孩子的问题闹矛盾。
      因此当下我们要冷静想一想,我们学习圣贤教诲,肯定是觉得它好。那么到底好在哪里?不知道,反正先读诵经典再说。这个不可以。我们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在孝敬公婆、父母上做得很好?是否在夫妻相处过程中,自己做到妇女四德?在操持家务上面,是否任劳任怨,还做得高效率、很欢喜?
      而教导小孩,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才是最重要的榜样。譬如说读诵《弟子规》,孩子不愿意读了,我们每天早晚坚持读诵,而且读得很欢喜,孩子长期耳濡目染,他又没有其他事情做,就是这样一个读诵时间,到后来,他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读,喜欢读,再后来他还会带着读,甚至带动爸爸一起读。这样的效果,端在我们做妈妈的有没有一颗真实的耐心,天长日久地坚持引导。
      我们也接触很多父母,他们一谈到孩子,给人的感觉是一天到晚,事事闹腾、烦心。那孩子这么小,与父母互动的磁场就是如此火气旺旺,孩子又怎么可能有沉静的气质,安和的心态?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欲要养成孩子思想、言语、行为的良好习惯,首先我们自己要定下来。我们也可以借助练习书法,细细地做家务劳动,真心诚意地孝敬父母、公婆,和言温婉地与先生应对,耐心耐烦地教导孩子,来磨练我们的定功。我们怀抱「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对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教学相长。相信我们只要认真老实地学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也会经营幸福美满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弟子规       教育)(五明学佛网:弟子规       教育)  

 陈兵教授:教育兴教与教育兴国 

 惟觉法师:理想的教育 

 惟觉法师:佛法的教育内涵 

 王雷泉教授:走出中国佛教教育困境刍议 

 惟觉法师:佛法与教育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