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必读推荐-地藏菩萨分灵开示-〈名相论〉~上~


   日期:2016/11/8 0: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必读推荐-地藏菩萨分灵开示-〈名相论〉~上~

《大愿地藏法音开示录》:〈名相论〉 (南屏山圣真天佛院着,本书前往大陆九华山着作)

◎南无地藏王菩萨降

诗曰:

名利本来一场空 相超自性见如来

绝学无为佛道人 九华莲台自然成

(0)地藏菩萨曰:一般人都为求功德行善,故不论做什麽事,都存着利己的私心。梁武帝尊者号为「佛心天子」,也不能免俗,他在位时,创立佛教国,建寺养僧,普获崇敬。

    但当达摩大师自印度东来中国时,梁武帝尊者仍希望自己推广佛教的成绩能受到肯定,便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达摩大师对这种「行善」欲为人知的行为,予以当头棒喝,以「无功德」一言,告诫梁武帝尊者勿藉信仰之名,妄图得到功德。梁武帝尊者一时哑口无言。须知佛道是无功德的,惟有默默行善,才能积善行而得善果。

    今夜着作,讨论佛道「名相论」题,请发问题目吧!

 

 

(1)静慧法师问:感谢菩萨开示!可是,现在大多数的修行人都认为佛在己身之外,反以一心向外求佛,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

佛就是己,己就是佛,你我自身即是清淨的佛性,只要以修行来磨炼己心,使其不着尘埃,即可成就无上佛果。

    问一、佛的标志卍是有何象徵及涵义?

    二、寺、堂、精舍、禅寺、庵等,是表何意义?

    三、证与悟有什麽分别呢?

(1)地藏菩萨答:

回答一者:佛身之相,有着三十二种奇特,为胸前所生之文,诸相皆表祥瑞,译来我国,定音为「万」,流传为万德吉祥之意也。

二者:寺为中国古官定名,汉朝时有鸿胪寺,时迦摄摩腾法师,以白马驮经驻此翻译经典,遂改曰白马寺,后因称僧舍为寺。

    堂者殿也,佛菩萨之殿,亦可称堂。

    精捨者,乃修道者,精进修持之所也。

    禅寺者,宗门参禅坐禅之居住所也。

    庵者,小草舍也,谦称庙之小者。

    三者:迴光返照,本性清淨,照彻真如,谓之为悟。

    智慧圆成,生死了脱,与佛同位,谓之为证。反观内照,祛除尘垢,认真修行,即可显现真如佛性。佛法是助人照见自我的修行方法。佛不存于天,亦不存于地,自己本身就是真佛。因此,向外求佛是大错特错的,直视本心反求佛性才是至善法要。修道者,自己要肯定自己,努力修为,即可见慈悲真佛。

 

 

(2)静慧法师问:阿弥陀佛之「弥」字,有念「泥」音者,是否错了?若不更正,其后果如何?

(2)地藏菩萨答:六字法名,皆係梵音,应重口授。惟在中国,形成普遍,只可随风随俗,顺当地之通行音。诚心念之可也。若纠正音,不止此一字,敝意信何音者,即诵何音,实则音虚心真,能求于心,便为正音也。

 

 

(3)静慧法师问:为什麽法师只有比丘、比丘尼专用,而在家居士不能用,难道一个不是医学院毕业的学生,而能行医的中医师就不能称为医师吗?一位非师范毕业的学生,而能办好教育工作者,就不能称他为老师吗?同理一位精通佛理,行菩萨道居士,怎麽不能称为法师呢?请菩萨开示之。

(3)地藏菩萨答:法师之号,实则并不严格,法华列有五种,辩中边论列有十种,凡能「受持读诵」者,俱可名为法师,是不限定出家在家。但因某时风俗,某地习惯,形成专辞,亦不妨随俗,画分界线,听之清楚不溷,自卑尊他,更是美德。

此再补充说明之:「法师」本是一种学位的称号,要通理佛法道理的人才能称法师,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称呼的。还有较高的学位,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而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更高的是三藏法师是遍通经、律、论三藏者的学位,如唐代玄奘大师,都受到这个称号。

 

 

(4)静慧法师问:有一位在家居士问到云曰:佛教裡出家人,为什麽有「和尚」、「法师」、「师父」、「经忏师」等等名字?这些名字怎样来的,有什麽高下分别呢?

(4)地藏菩萨答:大部分出家人,皆可称「法师」,「和尚」二字最尊敬,世俗反当通谬矣。 「师父」实世俗通称名号,「经忏师」专指为人做佛事言也。此等事在佛教中,各有名分,学道者皆知,不会任意淆乱。世俗之人不懂佛法,随便称谓,真是罪过也。

 

 

(5)静慧法师问:贪、瞋、痴与戒、定、慧之佛法真理,请菩萨方便开示之。

(5)地藏菩萨答:贪是对财色名食,心生贪爱。瞋是不如意事,大发脾气。痴是对正道真理,不能了解。这样就是昏迷之人。昏迷人做事就是错误,一定招来恶果,受苦无穷。戒是佛法之戒律。禁止造恶,最低须戒杀、盗、YIN。定是心中练习安静,一切事不要冲动,要像止水一般。这得用一番工夫,才能做到。慧是明白事理,丝毫不差。这得多听佛法,多求心静,才能得到。贪瞋痴是三种害人之病,戒定慧是治贪瞋痴之三种良药。

 

 

(6)静慧法师问:菩萨!今晚扶笔着作,心裡想着,九华山秋意日益深浓,秋月渐满,云层把银色的九华山光化遍洒大地,使人间更添幽趣。松风拂来,与秋虫合鸣,使秋的感觉更深。静观周遭景緻,内心真是感谢万物皆佛之造化。

    天地之间莫不是佛的法相,人力实在无可比拟。人连一方半寸的土地都无法创造,以如此卑微的个体,若是不自量力,以为可以与自然对立,势必永远无法看见宇宙全貌,更不必说要砥砺己心了。

    人只是天地自然间的一分子而已,惟有与万物取得和谐的并存,人才能有所谓「独立」和真实的生命。

一、问:持「本愿经」和「阿弥陀经」,每天读一遍,只会读不会诵唱念是否可以?

二、问:「缘」字应作何解释?

三、问:经中有大菩萨,有菩萨摩诃萨是何分别?请菩萨慈悲解说。

(6)地藏菩萨答:不会唱念,并无关係,但俱诚心,为最要条件。受者信而接受,读者目对之念,诵者面北述出,持者奉行其义。自然得以感应也。回答一。

缘者,乃某事遇一种助与破之机会,助者助其成,破者坏其事,使之不成。如君欲渡河,忽来一船,此助缘也。君如饮茶,茶杯忽然落地,此破缘也。回答二

    摩诃萨者,大士也。菩萨阶段甚多,以三阿僧祇而论,十住至十向须一阿僧祇,称曰贤。一地至七地又一阿僧祇,称曰圣。八地至等觉復一阿僧祇,曰补处。如地前者秒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上即称菩萨摩诃萨矣。

 

 

(7)静慧法师问:什麽叫做「佛法无边」,请详解?何为「菩萨根本精神」?

(7)地藏菩萨答:虚空、世界、众生,俱无量无边,佛知尽能知之。九界业力、烦恼、见闻觉知,俱无有尽,佛说尽能转之,佛法岂非无边也?上求佛道时精进,下度众生不休息,即是菩萨根本精神。

 

 

(8)静慧法师问:三世诸佛,放蒙山、放焰口、广长舌、燃指或燃臂供佛,有五种无间地狱,法身、报身、应身,如何分别?

(8)地藏菩萨答:「三世佛」是说过去现在未来诸佛。 「放蒙山焰口」是密宗之施食法,因鬼道常饿,用法力、施给饮食。蒙山是地名,此法为小施食,焰口是鬼名,此法为大施食。「广长舌」佛有三十二相,不同常人,佛舌既宽广,而又长也。」燃指臂供佛」是烧指当香,燃臂是在臂上安香烧之,皆取以身供佛之义。

    「五种无间」是地狱之名,无间是受苦无有间断之义,共有五种:一受苦无间,二身形无间,三罪器无间,四众生无间,五时无间。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是真如本性,报身是万福庄严之大身,应身是随众生之缘,所现之众生身。

 

 

(9)静慧法师问:佛法言万法唯心,如某先生言我家左边的房屋没盖好。而要先盖左边的房屋,则大儿子将会事业失败,诸如此类之风水地理说,可信与否?

(9)地藏菩萨答:赖布衣仙人,堪舆之学,由来已久,古今说者,有验不验,当有真正之道理也。然学佛道之人,主旨在心,心造万法,吉凶祸福由之。学佛道功德微弱,则堪舆之理,或有可凭证,学佛功德增胜无量,堪舆之理当然被转为吉祥也。

 

 

(10)静慧法师问:佛前供养之香、花、茶、饼、果,各项有何意义?

(10)地藏菩萨答:此有事理之别。事者,依俗礼常用之品供养表示诚敬而已,理者,因诸供养中,以法为最,故取物以代法也。

    香代表精进,烛表示智慧,花表示忍辱,茶水錶示布施,饼果代表禅定。合此为大智慧大波罗蜜也。

 

 

(11)静慧法师问:要具备哪个条件,才为僧宝?

(11)地藏菩萨答:为献身救度众生,先捨离眷属田产,入寺求比丘剃度,此谓出家。再经受沙弥以至比丘具足等戒,方称僧宝。

 

 

(12)静慧法师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

(12)地藏菩萨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呢?沙弥救蚁延寿命之事,是其前鑑也。

 

 

(13)静慧法师问:做善事,种善因,将来可得善果,这是一定的道理,可是念经念咒为什麽会种福,则令人费解?

(13)地藏菩萨答:既信种善因得福果,当知种恶因得苦果。请细体察众生日日所作,身多杀盗YIN,口多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真正善事,淼乎淼矣。推其造作之本,惟在于「意」,意善则身口现善,意恶则身口现恶。诵佛经咒,恶意不生,恶不生之时间,即是种福之时间,愿其悟之。

 

 

(14)静慧法师问:无数恒河沙佛国是否即是三千大千世界?

(14)地藏菩萨答:三千大千,有能算之数字,恒河沙是难算之数字。

 

 

(15)静慧法师问:大乘之「六度」与小乘之「五戒十善」有何异处?

(15)地藏菩萨答:五戒十善,修持自己之义利多,六度益他人之义利多,此其异处。

 

 

(16) 静慧法师问:人畜之间的阿修罗是指何圣呢?

(16)地藏菩萨答:有福无德,似天似神之一种众生也。

 

 

(17)静慧法师问:听说《金刚经》一定要持斋者读诵,若是没有持素斋者不可读诵。此言是实或是虚?

(17) 地藏菩萨答:诵《金刚经》贵乎三业清淨,不持斋者,并非不可诵,如果欠诚敬,效力微微矣。

 

 

(18) 静慧法师问:三餐食前合十恭敬当作何观想?

(18)地藏菩萨答:尽虚空俱是三宝,遍法界无量众生,作如是观,如是供养天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地藏菩萨)(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地藏菩萨)  

 大寂尼师:地藏菩萨之地藏菩萨本愿经介绍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 

 大寂尼师:地藏菩萨连地狱都去救渡,末法的人道众生更易救渡 

 会性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录 

 地藏菩萨庇佑,让我绝境中重生!----一位销售员的亲身见 

 传喜法师:殊胜的地藏菩萨圣号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讲之三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讲之二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二讲之一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五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四 

 界诠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第一讲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