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金刚经》法句探索 03


   日期:2017/1/14 1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一、成佛大道--离相布施

  「布施」是六度万行的总要,也是修行成就的资粮。布施可略分为三:

  一、财 施:布施生活资源,利益众生免飢寒苦。

  二、法 施:布施生命智慧,利益众生转迷为悟。

  三、无畏施:布施正向能量,利益众生无有恐怖。

  于外,布施解众生之苦,与众生喜乐。

  于内,布施化贪爱之心,去执着之迷。

  最圆满的布施莫过于「离相布施」,不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世间万相,心中没有半丝牵挂--施空、受空、施物空。「完完全全都是出自真诚,实实在在没有半点妄求」,这就是 菩萨的广大心量,这就是佛教导大众的正知正见。布施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是,无量诸善亦復如是。

  二、「福德不可思量」的慈悲与深意

  布施是福田种子,成佛根源。布施愈真诚,心量愈宽广,福报就愈殊胜。

  世尊开示「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有其无尽慈悲与深意。

  (一)因果不昧,不执善恶

  布施得福:财佈施得财富,法佈施得聪明,无畏佈施得健康长寿。大心菩萨行布施以修清淨,未曾计较回报。不过对于未发心或初发心的大众来说,持善布施多少是为了求得福报。虽然「有所求」就「有所障」,不过「佛氏门中,不捨一人」,所以 世尊苦心劝说行善得福,因为这是接引众生的第一步。

  种恶因,得恶报,苦不堪忍,不劳多言;

  种善因,得善报,虽是美事,尤须谨慎。

  为什麽?因为「逸豫足以亡身」!受用福报,顺心如意,较之身陷逆境,更易迷不自知,而有失足之恨,甚至积久功果旦夕瓦解!

  业报有时,流转无穷,执善执恶,究竟皆苦。六祖尝言:「不思善,不思恶。」正是启示大众:「布施利众生,善恶自随缘。心淨莫思量,是为真修行。」

  (二)着相有漏,离相清淨

  着相布施,有求可应,报尽有时,或生贪爱,得不偿失。

  离相布施,不生他念,去执清淨,福慧俱长,不可思量。

  (三)遇事随缘,无事挂心

  《金刚经》教导「不住于相」的大智慧,「相」就是「世间种种现象」。以福德而言:贪求福德,不好,因为福来福去皆是缘,想要紧抓不放,无异抽刀断流,只是白忙一场;否认福德,也不好,因为因果分明,行善自然得福,刻意遮眼不看,同样落于偏执。

  世事是相,福德亦是相。真正做到「不住于相」,就是「遇事随缘,无事挂心」,只管做该做的,走该走的,不明白怎麽走,多读经、多亲近善知识,智慧自然现前,路就不会走偏。

  福来了,就安心领受,以惜福之心继续为众生造更多的福,如此乾乾淨淨、自自在在,不单福德受用不尽,更能慢慢找回本来的清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韦驮菩萨

  南无伽蓝菩萨

  南无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

  此文出处台湾牟尼精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