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太上感应篇图说28:慈心于物(丙)


   日期:2017/1/25 20: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凤阳贾某以贩猪为业,其中有一头猪非常驯良,好像很通人性,贾某十分喜爱,用这头猪作为样猪。每次猪群结队而走,都是这头猪领头,已经养了十多年了。一天到宿州徐溪口,在旅店住下,店主见贾某很有钱,心生歹念,将贾某杀害,把尸体投到枯井里,没有人知道。店主把猪卖给屠户,猪逃走了,屠户去追,正赶上知州出巡,猪趴在轿前嚎叫,好像要说什么的样子。州官很奇怪,命令差役跟着猪走,看它要到哪里,猪来到一个枯井旁边,大声嚎叫。下井打探,发现一具尸体。询问屠户,说不知道。问屠户这头猪是从哪来的,说是从某旅店老板那买的。到旅店传唤,伙计谎称店主出去很长时间了,猪突然闯入店主的房间,咬住店主的衣服不放,抓回衙门,审问了一次就招供了。州官命令把猪送到庙中放生,每天支给它粮食一升。州官升任走后,新任的官员不再支付。庙里的僧人担心没有吃的,把猪叫过来,令其去化缘,猪点头好像听懂人话。僧人便在猪脖子上一个袋子,引导它到街上去。众人都欢喜布施。第二天,猪就自己到街上去,已经给过的不再讨要,没给的守在旁边不走。众人都说:“这是猪道人。”从此以后,风雨无阻,有叫它“猪道人”的,就摇着尾巴跑过去,施舍的瓜果也不吃,想让人都装到袋子里,带回庙里,人们更加惊奇了。如此三十年,僧人赖以存活。乾隆戊子年,猪老死了,僧人用棺木埋葬在庙后,立碑曰“义猪坟”。

  徐太史说:“此猪前后报答两位主人,故事曲折分明。众人称其为猪道人,已经和人没有分别了,所以特此将此猪死去的年份记录下来,然而又不能将其视为寻常人。”

  徐太史诗:“披毛乃以道人呼,跳出刀山快意无。灵蠢原来同佛性,何曾依样画葫芦。”

  衢州的差役,到某乡民家催缴官粮,乡民家贫,没有东西招待他。只有一只母鸡,准备杀掉。差役恍惚之间见桑树下有一位黄衣女子向他祈求救命,还说:“自己死不足惜,不忍心儿子见不到阳光。”差役非常惊异,到屋子旁边见一只母鸡正在孵蛋,乡民正要宰杀,差役拼命劝阻。后来,差役又来了,母鸡领着小鸡来见他,跳跃着好像感恩的样子。离开乡民家,走了有几百步远,一只老虎从旁边窜出。忽然一只鸡飞起来扑向虎眼,差役才幸免于难。

  徐太史说:公差往往如虎一样凶狠,而动了恻隐之心,这是虎心变善了,不然难以逃出真虎口。这只鸡灵幻莫测,真慈母,真侠士!

  徐太史诗曰:“片念仁慈转杀机,伏雌谁遣幻黄衣。柔肠儿女寻常事,不料雄心夺虎威。”

  兴安差役郑某到乡下催缴官粮,夜里睡觉时听到隔壁好像有人说话:“我明天就要被杀了,你们要自爱,不要扰害人。”仔细一听,原来是母鸡对小鸡说话。早晨起来,对主人说:“不要杀鸡给我吃,可以把活鸡给我。”差役抱着鸡走到岑山,鸡挣开,奋力飞到一个山洞里,差役跟着进到洞里,见满地的金银,惊叹说:“这是上天赐给我的啊,我该怎么处理这些财富呢?”于是用这些钱造桥修路,力行善事,后来出家为僧,终身严守戒律。 凈因寺的僧人慧远,养了一只鹅,经常跟着听经。每次讲经,都到佛堂里伏地敬听。要是泛泛地谈论别的俗事,就鸣叫着铺着翅膀出去了。

  徐太史诗曰:“闻到妙来心即神,香云花雨幸皈身。此间未许谈风月,不似孤高鹤傲人。”

  万历二年,无锡县秦贞中年无子。时值端午佳节,家人准备宰鹅。秦贞见白鹅羽毛洁白光亮,冠爪如朱砂一样殷红,慈悲之心油然而生,于是不再宰杀,送到北禅寺放生。三年之后,秦贞梦到白鹅前来道谢说:“承蒙主人不杀之恩,我在寺中听讲《金刚经》,特此来报恩。”秦贞醒后,他的妻子觉得肚子疼,后来生下一子,取名为梦奇。聪明俊秀,十二岁考中秀才,进宫学读书。

  徐太史诗曰:“六道无常疾电催,明珠老蛙孕慈胎。青衫一领休看易,三载闻经佛座来。”

  李昭嘏参加秋季举行的乡试,主考官白天休息时,忽然醒了,发现一张试卷放在枕头旁边,阅览这张卷子,文章很平常,令手下放到架上。又假装睡下,瞥见有大老鼠衔着那张试卷,又放到枕头前,这样反复了三次,勉强录取了他。李昭嘏在发榜后来拜访主考官,考官问他什麽原因,李回答说:“先人积下什麽阴德我不清楚,只是我家已经三代不养猫了。”考官说:“这是老鼠报恩啊。”李昭嘏第二年春又联捷考中进士。

  徐太史诗:“家家猫喜食鱼肥,世庇茅庐报棘闱。不俟帘官三度荐,点头卷已拔朱衣。”

  关中一位商人在陇山得到一只会说话的鹦鹉,非常喜爱,用很好的食物喂养。曾经因为犯法被关进大牢,回来的时候,感叹悔恨不已。鹦鹉说道:“主人被关在狱中还不到十天,懊恼成这样,我经年累月关在笼子里,又能怎样?”商人有所感悟,于是把鹦鹉放归山林。后来商人的同伴每次从陇山经过,鹦鹉就会在林中问道:“主人现在怎么样?一定替我向主人问好啊。”

  徐太史说:“雍陶在诗中写到‘自起开笼放白鹇’,此商可嗣响雍陶矣。”

  徐太史诗曰:“片言打动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问郎今无恙否,多情谁似陇山禽?”

  江南某书生,夜里梦见一位身穿铠甲的人跪地求救说:“我明天早晨有难,在先生某朋友家,恳请前去搭救。”书生惊醒,急忙到那位朋友家中,见一小奴挎着竹篮进来,问篮里是什麽东西,说:“从集市上买的鱼,准备用来做早饭。”上前一看,是一条活鲤鱼。向朋友讲明缘由,放生到江中。一年后,书生要过扬子江,突然遇到风暴,船被吹到山下船底被石头刮破,眼看就要沉了。众人都呼天喊地,都说这下活不成了。过了一会船突然随风破浪前行,好像有东西托着船走,眼看船舱中的水都满了,船走的更快了,居然安全到岸。向后一望,原来有一只巨大的鲤鱼摇着尾巴消失在水中。

  徐太史说:“不直接给书生的朋友托梦,转而向书生求救。这位朋友大概不是心存仁慈的善人。然而把梦境讲给他听之后,立即放生到江里,还是有善根的人。”

  李景文经常跟着渔人,把渔人捕的鱼买下来,又放生到江中。景文向来喜好服食火炼丹药,积热成病,生了背疮,无药可治。恍惚中好像有一群鱼在毒疮上濡沫,感觉清凉爽快,很快就痊愈了。

  徐太史诗:“同在清凉世界行,临渊底事杀心萌。求仙不少丹朱误,那识长生即放生。”

  镇江的邵彪参加进士考试,多年未中。梦见自己到了一个地方,见一个大锅,正在煮蛤蜊,都说开人话了,叫着邵彪的名字说:“你考不中进士,就是这个缘故。”邵彪于是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蛤蜊都变成黄雀飞走了。邵彪醒后,永戒不食蛤蜊,并向世人讲述这件事,以作劝化。后来就考中进士,官位做到巡抚。

  华梧栖说:“如果见到别人杀生,有钱就买下来放生,没钱就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也是救护生命的一个方法。”

  徐太史说:“黄雀潜入大海,化为蛤蜊,是飞而潜。这里则是蛤蜊化为黄雀,是潜而飞。阴阳造化变幻无穷,像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不理解锅中的蛤蜊为何能像人一样说话,且能预知人的祸福呢?”

  徐太史诗:“幻中复幻幻中真,戒杀分明示鬼神。会得蛤蜊言外意,升沉何必问严遵。”

  长洲(今江苏苏州)韩世能韩侍郎,世代居住在陆墓,家中贫穷。祖父韩永椿喜欢放生,又没有钱,于是每天早晨起来拿着扫帚沿着河岸,将岸边的螺蛳扫起,全部放回水中,有时忍着飢饿扫过好几里远。如此坚持了四十多年,不曾间断。隆庆丁卯年,韩侍郎去参加乡试,梦到一位金甲神对他说:“你的祖父放生功德浩大,从此以后,你家将代代富贵显要。现在先让你入翰林院,身享一品官之荣耀。”后来官至礼部侍郎,奉旨出使朝鲜,赐一品官服。曾孙韩治,为万历丙午年举人;韩沐,为崇祯壬午年举人。六世孙韩菼,为康熙癸丑年会元、状元。

  南康狄相圃太守,在府衙中桂花厅饮宴的时候,讲述了关于内阁学士汪巽泉先生的一个故事,汪巽泉先生在主讲豫章书院时,太守前去拜访,二人偶尔谈及因果报应之事,汪先生说:“善恶报应,据我亲身所见所闻,是绝对值得相信的。”汪先生讲到:我考中进士后,一天在书房中小睡,梦见有两位童子,面貌如玉,各手提一盏红纱灯而来,说:“我家府君有请。”我问你家府君是谁,不回答。二童子在前面引路,我不知不觉就跟着走,到了一个水潭边,方圆有几百亩。幽深静绿,寒气逼人。二童子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我感到很惊奇,也跟着走。在黑暗中恍惚看见是一座宫殿,过了很多层台阶,童子把灯挂在两旁,瞧见卫队森严肃立,有一位王者,头戴像古时皇帝一样的冠冕,正襟危坐,须眉苍古。我上前作揖,王者问:“你就是汪某吗?”我说:“正是。”王者说:“你曾经戕害生命数万,你知道吗?”我说:“如果是前世的罪孽,我并不清楚。今生恶业,我相信自己并无杀生害命之事。”王者说:“不是前生的事,你好好想想。”我想了很久,想不出来,说:“恕我愚钝,我实在想不起来了。”王者说:“你再仔细想想,你应该自己悟出来。”我又想了很久,说:“想起来我小的时候,在学堂上学的时候,老师外出,我和小伙伴们玩耍,捉了很多绿蝇。把翅膀掐掉,堆到土丘上,用土围起来,招来无数蚂蚁。就用硝黄围起来,然后点着火。一时间,苍蝇、蚂蚁都被烧成灰,相互拍手笑乐。是不是这件事呢?”王者说:“就是这个事,你知罪吗?”我说:“小时候无知,请求开恩原谅。”王者说:“你既然知道忏悔,就应该抓紧努力。当时一同害命的几个童子,福薄命浅,已经被地府诛杀。你本来应该中状元,现在降为第二名。你仕途顺利,但是也会时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你最近五年命运,不太好,过后就渐渐进入佳境了。你要自勉。”忽然就惊醒了。徐太史跋:汪巽泉先生,是饶川乐平人,嘉庆丙辰年榜眼,现在官居礼部尚书。

  姚端恪公《戒杀箴》(姚端恪公,名文然,字若侯,江南桐城人。癸未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顺治甲午年曾撰写《感应篇颂言》一卷。):“百物之命,一人之舌。命不再生,舌惟暂悦。盘内添馐,厨中积血。共孽心伤,独孽冤结。愿我同人,生灵爱惜。”

  施愚山先生放鱼子法:凡是鱼子,千万不要损坏,也不要经过盐水,用干松的细软泥土拌裹,晒干收藏好。秋天、冬天到第二年春天,积攒到四月十五之后,放到河滩水草之中,大部份都能全活。如果是四五月间,鱼子孵化之时,或者不得已用鱼,可以将鱼子轻轻取出,然后用干泥拌裹,放在阳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到半月就能孵化出来,屡试不爽。

  张文贞公《放生辩》(张文贞公,名玉书,江南丹徒人。):儒释道三教圣人教化众生的方式虽有不同,但是慈悲仁爱,遵奉上帝好生之德,则是一致的。迂腐的儒生见识浅陋,以为戒杀放生乃是佛道两家才做的事,难道说佛道两教热爱生命,而我们儒家就崇尚杀生吗?白居易写过《放生议》,真德秀写过《不杀诫》。颜真卿任官所到之处,郡县之中,必会建立放生池,共计八十一所,并请求皇帝亲自题写“放生池”碑额,以垂之不朽。苏东坡先生晚年极为喜好放生念佛,曾在杭州上奏朝廷重修西湖,以作放生池(西湖自宋真宗时即作为放生池)。这几位先贤,道德文章标炳千古,如果戒杀放生之事不那么重要的话,几位先生肯这么做吗?《易经》中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天地之间最崇高的道德就是爱护生命,上天有好生之德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所有的生命,在将死的时候,都是哀号痛苦,有声有泪,只是我们这些凡夫肉眼凡胎,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罢了。这是为何呢?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听到无声的语言,也只有圣人能看到凡夫俗子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圣人能深刻体察各种生命的哀号痛苦之情,备受倒悬之苦,迫切希望人们赶快来解救。此时如果能够积极救护生命,真可谓是天地欢喜,神明赞叹!不只是所放的生命对你感恩戴德啊。陶石篑写过一首诗:“一虎当邑立,万民骇散走。万人惧虎心,物命谁当救?勿谓彼肉肥,可疗我身瘦。彼此云露命,但当相悯佑。”读到这首诗,怎不令人感叹?而佛家讲的因果报应的道理,还是其次的。

  林则徐先生跋屠太守《书后》:天人感应、因果报应的道理是昭然不爽、绝对可信的。我的好友屠潜园太守,在辛巳年秋天得了重病,医生误用药,几乎要不行了。自己发誓从此以济人利物为己任,以此作为忏悔,别的事一概不再挂怀。一天,感应到观世音菩萨前来入梦,菩萨对他说:“你前世在湖南某地做官,做事虽然公正,却过于苛刻,有伤忠厚,虽然不是为私利,也应削减福禄、官位,又因为过多杀害物命,应得短命之报。幸亏病中誓愿坚固,念念不忘济人利物,不曾有过任何的抱怨。地府用别的福报折除,应该可以延长你的寿命。阴律中说放生可以延长寿命、增加福禄,你要努力啊。”醒后,于是命令全家戒杀,大量放生。当年冬天就先后被任命为袁州、九江知府,再次蒙受朝廷起用,实在是殊遇。第二年春,病就痊愈了。太守了解到佛法以“自利利他”为大愿,希望人人都能获得戒杀放生的福报,却又担心人们不相信,所以写下《好生录书后》这篇文章,用来畅明我们儒家也要奉持戒杀放生的道理,而对于感应观音菩萨入梦这件事,不曾提及。太守写的这篇文章,体例严谨,但是在劝世的意义上,还有不全面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把这件事叙述清楚,使人知道因果感应的道理,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近来风俗奢侈靡费,随便吃喝饮宴,就要杀生害命。只有归安张师诚巡抚,独自坚守不杀生的戒律。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时候,曾经写过《戒杀文注释》一书,来劝戒百姓。有人议论说:“大臣应当以百姓疾苦为己任,妇人之仁,好像不是那么迫切。”听说的人都心生疑虑,唯独屠太守辩论说:“只有对人民仁爱的人,才能爱护生命,没有爱护生命而对人民不仁爱的道理。我现在正要向张巡抚学习,你们疑惑什麽呢?”原来太守的坚定信念,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我还听说太守的父亲,中年才得子,就发愿戒杀放生,期望自己的儿子以文学科名来显亲扬名。太守果然以翰林起家,现在太守又在病中感得观音大士入梦,看来福德善根种子早已经种下了。希望读到太守文章的人们,人人勉力奉行,那么,仁爱之风盛行于世,祥和之气扩充宇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补益。而文学科名的福报,延寿病愈的效果,如此殊胜的感应,也绝非偶然了。道光壬午年六月,侯官林则徐跋。

  遂安人洪子泉先生题《立愿生生》册说:“只有实行放生才能益寿延年。没有财力放生的人,可以力戒杀生,发誓放生,这样作就能如愿以偿。有决心,立善愿的人们,就能感天动地,得到回天之力相助。

  【今人附录:戒杀放生诗歌】

  (一)劝人戒杀诗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众生原同一种性,只是业缘别形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会将刀割自身。

  生离死别常恻恻,临行频频复回首;从今此去不再还,心念念儿儿知否?

  一声长叹老牛哀,跪向屠门乞命来;白刃临头魂欲断,纷纷泪落口难开。

  耕田辛苦几经年,颈破皮穿未敢眠;老命自知无足惜,前功还望主人怜。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是以物命,而为儿戏。刺骨穿肠,于心何忍。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二)愿云禅师戒杀诗

  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三)寒山大师戒杀诗

  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

  猪死抛水内,人死掘地藏。彼此莫相吃,莲花生沸汤。

  (四)白居易戒杀诗

  其一: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其二:世间水陆与虚空,总属皇天怀抱中。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骨受惊冲。

  (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形殊性不殊。原同一性命,只是别形躯。

  苦痛教他死,甘肥作己须。莫教阎老断,自想意何如?

  (六)戒杀醒世歌(近代慧道人)

  世人生儿如掌珍,心心常恐儿难育。不幸少时疾病亡,声声哭出亲儿肉。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多护儿牛舔犊。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身常鞠。

  物杀我子恨如何,我害他儿不怨毒?世人夫妇愿齐眉,绸缎无限情交笃。

  有时恩爱不到头,最苦行单与影独。鸟有雌雄迭相呼,兽分牝牡群相逐。

  双鱼比目必同游,孤雁分离不独守。人贪滋味美喉咙,何可拆开他眷属。

  畜生苦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试把他身比自身,何待纷纷判直曲。

  (七)莲公凈语

  果报相寻事可哀,谁从因地识轮回。漫天劫火炎炎里,都自杀生一念来。

  (八)苏轼戒杀诗

  口腹贪饕岂有穷,咽喉一过总成空。何如惜福留余地,养得清虚乐在中。

  (九)陆游戒杀诗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十)苏轼薄饮食诗

  秋来霜露满东园,萝菔生儿芥有孙。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十一)劝食素(宋慈受怀深法师)

  吃肉何如咬菜根,且图身口戒香薰。莫言死后无因果,八两须还他半斤。

  (十二)放生诗(清寿光禅师)

  放生赎命事虽庸,无限阴功在此中;一岁积成千种福,十年培养万重功。

  已赴网罗遭困厄,将投汤火近惊冲。临刑遇赦恩无量,彼寿隆兮尔寿隆。

  (十三)劝放生戒杀(民国泰县顾子香)

  杀业多时孽亦多,劝君何忍伤天和。须知果报无差错,人死为羊苦若何。

  (十四)放生诗(唐陆甫里)

  万峰回绕一峰深,到此常修苦行心。自扫雪中归鹿迹,天明恐有猎人寻。

  (十五)大智度论

  诸余罪中,杀罪最重。

  (十六)弥勒菩萨偈

  劝君勤放生,终久得长寿。若发菩提心,大难天须救。

  (十七)劝人信因果素食戒杀放生歌

  辱骂相侵报不忘,况于食肉剖心肠。何如与物同安乐,白饭青蔬大吉祥。

  算来牛犬最堪怜,夜雨晨霜不计年。费尽一生辛苦力,残驱无要受熬煎。

  好种良因广福田,半生愦愦悔从前。而今喜获青云路,戒杀放生总在先。

  命债须偿理应该,冤冤相报几时开。决心戒杀皈依佛,利己利人免劫哀。

  持斋念佛具悲心,感召天和百福临。普愿同胞倡素食,升平有象颂而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太上感应篇图说       戒杀)(五明学佛网:太上感应篇图说       戒杀)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吕碧城与戒杀护生 

 明清居士名家文集:戒杀四十八问(周思仁) 

 宽运法师:戒杀与放生 

 传喜法师:慈悲戒杀是修行之基础 

 传喜法师:呼唤良知慈心戒杀 

 传喜法师:戒杀吃素功德大 

 曾经在度母面前发愿吃斋戒杀,但是因为家庭环境不 

 传喜法师:反省忏悔 戒杀茹素 

 帮助众生戒杀吃素,净化世界,远离瘟疫传染病 

 印光法师: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