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烦恼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日期:2017/3/29 7: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说起烦恼,人人在所难免。虽不希望,却很难摆脱。烦恼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各宗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然而对烦恼的认识决定了能否真正解决烦恼。所以剖析烦恼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烦恼。抛砖引玉,欢迎指正。

  解决烦恼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心空虚、不安、恐惧、混乱、无奈等等使人不幸福的心理问题。现实中使人烦恼的因素有很多,总结起来,无非是权、钱、名、利、情等,时刻在影响着人的心情,拥有时获得短暂的快乐和满足。而痛苦和烦恼却如影随形,所以有人感叹:人生苦短。

  表面上看是金钱、名利等因素影响着人的情绪,使人烦恼。为了拥有金钱和名利,人们想方设法去追求,当愿望和想法不能实现时,烦恼也就随之产生。然而愿望和想法还有实现的时候,所以愿望想法也不是烦恼产生的真正原因。

  那么烦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愿望想法只是实现目标追求的动力,然而态度决定了人的选择和追求。并且态度决定心情,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正确态度使人祥和、坦然、平静等。而不正确的态度则使人烦乱、不安、痛苦等。态度决定了人是否烦恼。没有正确态度,烦恼就不可避免,所以烦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态度。

  态度首先表现为认知。比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生命观等。当做到知行合一时,就会在内心中生出相应的态度,又称为心态。比如:爱心、正义、积极、勇敢、责任等。

  认知有领域和层次之分,只有通透系统的认知才能在各领域和层面规范、指导人的行为。否则烦恼就不可避免。

  认知处于思想意识层面,暂时规范人的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心态则不然,因为心态已经超出意识范畴,无需思考就能自然表现出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认知又是文化的基础与核心,文化的外在表现是文明。文明是人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千百年来的人类历史证明:只有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社会长治久安,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

  正确的态度表现为美德,具有吸引力,同时具有向心和凝聚作用,可使事物无限壮大。得道多助,厚德载物,就是最好的诠释。

  接下来,结合人的需求来分析态度的重要性。

  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满足需求。只有了解人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烦恼问题。

  人既有生存需要,也有内心需要。缺少生活需要,人不能生存;失去内心,人不幸福。身与心,谁为主,谁为次?以及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态度决定了人重视什么、看淡什么,以及如何取舍。当人看重某一方面时,相应就会忽视其他若干方面,甚至是主要方面。

  身体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如:吃穿住行等等。如果注重生活保障,相应就会轻视内心需要。做事不顾内心感受,久而久之,内心就会被忽视,就会造成内心的空虚、混乱,也就没有幸福可言。所以对待身心需要,既要主次分明,又要统筹兼顾。否则就会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再来看一下现实:随着人的出生,人们就开始围绕生存而奔波忙碌,与此同时人的眼光也随之向外转移,随着家族和社会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逐渐把外在的名利看得越来越重,因而忽视了健康,更忽视了内心。日久便误认为是金钱、名利等使人快乐幸福。迷失在无尽的欲望之中。然而金钱和名利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带给人持久的快乐和幸福。纵然是古代帝王,即便坐拥天下也有不能解决的困惑和烦恼。所以名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烦恼问题。恰恰是对待名利的态度决定了人是否烦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是在强调人不能忘记最初的需要(根本),否则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迷失。

  人生短暂,这是规律决定的必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关键是体现什么样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和美德。只有注重内心,才能把心灵之中诸多美好种子培育出来,从而表现出种种美德,真正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人类追求的和谐与美好。

  只有注重内心,才能使内心越来越充实,越来越强大。从而使人生越来越快乐,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才是真正享受生活。

  只有注重内心,才能把颠倒的价值观扭转过来。由注重外在的名利,转移到尊重内心感受、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样就会大大减轻人的生活压力,尤其是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人的心理压力。不被外物所累,人才能活得轻松、洒脱。

  只有注重内心,才能有效运用和掌控欲望,抵御各种各样诱惑的干扰。否则欲望失控横行,就会把心灵之中种种混乱、不安的种子激活。无止境的欲望会把人拖向痛苦的深渊。

  只有注重内心,才能真正实现“至简”的生活:一切围绕内心、尊重内心。对于生存只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就足矣,无需刻意追求外在浮华,这样就会减少太多负累,避免太多计较和烦恼。

  至简的生活,在大大减轻人类负担的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资源和能源,同时还可以化解一系列的生存危机。可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良性循环。

  人类为了生存,追求基本生活保障,本无可厚非。如果过度追求或者没有底线去追求,就是主次不分,就是本末倒置!

  人的需求有主次之分,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之间也有主次之分。如果不分主次,就会导致本末倒置的现象发生。

  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现象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为了赚钱,有人不惜透支健康;有人见利忘义;更有甚者不惜铤而走险去违法犯罪。

  当下的教育,普遍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格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一些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吃、穿、住、用等,而对于做人、处事应遵循的最起码道德规范却忽视了,这是家庭教育的主次颠倒。

  主次颠倒在学问研究上的表现:重现象而轻实质。重视分支学科的研究,而对于揭示事物本质的学科:哲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当下的宗教,重形式而轻内涵;重经文而忽视经义;佛像越来越高,传播思想的越来越少,能正确解读的更是少之又少;信众外求,忽视心性调整和品质提升等等,都是主次颠倒的表现。

  “宁坐宝马车里哭,不坐自行车上笑。”宁可痛苦,也不能失去高档饰物。这是拜金女的悲哀。简直是虚荣至极、执迷不悟!现实中本末倒置的现象随处可见,可谓目不暇接,令人痛彻心扉!

  本末倒置的后果极其严重。

  首先是信仰危机。由于人们把金钱名利看得太重,使金钱的作用被无限放大,致使一些人产生了金钱无所不能的错觉。把钱作为至高追求,所以为了钱而无所不用其极。并且把希望、幸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都建立在金钱之上,简直是荒唐至极,严重的价值颠倒!因此造成现代人极大的精神压力,患得患失、焦虑不安、贪婪无度等等。致使精神疾病大幅增加,抑郁自杀的人越来越多等等严重后果。

  金钱第一的拜金思想严重腐蚀着人心,败坏着社会风气。以钱为价值衡量标准,人在关键时刻很难做出正确抉择。很难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壮举;也很难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如此一来,种种不尽人意的现象就会相继发生,而且会愈演愈烈。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信仰。事实是缺乏正确信仰,当把某种非本质、并不确定的对象当成至高无上的信仰去追求,就不是正确信仰。

  古来圣贤虽然以完整的思想体系诠释了宇宙人生等真谛,但是由于文明有一个传播周期,也遵循由兴到衰的规律。圣贤的思想,确实能指导众生解决烦恼,但需要正确解读。当下的宗教正处于衰退期,已不能正确指导众生解决烦恼的问题,而相反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凸显。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宗教乱象,以及当下的事实,都可以说明问题。

  由于缺乏正确信仰,致使一些人悲观消极,漫无目标,精神萎靡颓废,又不能用正确方法排遣空虚,而用忙碌、麻醉等不恰当方法对治无聊,反而形成更加空虚的恶性循环。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潜在社会危险性。

  此外,信仰危机会使人缺少幸福感。

  信仰危机最主要表现:就是做事不顾内心。当人违背内心做事时,就会在心中生出不安和恐惧,如果内心的不安和恐惧不能阻止不当想法的产生和实施,就会在内心中留下恐惧、不安等等阴影。日久便会形成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既失去健康,又失去心情,人如何能幸福!

  信仰危机会使人失去自主。

  由于价值观颠倒,人们普遍看重金钱,并对金钱产生依赖,所以金钱对人的影响很大。它时刻影响着人心,钱成了拨弄人心弦的魔手,它操纵着人的行为,左右着人的心情。没有自由的心,生命谈何自主!既不能驾驭金钱,又不能看淡名利,如何把握命运?!只能受金钱、名利的摆布,而不能成为主人。

  信仰危机会严重影响和局限人的认识。

  当人的眼光只局限在名利,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就会严重局限人的心胸和眼界。当人头脑中只想到钱的时候,就无暇思考烦恼等等问题,这样就会大大限制认识的扩展和提升。如此一来,人就会越来越愚昧无知,恰恰愚昧无知是生命退化、堕落的标志。多么可悲、可叹!

  继信仰危机之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危机发生。比如:生存危机、安全危机、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健康危机等等。这样就使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更加恶化。

  主次颠倒会导致一系列的危机发生,以及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产生,可谓触目惊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态度的重要性!!!

  接下来介绍几种人生态度供参考。

  积极:以积极的眼光去发现社会的光明、进步以及人性的善良、美好,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消极报怨或者仇视。那样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自寻烦恼。

  同时还要看到烦恼、挫折、失败的意义所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经风雨难见彩虹;吃一堑,长一智等等,都是在说明挫折失败的意义。而烦恼的意义在于:透过烦恼,认识烦恼,从而解决烦恼。积极态度既能使人站在正确阵营,又能综观全局、看到希望。

  爱心:在生活中,人都需要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在困境中,更需要有人义不容辞、挺身而出。扶危济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等爱心之举都是温暖人间的美德。

  责任:人要有负责任的态度。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能主动承担后果。逃避、找借口都不是正确的态度,不是真正的勇士所为。

  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人与社会又密不可分。勇于担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才是大丈夫所为。

  同时人来到这个世界,还肩负着进化的使命,来完成净化和升华的任务。然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来实现。责任对每个生命来说都至关重要。

  以上几种人生态度,既有利于问题解决,又不会使人产生烦恼。这就更加说明了态度的重要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烦恼产生的真正原因是态度,并且态度是决定性因素,其他都只是外因而已。没有正确态度,拥有再多也不会幸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