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今日清明节踏青、扫墓十二禁忌,,提醒亲友一定不要去碰!


   日期:2017/4/4 7: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今天是2017年4月4日清明节。清明节去扫墓、祭祀;是中国人追思祖先,晚辈对逝去的先人的一种纪念。

  1、清明节如果去扫墓的话,要把时间多选在下午3点前完成为好,因为此前为阳气旺的时间,利于拜祭,切莫在傍晚黄昏时去,如果时间来不及,可以拖后一天去,因为黄昏时阴气过重,易对体质弱的人不利。

  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祭祀,因为祭祀难免要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好是走人们常走的路,不要在偏远地区踏青,一个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再者容易有负能量的气场。如果确实需要去的话,建议是多人一起同行为好。

  2、清明节去拜祭先人的话,可以随身配带好玉佩,这样可以避免不良磁场信息,如果没有玉佩的人,可以戴上避邪的物品或者佩带佛教护身符之类的宗教物品【如:佛珠手串】。气场比较弱的朋友,最好是回家跨火盆或洒柚子叶水,以消除负面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有人扫墓回来就会发热或不舒服,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

  3、体质弱的人如果扫墓回来,可以去人多的地方走走或者有阳光的话,照射下为好,同时要尽量不要带了一脚的泥土回家。扫墓时,要多毕恭毕敬,不要踩到别人家的墓或踢到别人家墓上的供品。墓地处是不可嬉笑打闹,特别是带有小孩的要注意。

  4、墓地为庄重肃穆的地方,切勿随便乱说话,对故去的人要有恭敬之心,切勿脚踩墓碑或者手扶墓碑,万万不可对别的墓地发表评论。在祭祀和扫墓需要多真诚,在路边有坟墓时候,行走或是站立,都应该毕恭毕敬,表情必须严肃,应怀有恭敬之心。扫墓过程中,不应该将碎石碎土扰动地太多,以免影响周围环境。

  5、清明节也是梦到故去的人高发的时间段,梦见已故去的亲人或好友,这就代表着你得去扫拜他们的墓地了,如实在去不了的,最好也要让人代为扫拜。切莫嫌麻烦,恭敬之心多存。这种梦境的现象往往在清明前后出现比较多。

  6、家中如有人形的物品,在清明前后最好多收起来,放到看不见的地方为好,如人脸的造形,人形的饰物。

  7、孕妇与幼儿在清明前后要多注意,不必去墓地,多远离阴暗的场所为好,除非特别的情况,要去的话一定要配上护身符。如果是女性扫墓去的话,最好是要避开例假的时间,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也别去扫墓,在家祭拜下就可以了。

  8、墓穴潮湿主是非常严重不利的风水,扫墓时可多观察下,另墓碑要完整,也不可以有杂草从生,建议多修缮下为好。关注先人的墓碑是对祖先的尊敬。祖先的坟墓必须能够正确地清理杂草,添加一些好土好花。消除碎片,做好后墓碑上的清洁。要将整个墓地外观换新一下,而且心中必须充满怀敬之心。

  9、清明节可以在门上悬挂柳枝、桃木等,阻挡邪气入侵,清明有鬼节之称,且人们大多去祭拜祖先,从墓地、陵园等回来,为保证不把邪气带回,最好在门外有一层阻挡,民间素有桃木辟邪的说法,加上柳枝,都可以斜插或挂在门口,起到阻挡邪气入侵的作用。

  10、放风筝是清明时节常见的一项活动。对自己之前运势不太满意的朋友,还可以在清明节这天,利用这项活动,把自己不好的运势放走,给好运腾出空间。这也是风水中的方法。

  11、因为扫墓也往往是亲人相聚到一起的时候,此时要注意切不可在墓地周围合影留念,这样会有不利,建议在阳光充足,气场强旺的地方再合影为好。

  12、传统民俗中如果是迁坟或者要动阴宅风水的话,一般只可以清明节才可以动坟这类事情。旧俗,坟墓平时是千万不能乱动的,否则不仅会惊扰逝者亡灵,还会给家人运势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血光或灾难等都有可能发生。而只有在清明节前是可以动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清明       传统)(五明学佛网:清明       传统)  

 李志夫教授:从印度传统论甘地之人间净土思想 

 杨佛兴居士:略论现代科学与传统佛学 

 郭元兴教授:简论大乘人间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之异同 

 魏道儒教授:佛教和平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魏道儒教授:佛教和平主义传统及其现代价值 

 赖永海教授:佛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赖永海教授: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 

 赖永海教授:传统文化——佛教现代化略论 

 徐文明教授:佛教文化呼唤清明新风 

 洪修平教授:论惠能禅与中国传统文化 

 潘桂明教授:中国居士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净土法门法师:五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