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空性和智慧是入门的基础


   日期:2017/2/16 12: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闻思修一直是修学佛法基本上的过程,甚至过去的尊者也曾经有提醒过,学习还在闻跟思的阶段就进行修法,无形当中会给自己带来障碍;而已经在实修的阶段时才去闻思,这无形也是修行人的一种过患。

  修行人虽然已经了解了四无量心、菩提心的重要性,但对于自身的慧学来讲,也必须要配合经论才能在福慧双修上渐臻圆满。常看许多的佛教徒对于经论从未重视,更无心思澄淨思虑要深入佛典,对于真正的善知识也无从选择,只能凭靠感觉和运气以及宿世的因缘走马看花地看电视弘法,或囫囵吞枣般地参看书肆间购来的书籍,抑或相偕三两好友有法会必到、有人开示便去,完全没有拣辨观察的能力之下,不知不觉说已学佛匆匆二、三十年,如此情形几乎都是一律。其实无论是听闻或见闻,都必须循序渐进,有次第地攀拾而上。基本上若要修学显教和金剛乘,基础上要有般若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心经》和《金刚经》,因为这两部经是六百品般若当中的心髓。般若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在所有大乘经典中最早也最重要的系列,经由空性和慈悲,在一切了不可得之中由自性发展出来的智慧,外可以度化众生,内可以激发法性,使自己无始劫被尘封住的无明可以重现光华,再见本来。

  般若部从最原始的八千颂开始,陆陆续续有更多的内容滋长扩充,甚至多达十万颂。到了龙树菩萨的时候,已经形成有经典的形式流传于世。在显教的部分,把一切的颂集结成《金刚经》和《心经》,以经文的方式流通;而在金剛乘的部分,最具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现观庄严论》、《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大乘理趣经》、《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至于金剛乘藏语系统的般若思想经论就更多了。般若空性是修持显教金剛乘当中特别需要依据的核心,例如禅宗早期从印度传入时,本以愣伽用以印心,但至中国禅宗四祖之后便改用《金刚经》印心。印度人因人文、地理、气候影响所及,多直心粗旷,心思不属细緻,因此需用唯识等系统藉以摄心。而汉族道统悠久,伦理礼教诸多繁文缛节,人们每每流于外在表象和生活细节上,而心思多流于庞复多变,如果再以愣伽、唯识等加诸于心,无形是头上安头,且对于开悟见性永无见日,智慧透脱如菩萨再来的道信有鑑于此,因此我们从道信大师解脱前所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还有法融禅师刚刚初次见到四祖时所提问的回答中,我们便可以看得出来。法融禅师问道信:「心如果已经具足,请问甚麽是佛?甚麽是心?」四祖随即回答:「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我们可以从道信对其弟子的诸多开示中便可以了解汉传的佛教,尤其是禅宗,从四祖的年代开始早已深植了般若空性甚深的思想在其中,也可以说时至今日中国佛学的体系大抵也离不开般若思想。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简单地介绍初学佛者所应了解和遵守的修行基点之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空性)(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空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结束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十章 结义劝学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九章 真、俗、空、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八章 流转还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七章 根、境、识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六章 业、果、作、受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五章 即相破法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四章 特究生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二章 即法破相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一章 标宗立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5.习惯认识与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