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星云大师:宣扬人间佛教学作人间菩萨


   日期:2016/10/19 9: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2016年10月16日“参加戒会很辛苦,用短暂的辛苦,可以换得终生利益无穷尽。”佛光山开山星云大师恭喜参加戒会大众,因受戒而重获自由,并期勉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当个人间菩萨,宣扬人间佛教。

  佛光山隆重举行“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戒会”,得戒和尚星云大师10月16日在如来殿大会堂宣讲受戒真义,强调受五戒是学佛入门,受菩萨戒是获得“博士学位”,勉励大众在菩萨道上精进努力,从小菩萨修成大菩萨,3年后,人人名列第二届“人间菩萨”。

  受持五戒 是做人根本

  大师强调,“戒”不是束缚,“戒”如老师、如明灯、如围墙、如渡船,有保护、指引作用,能守戒的人,生活如法而行,自然无惧犯法,生命因而获得自由。即使无心犯戒,因为懂得惭愧忏悔,可以消灾灭罪,所以受戒者比未受戒者有好因果。

  “犯戒、破戒,不严重;思想扭曲的‘破见’才是严重。”大师鼓励受戒者,永远不犯戒不容易,原则上受五戒一次,便可终身受持;菩萨戒难度高,易生懈怠退转,可透过复戒薰习,加强道心。

  “最基本的佛教徒,必须通过四阶段功课:皈依三宝、受持五戒、认同八正道和行六度万行。”大师指出,皈依三宝是佛教徒的第一堂课,受持五戒是做人的根本,做不到守五戒,就无法成为完整的人。而五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不杀生而护生,不偷盗而尊重他人财物,不邪YIN而维系夫妇伦理,不妄语而建立诚信,不饮酒吸毒而爱惜身体,“即使不求佛,也可以获得长命富贵、幸福美满”。

  忏悔认错 可消灾灭罪

  大师表示,戒有轻重之分,“波罗夷戒”绝不可犯,“突吉罗戒”是轻罪。前者如杀人,一般人不会轻易犯戒;后者如不小心杀了虫蚁,属轻罪,可透过忏悔消灾灭罪。可见守五戒,没有想像中困难。

  至于一般人认为最难持守的“不妄语”,大师认为,社会最需要诚信人格,不说谎看似不易,其实自称活佛、仁波切等意在诈骗的行为,才是“大妄语”。有个开布店的信徒,为了生意,不得不在价钱、是否会褪色等问题“说谎”,因而深感苦恼。大师建议他如是回答顾客:“这布每尺3元,会褪色;你想要不褪色,另有每尺8元的货品。”信徒依言而行,果然生意蒸蒸日上,20年后还发财盖了大楼。

  “只要有心,守五戒、行佛法其实很容易。”大师以“六度”中的“布施波罗蜜”为例说明,布施不在于金钱物质,说好话、当义工、微笑招呼都是布施,心意最重要,同样是布施,心存欢喜清净的功德,远胜过无清净心的布施。

  受菩萨戒 获博士学位

  “受菩萨戒,等同获得博士学位,不再是凡夫,自我价值大为提升。”大师强调,“发菩提心”是菩萨戒的关键,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通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才算成就圆满菩萨。

  大师补充表示,让自己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合乎佛教礼仪,展现“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等威仪,是“摄律仪戒”;全心关注善事,做到随喜赞叹,并实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提升道德人格,是“摄善法戒”;做到“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所言所行,都能对人有益,就是“饶益有情戒”。

  “我在台湾的名声地位,是‘走’出来的;佛光山有今日,是‘给’出来的。”大师说,自己初到台湾默默无闻,只因受过严谨丛林训练,走路有威仪,不东张西望,才获得民众注意,觉得“这和尚不错,看起来正派”。而佛光山虽然向社会化缘,却能秉持“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进一步送出因缘、欢喜和佛法,来回馈信众的钱财布施。

  饶益有情 法布施最优

  大师勉励众人,受菩萨戒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饶益有情;受戒后至少要向他人介绍人间佛教的“三好、四给、五和、六度”理念,因为法布施的功德远超过财布施。

  除了“有佛法就有办法”,大师也主张“有佛法就有力量”、“有分寸就是佛法”。他奉劝初学佛者莫紧张,因为“在佛光山受戒后,如同获得学佛的武功秘笈,走到哪里,方便到哪里,富贵也到哪里”。

  大师谈及《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在大陆出版的经过,该书不仅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出版,而且一上市就“秒杀”,目前正加紧再版,可见大陆官方也认同人间佛教对国家社会发展有正面效益。而知名学者高希均新作《星云之道》,首次获准在大陆出版,也是搭人间佛教的便车,可见“有佛法就有办法”。

  发菩提心 “菩萨”胜“居士”

  为了推广菩萨精神,佛光山人间研究院启动“人间菩萨”选拔活动,将从汉传佛教近120年历史中,选出500位饶益有情的“人间菩萨”,颁赠代表荣耀的牌匾。大师期许所有受戒者,发菩提心,在菩萨道上精进,从幼儿园、中小学慢慢升为大学生、硕博士生,由小菩萨成长为大菩萨,3年后,可望名列第二届“人间菩萨”,让儿女引以为荣,将是对佛教发展与传承的重大贡献。

  “现世作菩萨,转世可到善美世界。”大师认为“菩萨”的功德盛大,太虚大师曾自称“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慈航法师希望大师以“菩萨”称呼他;而在佛教最衰微时,于南京成立金陵刻经处的杨仁山,大师也宁可称他“菩萨”而不称“居士”,因为大师认为,杨仁山“菩萨”对佛教的贡献,胜过维摩诘“居士”数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星云大师       佛学)(五明学佛网:星云大师       佛学)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 

 陈兵教授:中国佛学的继承与重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 

 其它:释道安佛学思想管窥(韩国良) 

 其它:佛学与医学(陈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