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千古智慧,中华礼仪之美


   日期:2016/12/23 15: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解读:礼节贵乎有采有往。只有往而无来或其有来而无往,都是不台乎礼数的。在国家与国家,团体与团体,人与人,朋友与朋友的交往中,礼节上很重视有来有往,互相都应采取同样的态度和礼仪规格,习惯上称之为“礼尚往来”。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

  解读: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颠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几句可用以劝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议。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 礼记·曲礼上》

  解读: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

  解读:君子爱人依照德的标准,小人爱人则对人姑息纵容。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

  解读: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

  解读:“大道”系指上古时代所遵循之道,“天下为公”系指天下是大家的,不是那个人、那个党、那个派所独有的。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曲礼上》

  解读: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汉·戴圣《礼记·学记》

  解读: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不能懈怠!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解读:有仁德的人用财富来发展、成就自身,没有仁德的人则利用自己的身心去聚敛财富。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学记》

  解读:只有认识到了自己的学问不够,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只有认识到了自己对某些知识困惑不解,然后才能奋发自强。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

  解读:礼仪对于人来说,就象酿酒用的酒曲,君子看重礼仪,小人轻视礼仪。蘖(niè):酒曲,类似酿酒用的米。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礼记·中庸》

  解读: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做人的道理能够事先决定妥当,就不会行不通了。

  “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

  解读:处于一定的职位,而没有在那个职位上所应该提供的意见,君子为其感到羞耻;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君子为其感到羞耻。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于一定的职位就应该有符合那个职位的言行。也可用于讥讽居于一定的职位而不称职的人。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解读:食欲和性欲,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事情。(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为了保持清白的节操,可以不顾“饮食男女”,不避“死亡贫苦”,做到“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我们应该继承的传统美德。)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解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高兴不可过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礼记·中庸》

  解读: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礼记·中庸》

  解读:(真诚是天理赋予的)所以由内心真诚而达到明晓事理,这叫做先天的本性;由明晓事理而达到内心真诚,这叫做后天的教化。做到内心真诚,一定会使人明晓事理;明晓事理,也一定会使人内心真诚。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解读: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明晰,明晰的表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礼记·中庸》

  解读:一个君子的主张和作为,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中显出道理来。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点小事上能看到大事。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礼记·大学》

  解读: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志才能真诚;意志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以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

  ——《礼记·祭义》

  解读: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礼记·大学》

  解读: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礼记·大学》

  解读:财富能装饰房屋,道德能修养品性。胸襟宽广,体态自然安详,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礼记·学记》

  解读: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广。

  后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贵在有礼。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向古人学习,学的是举止言行上的礼仪之美,更是待人处事上的为人之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慧       礼仪)(五明学佛网:智慧       礼仪)  

 傅味琴居士:觉悟从智慧悲心来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增长智慧的正行 

 普献法师:宝积经讲记 退失智慧的邪行 

 果煜法师:力挽狂澜 智慧的修炼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的修证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智慧解脱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第二章 禅行 笃实力行的 

 洪启嵩居士:智慧──诸佛的母亲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如本法师:智慧之门 

 惟觉法师:八大人觉经 第五觉悟 多闻智慧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