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原谅他人就是修养自己


   日期:2017/2/22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因为有残缺,所以修行。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盯着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放,就是自己的一个缺点。人生的痛苦,一部分在于自己的缺憾,一部分在于看不惯别人。

  别人犯了错,如果我们揪住不放,甚至经常拿来说事,那么这就成了你的错。而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宽容原谅,这就是你的德。格局远大的人懂得宽容别人,反而专注寻找、改正自己的过错。格局狭隘的人却只会盯住别人的错误不放。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为什么?因为两者的格局不一样!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周易》里讲,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的本质就是善良宽容。厚德是善良,用善良的心地去承载万物,待人接物,包纳万物,就是宽容。懂得厚德载物的人,懂得善良宽容的人,就拿到了人间最好的通行证,为子孙后代种下福田。

  清朝时期,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孟子》中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意思是,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我们付出爱,却没有得到爱,就该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是从一颗仁爱之心出发的;管理别人得不到应有效果,应该反思自己管理的方式;礼敬别人却得不到回应,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是真心敬重他人。

  眼睛向外,只看到他人的过失,常常落于嗔恨而于事无补。反求诸己,向内反省,往往能找到症结,获得利益他人、化解问题的正确途径。宽容别人,就是修行自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