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严法师:多闻与所知障


   日期:2007/12/28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天生聪明,能举一反三,可以说得比别人更好。但是,检查他们的行为,往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他们虽然很肯定宗教对社会人心的教化意义,但是他们自己并不信教。他们觉得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只是一种心理现象。

  但是对社会各阶层的大部分人来说,宗教可以抚慰人心、安定社会,所以是很好的教化工具。而他们认为自己有一套足以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准,不需要宗教的引导与支持。这种现象可说就是“所知障”或“知见障”。

  “所知障”是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以这个观念的框架来批评、否定宗教,妨碍了宗教信仰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里的评论,也未必就能客观。怕就怕所知不多而自以为无所不知。不但对他自己形成了障碍,也可能误导他人而成为信仰宗教的障碍。

  一般来说,学文科的中国知识分子,比较倾向于无宗教的立场,似乎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人,就容易认为宗教信仰与现实人生并不契合,尤其对于佛教会有若干偏见。比较起来,学理工科学的除了坚持唯物史观的人,反而容易接受宗教;所以,也不可说学问好的人就有所知障,就像许多博览群书的人,依旧会选择一种宗教来做终身的依归。近年来,像这样的风气,不论在国内或国外,知识分子信佛学佛,已经越来越多了。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可是一般的人只停留在“知”与“解”的层次,就像考古学者考察古代文物,但不会成为古人。所以,要享受佛法的好处,还是得确确实实照着佛的遗教,去做实修实证的工夫。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不然,在修行的成就上,佛学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