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生命的庄严


   日期:2016/11/26 2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生命的庄严——怀念圣严法师:

  上午整理书柜,无意中又看到已故台湾圣严长老的那篇遗嘱。我又静静地看了两遍。长老的这篇遗嘱,我已经记不得看过多少遍了,然而,在每次看的时候,都会有莫名的感动,也有一些伤痛!这种感动和伤痛是那么的深刻,又是那么的难忘!每当看这篇长老遗嘱时,都会感觉长老就站在我面前,他瘦高的个子总是显得庄重、沉稳、洒脱,清秀的容颜也总显得睿智、慈祥、宁静、从容。长老的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超然而独特的人格魅力。

  长老是当今佛教界著名高僧、佛学大师、一代禅师。长老一生淡薄名利,志在佛道,弘法利生。长老的一生命运多舛。他本少年出家修学佛道,怎奈值遇战乱,逼迫从军,后又辗转至台湾,在 33 岁时才又重新披上袈裟,遂即于高雄闭关潜修。 在潜修中,长老深深地感到:“佛法是这么的好,知道的人是那么的少,误解的人是那么的多。”为了光大佛法,利益众生,他于 39 岁时出关负笈日本东京立正大学求学。长老是在校取得日本 文学 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比丘。(长老在他自己获得博士学位之前,以《中国禅宗史》一书,替导师印顺长老成功地申请到了日本 文学 博士学位。)长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建寺安僧、佛法修证、僧伽教育、著书立说、弘法利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斐然的成就;对台湾的社会也有着杰出的贡献,如他倡导的“四种环保”、“自杀之前多想几分钟”、“慈悲没有敌人,智慧没有烦恼”,对台湾的政坛和民间都是一剂强有力的清醒剂;对扶世助化,劝善化俗,引导人们积极向善,利益他人和社会都有着极大影响。因此,他被评为四百年来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五十位名人之一。

  长老在遗嘱中说:“(第一条)在我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勿捡坚固子……务必以简约为庄重……恳辞花及挽联,唯念‘南无阿弥陀佛',同结莲邦净缘。(第二条)我生前无任何私产,一切财物,涓滴来自十方布施,故悉归属道场。(第四条)佛说:‘我不领众,我在僧中。'方丈是僧团精神中心,督策僧团寺务法务,僧断僧行,依法、依律、依规制,和乐、精进、清净。(第八条)僧俗四众弟子之间,没有产业、财务及权力、名位之意见可争,但有悲智、和敬及四种环保的教育功能可期。诸贤各自珍惜,我们有这番同学菩萨道的善根福德因缘,我们曾在无量诸佛座下同结善缘,并将仍在无量诸佛会中同修无上佛道,同在正法门中互为眷属。”

  长老的遗嘱共九条,折射出长老的睿智和见地,彰显出了长老一心为佛教的无私无我的菩萨博大胸怀,以及他一生勤俭朴素的风格和对僧团的教诲和爱护。长老还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地为身后道场之运作、以及精神中心之方丈的产生传承和职责都给予了明确的规范。为确保自己著作思想理念的清净纯正,郑重申明凡未经长老本人复阅过的文稿,不借后人整理成书。面对如此圣洁高尚的灵魂,又怎么能不被感动呢!

  记得初出家时去拜谒一位大善知识,有一人正问大善知识:“如何是佛?”大善知识回答说;“无私无我即是佛。”当时这句话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数十年的见闻中,体会到这“无私无我”四个字实在是太稀有难得、太难能可贵了!说的人总是太多,行的人又总是太少。无私无我,凡是真正的修行人皆是如此;无私无我, 这是修行成佛必须要达到的境界。只有做到这四个字,修行才能获得成功,成佛也才有可能,这可以说是绝对的。

  无私无我,圣严长老做到了。长老是文学博士,大学者,著述等身,影响巨大;是法鼓山的开山祖师,精通禅法,地位崇高。长老更是一位国际佛教界重量级的高僧。面对如此的傲世殊荣,长老依旧一领衲衣,四处奔走,行云流水,弘宗演教,利益群生,著述立说,惠及后人,始终保持着一个出家人谦逊、淡然、平和、慈悲的本色。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真相,无论圣凡,只要具有色身、假壳子皆要承受。然虽是承受,但承受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凡夫视病痛与死亡为大敌、为冤家,敌对仇恨,千般不愿,万般逃避,故多是在痛苦绝望中死去。有生必有死,生是偶然的,死却是必然的,又岂能逃避得了?圣者知道: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生死本就一如。生也自然,死也自然,生生死死自自然然,自然得就像天黑了就关门,到站了就下车一样,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故而圣人都是以超然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期生命的完成,在宁静、自然、洒脱中辞世。正是具有这种超然无畏的心态,圣人们对于病痛与死亡是受而不受,不受而受。

  圣严长老身患肾病,医生建议他必须换肾,长老拒绝了。他说“把肾留给别人吧,我老了,不用了。”他宁静而从容地等待着那一天。

  2009年2月3日,这一天,长老走了,从容地走了。静静地,无声无息,像一片秋叶轻轻地摇落,像一朵白云慢慢地飘逝。“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长老给自己的人生来了个庄严的转身,完美的谢幕。“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建塔、不立碑、不竖像、勿捡坚固子……,恳辞花及挽联……”平淡得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长老圆寂时,网上有许许多多的人给长老送挽联,表达对长老的敬意。我为长老敬送的挽联是:“至古皆有死,智者不虚生;勿忘众生苦,慈航早再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