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念了佛经,再学世间的诗词就很快


   日期:2017/3/14 22: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现代教育其实是很讲究实用的教育,比如数理化,乃至你读大学,也是学一门技术。受西方的影响,我们现在不缺技术工,大家做的都是有用的知识,乃至你读完博士,还是考个公务员,这些有用知识很适合来谋生。但我们还需要无用的知识。

  在庄子里头有个故事,讲有个人得到一个大葫芦,葫芦跟小船一样大,大家都认为没有用处。但庄子说,有用的,你把葫芦剖开,然后就变成小船,放到河里,你在河里泛舟,看两岸的风景。这就是大用处。

  现在的有用,实用,都是对是否能满足物质、温饱而言,叫有用没用。但庄子说,生命应该有更高的需求。就是精神的愉悦,那也是一种享受。现在社会大家都学了太多有用的知识,物质是有了,但精神空虚了,因为没用的知识少了。

  以前人读书,一辈子都在跟文字、诗词打交道,最起码能陶冶一种人格出来。虽然不能创造经济,但是他创造的是另一种精神愉悦的东西。现在比较缺这种精神愉悦的东西。为什么?现在物质发展了,人的六根越来越粗糙,心越来越粗了,不敏感了,人迟钝了,幸福感就下降了。

  人有几种食,段食,嘴巴吃五谷,鼻子吸五气,这都叫做食,佛教叫段食,分段吃。早上吃了中午吃,每天都要吃。还要一种食,叫做意食,就是精神愉悦。看看书,读读经,也能得到精神的愉悦。这也是一种食。但这种食,比较微细。身体很粗糙的,经常吃肉的,俗气的,就得不到精神的愉悦了。古人讲,食肉者鄙。肉会让身体浑浊,脑袋昏沉,心不定,你就静不下来,体会不到无用的知识带来的精神愉悦。

  中国人很神奇,几千年来,一流的人,就做两个事情。第一个是搞政治,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就是有理想抱负。要治国平天下。要立功名。第二个,就是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头,写写诗,做做文章,也能过一辈子。像曹雪芹,蒲松龄这些人。一般都离不开这两种套路。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几千年都在方块字里打转。汉字又是流传智慧的方式。连修行人也都要会写诗。像永嘉大师证道歌,文采好得不得了,不仅是文采好,连境界也特别高。

  这三十年来,大家都在做实用的,有用的东西。我们对于物质,有些麻木。现在应该要回到无用东西,就是精神愉悦的东西。多读读唐诗宋词,看看语文,学学书法,琴棋诗画。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了。有用的东西能带来物质的丰富,没用的东西,却能带来精神的愉悦。

  古人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你要有精神和文学的积累,你去旅游才能看得出东西来。中国五千年来,历史厚重,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但不读这些无用的书,你也体会不出其中的滋味。在中国,士农工商,其实无论哪个朝代,带领人类灵性进步的,恰恰都是士。他们在研究的都很多,都是超越了物质上的。达到灵性上的东西。

  中国有个很好的习惯,每个人都劝孩子要好好读书。所有的行业,都为了士。农业,工业,商业,都为了发展人类的智慧。温饱之后就要懂得礼义廉耻。都属于士的部分。我们这个民族,非常尊重士,我们的智慧远远超过了很多民族。

  在中国有有用和无用的两大体系。有用的知识,像《易经》、《黄帝内经》,指导人们和大自然如何相处。比如天地有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播种插秧,收割。每个节日,都是宇宙运行过程,会产生相对的作用。比如过年时,人的磁场特别弱,老祖宗就发明了要大家一起团圆,放鞭炮等习俗。这都属于有用的东西。那没用的,温饱之后产生的,就是琴棋诗画。

  人吃了一餐美食,能得到一种愉悦,能做出一首诗,写一篇文章,也是很愉悦的事情。诗又不能温饱,为什么能愉悦,这就是人灵性精神上所需要的东西。一般灵性越足的人,他就跑向宗教领域去了。从宗教领域出来的,在社会上都是一流的人才。因为他灵性足。所以古人讲,山中无道人,朝中无宰相。一流的管理大国的人,都是有智慧的,都是修道人来的。世间的才子佳人,也是修道人来。像苏东坡,王阳明,前辈子都是和尚再来。智慧灵性比较高。

  有些人要学诗,学诗歌前可以先背经。诗中都要带着灵性的东西,灵性要么来自佛教,要么来自道家。所以一般你先背了佛经,再回来学这些诗词,就很快了。开悟后来做诗,气势和境界就更不同的。悟性高,一看诗词就懂了。可以看《永嘉大师证道歌》、《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这些文字都非常优美。先从佛再入诗。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转自:福安古观音阁 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经       诗词)(五明学佛网:佛经       诗词)  

 会性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集解 

 其它:读诵佛经的“出入法”(黄震铭)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杨曾文教授: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 

 明证法师:我的学佛经历 

 陈星桥居士:佛经教学随想录 

 方广锠教授: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于凌波居士: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刘先和居士:一部与中国人十分当机的佛经——学习《六祖坛经 

 韩廷杰教授:符秦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