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家庭主妇怎样修菩萨道


   日期:2011/1/19 17: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家庭主妇怎样修菩萨道  (共一集)  1998/9/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节录自华严经12-17-0054集)  档名:29-171-0001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九面,主空神。昨天我们介绍到第五尊,广步妙髻主空神。今天接著看第六尊:

  无碍光焰主空神。】

  名号里面『光』与『焰』都表智慧。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每一类的大众在基本上都离不开智慧,所以戒定慧是世尊教导一切众生的根本,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基本的教义。此地著重在『无碍』,智慧与体性相应就无碍。我们今天不但是做一切事有障碍,我们的智慧也有障碍,这种智慧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智慧。为什么有障碍?没有离开意识,换句话说,凡夫之人,不仅仅是我们一生,生生世世都受意识的主宰,没有办法超越意识的范围。意识当然就有障碍,虽然唯识论里面告诉我们,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大,对外能缘虚空法界,能缘十法界,对内它能够攀缘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外面它就没有能力缘得到;阿赖耶识的外面是自性,真如本性。换句话说,它缘不到真如本性,换句话说,它没有办法明心见性。它有能力缘十法界,它没有能力缘一真法界,这就是说它有障碍。这种说法是对一个真正修行人来讲,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我们凡夫起心动念统统有障碍,哪里能说没有障碍?可是佛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没有障碍,为什么现在有障碍?有几个人能够很冷静细心去想一想?如果这个问题要不肯仔细的去观察、去思惟,我们的障碍就永远没有办法突破。你能够思惟观察,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觉悟,菩萨跟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凡夫实在说粗心大意,认为所有的障碍这是正常现象,哪个人没有障碍?处处成障。思惟想像有障碍、言语有障碍、造作有障碍,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所有众生都生活在障碍之中,我怎么能例外?这种思惟是凡夫的思惟法,佛菩萨就不如是,一定要找出障碍的因素、障碍的根源,然后把这个根拔掉,就恢复到无障碍的境界。本经里面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是真实的、是正常的。

  怎样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要智慧。智慧还要跟空性相应,你才能契入;有智慧而不能与空性相应,依旧不能入。哪些人?三界之内的就不必说了。我们讲三界之外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天台家所说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没有离开十法界,这些人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不能入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也叫做不思议的法界,本经末后一品,在《四十经》里面经题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就是没有障碍,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碍,经题里面这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普贤行愿,愿愿都与空性相应,所以它能入;我们今天最大的麻烦就是与空性相背。这是《金刚经》上说的「无住生心」,无住就是空性,我们今天有住,我们今天说一个「应无所住」,早就住了,住在哪里?住在「应无所住」上,他就住了。什么叫住?分别著相,我们讲无住生心岂不是著了「无住生心」?就著了相。这就是与空性相背,你当然有障碍。真正与「无住生心」相应,心里没有念头,那才真的叫无住,有一念就坏了。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他说得没错,我们去读《坛经》,「本来无一物」,心里已经有一物,有个什么?有「本来无一物」。他那个心是真的本来无一物,我们今天念这一句,心里有一个「本来无一物」,就有了。《般若》的难处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学《般若》,学了几十年还是有障碍。由此可知,离相、放下真难!这桩事情、这个道理,的确是可以意会,不可言传。最怕的就是我们接触之后,又起了分别执著,又起心动念,这就坏了。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自性本具般若现前,决定与四无碍相应。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到意识上去,那就是有障碍,这个一定要晓得、要明了。第七尊:

  无碍胜力主空神。】

  前面这一尊菩萨德号里面表现著重在般若,底下这一尊著重在德能,他的能力。『胜力』,胜是殊胜,哪些是殊胜能力?大乘法里面菩萨行的纲领是六波罗蜜。光焰是般若波罗蜜,胜力是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达到无比的殊胜。怎么知道他达到无比殊胜?因为他无碍,布施波罗蜜也无碍,持戒波罗蜜也无碍,忍辱、精进、禅定统统都无碍;无碍就是与般若相应,般若与性德相应,性是空寂,与空寂相应。所以他的布施、持戒、忍辱,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与空性相应。实实在在讲,这是得大自在,这是真正的解脱,这是真正过诸佛如来的生活;就看我们自己会不会转变,一转变就得大自在。实在说我们读《般若》、读《华严》,要懂得怎样转变,现在人的讲法是怎样落实,在佛法里叫转变,如何落实在自己生活上。

  这两尊菩萨合起来就是六波罗蜜,可是它的精要之处是在无碍。我们今天无论是在智慧、是在前五度都有障碍。什么叫做布施波罗蜜?用「布施」这两个字,现在人很难理解,总以为布施是到佛教寺庙布施一点钱财,这叫布施,其实这种解释错得太离谱。布施,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服务,无论是有代价、是没有代价,有代价是有报酬的服务,无代价是无报酬的服务,我们叫义工,义务的服务,那就是布施。有代价的布施得的福报小,无代价、义务的布施得的福报大。如果能与空性相应,福报就无量无边,不论有没有代价,福报都是无量无边。能与空性相应,那是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行。修学布施波罗蜜,就像普贤菩萨所说的「无有间断,无有疲厌」,显示出无碍胜力。不但布施的心愿无间无断,布施的行业同样也是无断无间,正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

  过去,我记得曾经在休士顿讲演的时候,讲演完之后有一位同修提出一个问题。她举一个例子,我们家庭主妇怎样修菩萨行?怎样修菩萨道?她问得很好,这是一个例子。一个家庭主妇,从早到晚忙著家务事情,每天都做一样的工作,时间做久了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如果学佛,通达大乘,她念头一转,她每天做的工作就是修六波罗蜜,她每天做的那些事情是菩萨道、是佛道,那她天天做得就快乐无比,跟普贤菩萨一样不疲不厌,念头就转过来了。工作没转过来,还是照常,念头转过来了,果报就完全不相同。从早晨起来就要打扫家里面,清洁环境,将这个家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让一家人过得很舒适,这是你对一家人修布施波罗蜜。刚才讲服务,为你一家人服务,用你的劳力、用你的智慧去布施。用劳力是属於财布施,用你智慧是属於法布施,用你的爱心照顾家人是属於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都有了,这是你对家里这些众生。

  你的工作有程序、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这就是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你很有耐心,做任何一桩事情都有耐心,耐心就是忍辱波罗蜜;天天做这些事情,年年做这些事情,不疲不厌,忍辱波罗蜜。不但天天要做,还要求改进,希望家里人能够生活得更舒服,生活得更快乐,精进波罗蜜。你是个家庭主妇,自己有主意、有主宰,不为环境所动摇,不为外界所诱惑,禅定波罗蜜。你能把一家人看作你度化的对象,你是菩萨来度众生的,这几个众生天天跟你生活在一起,先度他,知道家人统统是法眷属,本来是感情上的眷属,这一变为法眷属,这是般若波罗蜜,你有智慧了,你又清楚、又明了。你这一家整齐了,你这一个家庭是所有家庭的榜样、所有家庭的模范,你的亲戚朋友、你的邻居,没有不羡慕你的、没有不赞叹你的,发心来效法你,跟你学习,你用这一个家就度了很多的家。家家得度就社会得度,各个社会得度就国家得度、世界得度。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在家庭里面作主妇,洗洗衣服、烧烧饭,这个洗洗衣服、烧烧饭的功德就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洗衣服、烧饭里头具足六波罗蜜,你们想想对不对?点点滴滴,不要看到事情小,这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里没有大小,大与空性相应,小也与空性相应,没有大小、没有轻重,所以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就契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无障碍的法门,就是不思议的境界,就是与空性相应,家庭主妇如是。家庭主妇再缩小,煮一餐饭、炒个菜,六波罗蜜都全,你想想看对不对?你能不能看得出来?所以一念觉悟,他是在修菩萨道,他在作佛、作菩萨。一念迷,那就是凡夫,一天到晚怨恨自己没有福报,家里没有佣人,没有人来侍候,自己还要下厨房,总是不甘心、不情愿,那就是凡夫,那就是搞六道轮回。你看看,不都是一个念头转变吗?

  由此可知,无论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就是念头会不会转。念头与主空神相应你就是行菩萨道,你就是修六度,就是修十大愿王;念头转不过来,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凡圣的差别,跟诸位同修说,不是在事上的差别,是在念头上的差别,事上没有差别,在念头上有差别,现在一般人讲就是在认知上不相同。这是说到「无碍胜力」,这个力,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能力,殊胜的能力,没有障碍。凡是与空相应,空是自性真空,不是顽空;顽空是什么都没有,空无,与这个相应不行,成就不了事业;要与自性真空相应。第八尊:

  离垢光明主空神。】

  这个德号表法的意思非常清楚、非常明显。『离垢』,垢是污染,我们现在所讲的自然环境的污染。现在每个国家地区都注意到环保,实在说自然环境污染得太严重,科学家才提出警告。如果我们环境的污染现在要不能赶快的纠正,科学家的估计,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到那个时候,不但水有毒不能饮用,空气也有毒,你不能呼吸,科学家们预测的。他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事实是不是如此?事实不然,五十年之后的那些众生,他们抵抗力比我们强,他们可以活下去,我们活不下去。这个道理很明显,诸位细细的想一想你就懂得。

  我们一般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里面,讲究卫生,卫生设备的条件非常好,在这里面生活成了习惯。如果把你放到非洲没有开发落后的地方,你到那里一天都难过,这还得了吗?可是他们那些人在那里生活得满好的。他们那些人到我们这里生活没有问题,我们过他的日子就过不惯。他在那个地方,河里面、沟里面的水,拿起来他就喝、他就饮,他有这个抵抗力,我们是娇生惯养,抵抗力失掉了。他吃的食物不需要消毒,他本身有抗体;我们就不行,我们到那个环境一定会生病,没有抵抗的能力。所以我们想像当中,五十年之后这个世界纵然是浊恶至极,生在那个时代的众生他有适应的能力,我相信地球上人类不会灭种。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哪里说五十年之后地球上就不适合人类生存?科学家有他的看法,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还是能够生活在这个环境里面。

  但是远离污染,实在讲是重要。最重要是心理的污染,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这个东西严重,比我们的环境、比我们的生理还要严重。这个世间也有一些聪明人意识到,感到这种污染非常严重。这些污染从哪里来的?说实在的话,现在生下来的小孩几个月就被污染,他还不会说话,他已经被污染了。什么媒介他污染?电视。小孩虽然不会说话,睁著眼睛圆溜溜的看电视萤幕,电视里面所演的杀盗YIN妄,他虽然不会说话,那个印象已经烙进去,已经被污染了,这还得了!在台湾三十年前,台湾政府提倡恢复中国固有的文化,搞复兴文化的运动。有一天教育部有几个官员访问方东美先生,那一天我正好也在方老师家。这些官员就陈述政府的意思,要复兴中国固有文化,请方老师提供一点建议,这个工作要怎样才能做好?他们提出问题,方先生听了之后非常严肃,静默至少有五分钟。方先生开始说,这方法有,第一个台湾电视台关闭,第二个所有广播电台关闭,第三个所有报纸杂志一律停刊。这些官员听了这个话,摇头,做不到。方先生说,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传统的文化,你要不把它们统统停刊、废除,要想复兴中国文化不可能,很干脆的答覆他们,真的有道理。我想这些官员到处去请教学者专家,恐怕没有碰到方先生这种说法,这是对於问题真正有认识,就是此地讲的「离垢光明」。这是社会大众思想、见解、心理、精神污染的根源,你要是想得清净心,应当把这个根拔掉。

  我们今天要让这些东西统统停刊,不可能,办不到,那怎么办?只有自己不看,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也许同修问,你是个现代人,连现代这些事你都不知道,这能算是现代人吗?对,不算是现代人,现代人好苦,作现代人有什么好处?作现代的佛菩萨,天天天下太平,天天没事,没事就天下太平。你一看到报纸,事就多得不得了,天下就不太平,天下大乱;不看,天下太平没事情。换句话说,每天接触这些传播媒介,他们生活在乱世,他们生活在五浊恶世,我们远离之后,我们生活在太平时代,我们生活在清净时代,跟他们的生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个不同的世界重叠在一起没分开,心态完全就不一样;一个是天天不断在被染污,一个是远离一切污染,他怎么会一样?这是就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应当懂得怎样修学,我们有一个入手之处。

  在这部经里面,「垢」的意思更深更广,因为它里面所讲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现前充其量只能够说远离见思粗重的烦恼,见思烦恼里面轻的、微细的我们都不能够觉察。菩萨在此地是要离极其微细无明烦恼,与自性完全相应,所以这是法身大士,他不是普通人。又何况这些神众,确确实实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而来的,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们就示现什么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正会修行的人,我们眼前所有一切的众生,我跟诸位说过,真正是诸佛如来的示现,凡夫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我们这一生就决定得度。是不是佛勉强教导我们这样修学?教我们要这样子想法?如果是说诸佛菩萨、善知识强迫我们这样做,教我们应当作如是观,这个话也讲得通,不是讲不通,是对初学,换句话说,这对六道众生讲的。同样是这句话,意思就浅了。如果给你说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个意思就深,还是这么一句话,佛对谁说?佛对四圣法界所说的,佛对法身大士所说的。真的,千真万确,一点都不假,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正如本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示现的人无心,他是佛菩萨。

  也许有人说,我看到这一切众生他都有心,你怎么说他无心?佛菩萨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些众生真的是无心,我们没有发现,没有看出来,我们看得太浅,只看到表面。表面他们是在演戏,演给我看的,我看了觉悟了。我为什么看到觉悟?我为什么看到明白?他在我面前示现,正是诸佛如来加持他。我们世俗人常讲鬼魂附身,真有这个事情,同样一个道理,佛菩萨也附身。佛菩萨附在他身上表演给我看,我觉悟了;等我觉悟了,佛菩萨就离开他,怎么不是真的?所以他一切表现,有心也是无心,有意也是无意,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能作如是观,我们在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成佛哪里要那么长的时间?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品位一定高,为什么?念念与性德相应,自性里面圆满的诚敬心显露,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对善人、对好人,真诚;对恶人、对欺骗我的人、对陷害我的人也是真诚。为什么?欺骗我的、陷害我的是佛菩萨示现,帮助我断烦恼。示现善的境界,帮助我离开贪烦恼;示现恶劣的境界,侮辱我的、毁谤我的、陷害我的,帮助我离开瞋恚的境界。诸位想想看,岂不是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中,都是在修六度波罗蜜吗?没有这些境界现前,你的六度万行从哪里修起?

  大经到末后,教给我们修行一个总原则,叫「历事炼心」,历是经历,事就是一切人事物,你要经历一切人事物里面去炼心,炼什么?真心。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一切从真实心中作」,就是这个道理,而后你离垢才离得干净。要知道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都是尘垢,不仅说是一般人讲烦恼,厌烦叫烦恼,欢喜也是烦恼,只要动了心都叫烦恼,都叫做污染,所以离染污要离得干净。离染污是真正的忏悔,是真正的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物之中,修自己的清净心,重要!就事相上来讲,佛教给我们修学十善业道,这是最初下手之处。我们来对治烦恼、对治七情五欲,恢复自性清净平等,十善决定不能够疏忽。善跟戒有差别,事上好像是没有两样,十善前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五戒里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好像都是一样的,条目一样,用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修五戒,戒的目的是要得定,所以他用心、果报不相同。修善的目的是要得福,要得福报,他不是在得定。所以持戒是功德,行善是福德,这个不相同。事上是一样,用心不一样,愿求不一样。一个是世间法,一个是出世间法;五戒是出世间法,十善是世间法。所以这两者我们要合起来讲,一定要认真的去做到。

  不杀生,不杀生里面包含著不恼害一切众生,如果要叫一个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就破了戒。这里面在事相上来讲很细微,不能不知道。不杀生的反面是仁慈,单单不杀是消极,一定要仁慈厚道,我们常讲忠厚、仁慈,你这一条才做得算是有了成就,你有福,仁慈的人有福,厚道的人有福。不偷盗,形相非常微细。任何一条,两个小时都讲不完。不但不偷盗,我们还要讲道义,乐意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决定不可以伤害别人。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行,不能不留意。我们生活微细之处,点点滴滴说不尽,佛给我们讲的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我们从这几个例子要能够想到整体。所谓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佛大乘经里面讲「一闻千悟」,要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从理上讲人人都具足,今天你没有这个能力,是你的烦恼习气太重,把你这个能力障碍住。哪一个人不是一闻千悟?烦恼轻的人就现前,烦恼重的人就没有法子。可见得烦恼是障碍,你不断烦恼怎么行?断烦恼的方法就是五戒十善,帮助我们破除第一重的烦恼。

  而烦恼里,说实在话,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无量寿经》上讲到修行的根本法,善护三业。按著顺序来讲一定是身口意,可是它没有按顺序,它把口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口业里面,最严重的是挑拨是非。在道场里面,如果对这个道场主持的人、领导的人,走得比较近一点,常常在他面前打小报告;这个人这里不对,那个人那里不对,好像对的只有你一个,除你一个,别人都有毛病。做真正领导的人,他有智慧,他要没有智慧,他那个道场领不起来的;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听这些闲言语。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想想看,一个老实的人,心地仁慈忠厚的人,怎么会说人家的过失?别说人家没有过失,看到人家有过失,他也不说。所以我们要知道,意见多的,喜欢说这些是非的,这个道场里有智慧的人、有德行的人会对你特别防范,吃亏的是自己,不是别人,受害的到最后还是自己。那就应了古人讲的一句话,来说是非者,你确实是个是非人,所以「口为祸福之门」。观察一个人,真正是一个领导人不简单,他有慧眼,他对於每一个人,优点他知道,缺点他也晓得。用你的优点再慢慢帮助你改正你的缺点,这叫善知识,这是真正的慈悲,真实的智慧。所以这些理事,我们不能不懂,你要是不懂,不但你修行有障碍,你在这一生当中,世间法里面你都有障碍。下面一尊:

  深远妙音主空神。】

  『妙音』指说法之音。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宣扬妙理,这都是妙音。妙音里面最极微妙的,念阿弥陀佛的音声。怎么知道?我们在讲席里面讲过好几次,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归结到最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所以才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浅而言之,以释迦牟尼佛做个例子,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总归纳起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华严》是一切经的根本,归到根本就是这部经,这部经再归纳,就归到《无量寿经》。因为本经,《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隋唐大德曾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导引是什么意思?要是我们用佛经三分来讲: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导引是序分。《华严》、《法华》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一点都不错,这就结归到《无量寿经》。全部的《无量寿经》归到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又总归结到第十八愿,十八愿是讲十念必生,所以到最后归纳的,一句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说法如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讲经说法无一不如是。西方净土的殊胜谁知道?「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我们这一生实在讲太幸运,发现这个法门,超越一切法门,不是一切法门能够相比的。

  还有不少同修还不认识净土法门,修学其他的法门,对净土无知,没有涉猎、没有研究。在他观念当中,那些法门殊胜,净土法门不如。我在早年也是这个想法,搞了十几年这才搞明白。我搞明白,得力於《华严经》,要不是讲《华严经》还不知道这个事情,我是在《华严经》里面证实过去这些祖师大德们所说的。我在台湾从民国六十年开始讲《华严》,讲了十七年。这十七年当中,常常出国去弘法,所以断断续续,十七年只讲了半部,没有讲圆满,非常遗憾。这次发了一个愿心,在此地常住下去,哪里都不去,把这部经讲完,我们预计这部经五年应该可以圆满。如果像这样讲法,一句说得这么细,五年讲不完,到后面该快的地方我还是要快一点。这个地方说细一点,让大家生尊重心,知道这些名号还有这么多意思存在里头,我们对它生尊重心,不敢小看、不敢轻看它,才真正晓得经文里头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这个说出来,名号功德是第一,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讲经说法,无论他说多少法门,不论说多少法门、不论时间长短,最后归结一句阿弥陀佛,这个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我的老友,可以说出家众里面我们的关系比一般法师更要亲切,演培法师。我从初学佛就认识他,没有出家就听他讲经。他在台北善导寺当住持,那个时候才四十刚刚出头,他大我十岁;恐怕那时候四十岁还不到,我二十多岁学佛,不到四十岁。他讲经,我坐在第一排,我们两个很熟。到我出家,我也是一生走讲经的道路,他也是个讲经的,所以我们的关系就比别人密切。我早年初到新加坡,他听到了,他在机场接送。我来的时候,他到机场迎接;我离开,他到机场送我。他修弥勒净土,我修弥陀净土,我们两个方向不一样。他对於弥陀净土很少涉猎,这一类的经典他看得少,没有多下功夫,他对於唯识法相用的功夫很深,用的力也很勤。所以在我们这一代,讲法相唯识他是第一个人,他真下了功夫。

  可是我不走他的路子,为什么?这个路子太麻烦,经典太多,很不容易读。《弥陀经》好读,很简单,成就超过他。《无量寿经》大家都很熟,《无量寿经》的后半部当机者就是弥勒菩萨,前半部当机是阿难尊者,后半部当机是弥勒菩萨。从二十三品往后弥勒当机,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付托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龙华三会,一定是三会都讲《无量寿经》,准讲三次;他要不讲三次,他就辜负释迦牟尼佛的付托。释迦牟尼佛一生,讲任何经都讲一遍,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所以我相信弥勒菩萨至少要讲三遍。将来也要有人给他作会集本,我们能想像得到的。而且弥勒菩萨一定常常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佛教大学,我们深深相信,极乐世界教唯识的一定是弥勒菩萨。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多殊胜,我们跟弥勒菩萨多么亲近,我们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弥勒在西方极乐世界指导我们,他是什么身分?学长,我们跟他是平辈,平起平坐。你要到弥勒净土,你是他的学生,低了一层。我们想想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也不到兜率内院,我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是天天跟弥勒菩萨见面。想到兜率内院去玩玩,那还成什么问题!跟弥勒菩萨说,「今天我到你的道场去参访」,弥勒菩萨很欢迎来接待。可是兜率内院的学生到极乐世界去就不容易,那就不简单。这个帐要算清楚,哪个利益最大?

  我们做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为什么?大家尊重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阿弥陀佛的学生最吃香,走到哪一个世界、哪一尊佛,看到阿弥陀佛的面子特别招待你,都请你上座;把他的学生都放在下面,你上座,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要把这个认识清楚,然后才懂得「深远妙音」就是这一句佛号。我们今天四楼念佛堂,诸位同修在这里念佛,这一句佛号震动不止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太小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菩萨都听到,一切诸佛菩萨都加持、都保佑,所以这个道场显得这么殊胜。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

  今天下午美国有几位同修来给我辞行,他们明后天离开新加坡回去了。在这个地方念佛堂念了几天,他们很坦白的告诉我,一定要建念佛堂,亲身体会。如果自己不到念佛堂去念几天,我们怎么样讲体会不到。美国那边同修也听说,叫他在这边录相,把录相带带回去;还叫我去做一个简单的说明。我就老实说,你们看到录相带也没有用处,为什么?也体会不到,一定要亲自来念才行,你才知道这个念佛堂跟别的念佛堂不一样。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这个念佛堂得一切诸佛的加持,其他念佛堂很难。这样说起来,难道诸佛如来有偏心吗?偏爱这个道场吗?不是的,真诚心。这个念佛堂念佛的人真诚心,感应道交。这个念佛堂发起的、主办的、在里面工作的,每个人都是用的真诚心,都无我无私,你才能感应道交。如果有一点点私心,有一丝毫名利,就没有感应,道理在此地。我们也希望各个地区的人都到这边来念佛,念一个星期、念一个月,你自己心里就明白了,唯有真诚、清净、慈悲能感,诸佛菩萨能应,感应道交才能成就这样的道场。

  所以你只要能拿出真诚心来,你回到你自己居住的地区,你也去建立一个道场。这样的道场建立愈多,念佛的人愈多,可以消除这个世间的劫难,功德不可思议,妙音就深远了。不但念佛的音是与自性相应,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自性的德号,所以经论当中又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性,就是念真如,就是念本性,所以功德无量无边。不仅仅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一切善神,没有不欢喜的,没有不拥护的。很可惜能把这桩事情说清楚、说明白的人不多,古大德在经论注解里面讲得虽然是很详细,我们看不懂,看不出来。所以现在办的培训班,希望参与培训班的同学要认真努力,我们要报佛恩、要报众生恩。报佛恩就要依教修行,报众生恩就要把这些事情为一切大众说清楚、说明白,让大家知道选择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了。

  今天他们几个来辞行,要回到美国去。我就顺便告诉他们,不但欢迎大家到新加坡来念佛,更欢迎有年轻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到新加坡来参加我们培训班。我们培训班可以考虑召开第五届、第六届,我们还是办短期的,或是两个月一期、或是三个月一期。我们培训国外各个地区,真正肯发心学教的这些同学们,希望他们学了之后,到处去宣扬、到处去讲经。他们来了,我们要分班上课,将来新的弥陀村道场买下来之后,教室很多。谁去教?你们今天坐在前面都是老师,不要等我去教,我不去教的。我把学生分配之后,你们去教,你们是老师。所以诸位同学要认真准备,准备上课。你们哪一天准备得差不多,可以上课了,我们就开始招生。这个好,对你们有大好处,教学相长。我们把净宗向全世界弘扬,欢迎各个地区的年轻人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不发心讲经,就请他到念佛堂念佛,我们这个地方解行相应,两门同等的重视。这是深远妙音的意思,意思没有穷尽。

  别说念佛的声音是深远妙音,我们平常打个妄想,轻轻的说一句话,两个人听到,第三个人听不到,耳语,那个音声也是无量的深远,也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说音,一切音都妙;说色,一切色都妙,没有一样不妙。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要是不能达到深远,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怎么会知道?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我们说个悄悄话,可能对方还没听见,西方世界人老早听清楚了,你才晓得所有的音都妙、都深、都远!这就是我们前面跟诸位讲,我们的思想波,一般科学家讲思想波,在我们佛法讲心波,心动念它就是波动;这个波动比电、比光还要快速,电跟光比不上。电跟光的波愈远波愈微弱,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心的波、思想的波,无远弗届,速度之快不可思议,几乎是同时尽虚空遍法界。而它的波度没有变化,所以能跟一切诸佛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起心动念你怎么能不小心?不要以为我动个念头别人不知道,所有一切诸佛统统知道。你只能够瞒糊涂人、愚痴人,诸佛如来这些聪明人一个都瞒不住。不但这些人瞒不住,就是贴近的这些鬼神都瞒不住,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怎能不谨慎,怎能不小心?末后一尊:

  光遍十方主空神。】

  心性清净,清净就放光;『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光有两种,一种是自性本具的清净光。清净光是没有波动,诸位要晓得,没有波动自自然然就遍虚空法界,真心。《般若经》上讲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是没有波动的智慧。没有波动,是体,法界的本体,就跟虚空一样,周遍法界。它起作用这就有波动,起作用是后得智,无所不知;那个波动就像刚才所说的,起心动念统统周遍法界。这是事实真相,与科学家所讲的没有两样,科学家还讲不到这么清楚,讲不到这么透彻,科学家今天只体会到有一个思想的波。思想的波是什么?是八识。说老实话,八识里面阿赖耶识他不知道,他们所能够意识到就是第六意识跟第七识,绝大多数的都知道有个意识,连第七识都不知道。佛在经典上,小乘经典里面只讲到第六意识,大乘经里面才讲八识。思想波是属於识,不是性。性里面那是智慧,那是不动的,根本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都不动,接触不到,只有甚深的禅定入这个境界。佛在经上说,什么样的定功才能入这个境界?圆教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才见到这个境界,见到自性不动的本体、性体,才见到,换句话说,七地以前都没有见到;这才叫真正入佛境界,所以「光遍十方」。

  体性,本来就光遍、就周遍;作用,刚才讲,不论是佛菩萨起用,我们凡夫起用,没有一个不是光遍十方的。真的,我们打个妄想,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都劝导我们、教导我们,要做慎独的功夫。慎独就是:没有人看见,你一个人处在一个地方,没有人看见,你也要谨慎,你也不可以放逸。为什么?我们以为没有人看见,住在一个小房子里,门窗关得紧紧的,其实诸佛菩萨、鬼神都看见了。你那个墙壁门窗拦不住他们,他们的眼睛透视,什么样东西都挡不住。大家晓得,鬼神有天眼,天眼就能够穿过一切的障碍,他能看得见。再往高层次的时候更不必说,除天眼,他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华严经》上有十种眼。你怎么可以瞒人?瞒不过人的。最重要的是心地清净不染,真正清净,世出世法都不染著,於一切法当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的身心清净,境界也清净,你才能得诸佛护念,才能够得到一切天龙鬼神拥护。这段菩萨的德号就介绍到此地。我们看底下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是总结与会这一类的大众,数量也是无量无边。叹德这一句是:

  心皆离垢。广大明洁。】

  叹德当中,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特别提示我们,他提示的话虽然不多,非常重要,「若情尘乱起,翳本性空」。这是说我们凡夫,不但是六道,十法界四圣法界也不明。这里面要注意「情」,情是感情,诸位要晓得,情是迷,感情用事是迷,不是智慧,迷情。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诸佛菩萨不用迷情,他用智慧。智是什么?再跟诸位说,智是真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是觉悟的;由此可知,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觉悟的情就叫智,就是智慧;迷了的智慧就叫感情,情跟智是一桩事情。佛家讲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生死跟涅盘是一也不是二。觉悟了,生死就叫涅盘,烦恼就叫菩提,情就叫做智;要是迷了,智就叫情,菩提就叫烦恼,涅盘就叫生死,名字就不一样。众生跟佛的界限就是一念觉迷,一念觉你就成佛,一念迷你就是凡夫。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也就是如同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摄是收摄,把六根收回来。怎么叫收回来?眼不往外面看,眼根收回来了;耳不再听外面东西,耳根收回来了。六根都收回来的时候,你心就一心,一心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叫觉。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这个一念相应,都摄六根就相应,与觉相应。

  如果你六根没有收回来,你在念佛堂念佛,眼睛看窗户外面有什么事情,耳朵竖起来听听外头有什么声音,你的心就不专一,你念那句佛号就不相应。所以进念佛堂,万缘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看,什么都不要听,专听佛号,专看佛像,所以念佛堂挂满了佛像。我们念佛堂柱子多,最初李居士要我写一些对联,柱子上挂起来警策大家。最后我是准备要写了,忽然想起来不行,如果写那么多警策的话,大家看到都分心,反而把你念佛打乱掉了。最后统统挂阿弥陀佛的佛像,让你无论转到哪一方,都面对著阿弥陀佛,这个好!佛就在佛堂里,你看到那么多佛,想想一定有一尊是自己,这个多殊胜!所以念佛堂连「念佛堂」三个字都不可以挂,挂著什么?看到打闲岔,分心。就是叫你不分别、不执著,不夹杂、不怀疑,一心称念,就是老实念,所以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感应,这是我们念佛堂的特色。别人念佛堂里面总是挂一些对联,打闲岔,为什么没有感应?我们就明白了。

  所以情是里面的烦恼感情,尘是外面的诱惑;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本性就迷了,你自性空寂的境界就失掉。清凉教给我们必须要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境界自然就转了。可是智慧怎么开法?智慧要从禅定里面生出来。我们念佛就是修禅定,佛在《大集经》讲,「念佛是上上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上上深妙禅,所以他的成就比参禅的还要殊胜。这句佛号念久了,自自然然就得念佛三昧,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下去了。虽有妄想分别执著,不起作用,这叫带业往生,这叫功夫成片,你的功夫得力了。一心就生智慧,一心现前,情尘自然就没有了,烟消云散,你自性空寂的境界自自然然现前。主空神所表的,你就真正成就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选自净土法门法师专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