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李炳南:把这个愿立住不改,就能成功


   日期:2017/3/3 1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

  善根福德,要怎么样具足呢?‘唯以信愿执持名号’。修净土有三要,三要是‘信愿行’,这三个字怎么个用法呢?‘信愿行’这三个字,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萨心,非菩萨没有这三个字。当菩萨不是光做了好事就当菩萨,内里得明心见性,懂得心性,外边做种种的功德,救多少的人,这两条缺一条就不能算菩萨。

  信愿行的‘信’,‘信’这一字乃佛教最要紧的字,学什么法门,就信那个法门,咱们修净土法门,就信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怎么个信法呢?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熊掌是很高贵的菜,没吃过,你说好,怎么个好法,说了不中用,必得把这个东西吃了,才知怎么好法。没吃过的人,你向他说,也是枉然。就如我吃了熊掌,说熊掌怎么好怎么好,不管你说的多么好,那些没吃过熊掌的人听不懂。而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个好法,你们大家去过吗?没去过!没去过,你说你信,你还没见过,你怎么嘴里说信?阿弥陀佛对你怎么个好法,你怎么会信呢?你跟阿弥陀佛根本没发生过因缘,你怎么会信呢?行菩萨道,有五十一级菩萨,到了第七地菩萨以后,才称得上是‘真信’!

  ‘信’有两种,一种是正信,对于佛理都明白,懂得‘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十六观经》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要想见阿弥陀佛,得用心见,阿弥陀佛跟你的心是一模一样!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明白了这个佛理,这才叫信。这样的信才有道理,这叫‘正信’。‘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都是一个法身,法身就是本性,过去的佛,他的本性跟未来的佛的本性,是一个本性。释迦牟尼佛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是阿弥陀佛,他在西方说法是现在佛,未来的佛是我们大家,我们果然成了佛,就是未来佛,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佛是一个性,没两个性。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这一条要是不信,这个信愿行的‘信’字,就成立不住,‘信’成立不住,念佛就不感应了。心即是佛,念佛时把心抛掉了,就无根本了,好比把树根刨了,没有树根,你念的什么?

  还有一种叫‘不觉信’,对于道理不明白,说什么,就信什么,这可以说就是迷信。(我上这里来讲,我是发了愿的,我忙得不得了,要是我敷衍了事,我就不干,我不做无意义事。只要决定要做,我就必须拿出我的良心来,利益大家,这是我的主义。)这个不觉信也有大管用。古人有比喻,明明是毛巾,向一个人说是黄金,他没分别心,你说这是黄金,他就信是黄金,他就拿这毛巾当黄金用,这个东西就真有用处。因为他没分别心,他一心相信。一心相信,他的心成了‘一一心不乱’!你说这是黄金,他就认为是黄金,全心拿著他当成是黄金。万法皆是假的,都是唯心造的,就如阿姆斯壮上月球,也是心造出来的。

  可是,一百人修行,有四十个人能正信,而强信、不觉信、迷信的人,一千人也找不出一个。按著书讲有道理,虽然什么也不懂,一听就信,立住志就不变了,这一千个人也找不出一个来。咱们想迷信还不行呢!我就够不上信。上智是正信,下愚是迷信,咱们也不上也不下,悬在中间叮叮当当如风铃有什么好处?

  没到过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信其有呢?其实迷信跟正信都可以信。正信的人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我们的本性,阿弥陀佛的法身就是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明白了这个道理,明白了自己的心,你的心是个什么样,极乐世界就是什么样。极乐净土分四土,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平日所挂的极乐世界图是庄严土),最高是常寂光净土。这四土并不是四个土、四个极乐世界,而是一个,什么程度看就是个什么样。譬如:这一张纸上的字是王羲之写的,我是个不会写字的,我拿来一看也没什么好处,一撇一撇的我也会。常写字懂得的人,拿过帖一看,王羲之的字是真不错,是真正有功夫。那些成了名的古人,如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那些人将王羲之的字拿出来一看,或许就会说:‘唉呀!咱就是学一辈子也不行啊!’一个人一个看法。

  不论是正信或是不觉信,有一样便会成就,一个是明白,一个是不明白,这两个信都能成功。

  讲到这里,大家自己省察自己,有‘信’了吗?我们是今天高兴念就念,不高兴就不念,马马虎虎,这样‘信’站得住吗?‘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求道的根本,是万种功德的老母亲,有了信才生得出功德,这个字成立不住就不能有功德。不信的人,今天做做,到明天又冷了,就不会成功。

  ? 再讲这个‘愿’,‘愿’就是立住志向。中国文化叫‘志向’,立住后就不能变了,至死不变,所谓‘至死不变,强哉矫’,原子弹下来,我也不能变,这才叫做立住志向。愿和‘志向’一样,有这个字就能成功。

  佛家讲‘愿’有方便法,叫‘欣厌’。‘欣’是心里很喜欢这个事情,除此以外皆不喜欢,‘厌’是讨厌。这两个字是初求道者必要的条件,但是,功夫一进步,这两个字就绝对不要,比如禅家有了欣厌,心就不平等,便难明心见性。但是,在净土法门,欣厌可要紧了。发愿就是要‘欣厌’,心里希望往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以外的世界,我一概讨厌。立住这个标准可别变样,这个‘愿’字变了,就不是愿了。阿弥陀佛成功就是有四十八愿,《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也是‘行愿 ’,地藏菩萨成功也因为他有大愿!

  咱只要立住愿,一个‘欣’,一个‘厌’,除西方极乐世界,其余的都讨厌,假若把这个愿立住不改,就能成功。没这个愿,在这里念阿弥陀佛,念得一心了,也不往生!

  ‘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执持’是捉住六字洪名,不断地在心里捉住他,不能放松。好比要登上高山,拉著绳子往上走,身体怎么疲乏,也不能放开手,一步步地往上走,你要一松手就掉下来,这叫‘执持’。上不去,也别松手,到了安稳地处再松手。执持名号叫‘行’,别的法门的行,是各人‘行’各人的法,在净土法门,《观无量寿佛经》是修十六观法,阿弥陀经就是行六字洪名。要执持——抓得住这句名号,须要信愿,懂得教理有了信,相信你的心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一样的;有了‘愿’志向就不变了。

  ‘名号’就是佛的化身,佛有法、报、化三身,法身佛尽虚空遍法界,充满整个法界。报身咱不讲,‘化身’有千千万万,化身佛不限于是人形,用在什么地方就变什么,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化身变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化身佛(并不是六尘都是化身佛,是以心造佛,你心不造,六尘就不是佛,六尘还是六尘,心是主体。譬如庙里的佛,谁不晓得是泥塑木雕、纸画的,信佛的人心里拿它当佛,它就是真佛。)一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化身佛。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形相就被你的心化出来。念的这句洪名,没有什么形相,却是化佛的真体,当时就见佛,何必后来呢?大家说:‘我死了就见佛,才往生极乐。’活著不见佛,死了就见佛,那么大家都死就好了嘛,这可真是迷信了!修净土要成功是活著成功,没有死了而成功的!

  念这一句六字洪名,念的声音就是化身佛,念这一声佛,万缘都放下,什么也没有,叫‘一念相应’,譬如插头或开关接上了,就能点亮满室的灯光,这就是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就在眼前,当时就见了佛了。

  信愿行三个字懂得了,还要懂得三个全是一回事,那就是‘菩提正道’。懂得这三个字的用法了,你就得了菩提正道。‘菩提正道’是菩萨修净土的正道,离开这三个字就没有道。

  念佛时懂得这个理,就可以万缘放下了,放下万缘,只要这一个心,这个‘信’才够得上。我念佛,什么也不要,只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愿’。口里执持名号,心里有,心里只在佛号上,心跟佛号是一个东西,成两个东西就不行了,那就叫心不在焉,心不在名号上,往别处走,那没用处,那就变了心了。心只在这个六字上,才算‘行’。

  这三个字合起来,在念佛时就是一桩事。先明此理,把心变好了,念佛时就不必再胡思乱想,一句阿弥陀佛,信愿行都在里头。这样的念,‘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念这么一句佛,善根也多了,福德也多了。念佛时,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性什么杂染都没有了,这不是修本性的‘善根’吗?惑也不断自断了,所以善根也有了。福德怎么也有了呢?福德是种种的善事,有善事就不做恶事,你在这里念一句佛的功夫,还干什么恶事呢?你的心安在此,还能干杀盗YIN妄吗?你还干十恶业吗?没功夫干!没功夫干,你这心就成了纯善。善根、福德都全了,所以是正因。善根也是这一句名号,福德也是这一句名号,这是蕅益大师说的,用不著修八正道,也用不著修六波罗密,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句洪名,凭这个就能当善根,当福德。

  怎么这样便宜呢?光念这一句洪名,正功夫也有了,助功夫也有了。可是有便宜,也有难处。蕅益大师他老人家主张‘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这个办法,这个办法很对!但一千人中找不出几个人来,因为这一声佛要念得如《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上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把六根收起来,都摄六根,还要净念相继。

  ‘都摄六根’,今天不讲,单讲‘净念相继’。净念就是一心,什么念也没有了,这是清净一念的净念,相继就是不断。二六时中没别的念(二六时中,现在说法叫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今天二十四小时是如此一念净念,到明天也是二十四小时净念,永远二十四小时净念,只要有这一口气在,就接续不断,这谁做得到?蕅益大师他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做别的,也不修八正道,也不修六波罗密,得净念相继,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不间断。做功课时,大家可以念念阿弥陀佛,不做功课了,行住坐卧也要念念阿弥陀佛,你若把阿弥陀佛的念头断了,不接续,你就干坏事了。咱们是没断惑的凡夫,惑一起来,就勾引你去干坏事,一干坏事,福德就没了,又加上新惑,这是困难之处。

  出了家,不干这些柴米油盐的事情,也不干士农工商的事情,他整天或可净念相继,咱们在家人做不到,那怎么办呢?还是得修八正道或是六波罗密,甚至于十善业,若八正道复杂记不住,六波罗密也记不往,十善业可得记住,《华严经》说圆教十行菩萨还得行十善业呢!十善业通有漏和无漏,我们的身体不做种种坏事,嘴也别讲坏话,心里也别起坏念头,一起坏念头,就有所警觉,要改掉心理的坏念头。改心理就行了,这比蕅祖的开示容易了!信愿行是菩提正道,我们念佛时,就把这三个字弄成一块念,心一念佛,信愿都在里头,就成了功,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在《大智度论》上列了很多种,其中五种菩提最要紧,我们得最低限度要有其中两种。一种是‘发心菩提’,‘发’什么心呢?发自己了生死的心,我总得要出三界了生死,自己了生死,超出三界了,但是其他众生跟我是一体,众生也是未来佛啊!我先明白了佛法,他还不明白,我得帮他的忙,自度度他,发这种大乘心,这叫‘发心菩提’。学佛的人必得要发这个心。修净土的人常说‘乘愿再来’,但是,不要以‘乘愿再来’为由,不发菩提心,现在咱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咱们现在就干。

  第二叫‘伏心菩提’,怎么‘伏心’呢?‘心’是打妄想的坏心,不是说好心。凡是要出三界,得把见思惑断掉,才得出三界,罗汉要断见思惑出三界,得七番生死,才办得到。我们要是碰到好机会,打精进七,七天断了见思惑,便宜吧!虽然便宜,可不是勉强能办到的,要不遇见明人领著打佛七,不但断不了惑,七天里还会著魔出了神经病,这是不容易的事情啊!罗汉七番生死才断惑,我们要七天断惑,并不容易,那怎么办呢?断惑是把惑去除了,‘伏心菩提’的‘伏’是压住,这些惑不必断,只要设法叫它不起,它一起来就压伏住,别叫他发作出来,这叫‘伏’,伏住就行!伏住怎么就行呢?他宗伏住没用处,伏住惑还断不了生死,伏住惑不起现行可生天,到不了别处去。净土宗伏惑就行,伏惑叫带业往生,带著见思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净土宗有这种便宜。不能‘净念相继’,至少得‘伏心菩提’,别忘了十善业,身口意三业别犯恶业。惑一起就压,惑一起就压,以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来压伏妄念,就能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李炳南       信愿持名)(五明学佛网:李炳南       信愿持名)  

 张秉全居士:信愿持名,是多善根,多福德,决生净土。 

 张秉全居士:一心不乱往生乎?信愿持名往生乎? 

 刘元春教授:信愿行:完美人生之路——重读《<阿弥陀经>宗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烦恼不断,意恶重重,信愿持名能够往生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要有了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往生吗?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六、佛七讲话:信 

 大安法师:信愿持名即多善根福德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深信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净土,就是于佛法中种深善根 

 宏圆法师:只要信愿持名,七宝池就会生出念佛人的一朵莲蕊 

 宏圆法师:但凡信愿持名的人无一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