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人间天:从事一份很辛苦的工作,该如何面对?


   日期:2017/4/11 8: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有同修问老师对于一份觉得很辛苦的工作,要如何面对。老师回复完毕,又说了自己一段很苦的工作经历。最后总结说:你若是有过这样的经历,真的是不愿意去浪费的,在那个时候常常会懊悔,早些我为什么要喝饮料啊,喝水就好了麻,为什么要去吃好吃的冰棍啊,能顶好几顿饭呢。这种内心中的节约精神,不是饿几顿饭、受一段憋屈、或者花多少钱、参加了一个什么活动能换得来的,这种真实的、切身的、打击到内心深处的体验,是一种可以贯穿终身的财富。

  同修甲:是的我相信!老师还有这么苦的经厉,我从没吃过这样的苦,我长这么大,病苦多,生活虽说不是特富裕,但是衣食无忧,下岗14年了,一直是丈夫在养家,我没吃过这样的苦。

  老师说:这对我而言,我是这样认为的。不过有的同事回来后,经济状态缓解了,就开始挥霍了,想弥补那段时间的缺陷。这就是那段苦白吃了,这段罪就白遭受了;能惜福,就没白受这份苦。其实在所有的经历中,更多是在其中寻求圆满的过程,或者寻求受教的一个点,或者一个命题;找到了,真正回复,圆满作答,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同修甲:是的,是啊,吃苦了苦,享福消福。

  老师说:而我们若常常陷入在相同的麻烦中,是说明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作答并不圆满,是不及格的,所以面临没完没了的重考、重考、再重考,只是每次考试又换了些题目,但主体是换汤不换药。就像那天,有同修和我说了一些事情,他几年前去外地开饭店失败了,回来没多久又重操旧业,跑到饭店去工作,再不就是做包饺子工,总之就是没离开这个。我们聊了很久,后来我说,其实你为什么跳不出这个圈子呢?因为你的慈悲心没有升起来,如果你的慈悲心起来了,局面就会有所改观了。他也说自己学佛那么久就是没有慈悲心。因为你没有慈悲心,所以就会面临这种刀砍、油炸、血淋淋的场景去激活自己麻木的心。

  同修乙:老师,我自己开店之前就是促销员,现在又做临促,以前妄语随便打,现在我可知道护口了,我这重操旧业,是什么意思啊?是没有跳出以前的圈子吗?

  老师问:你想想,这是要做什么?

  同修乙:还是让我重回旧地,为了让我调整身口意,让我重新审视修正自己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不犯贪嗔痴,心态平和,相处融洽。我基本上能把佛陀的教诲放在第一位,有错知道及时反省了。

  老师说:知道善护口业了,但是你想想:怎么护好口业,还把工作做好?我和你说过我3段工作的经历,但是没说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的吧?

  同修乙:嗯,没有说过。

  老师说:工作是服务,所有的工作都是服务而已。只是服务要以什么心态、什么角度?有的人千辛万苦满口胡说,就是要卖你东西,他固然可以有收获,可是这是短期的,杀鸡取卵的。我们在工作单位是服务者,出去是一个接受服务者,可以自己感受其中,这样说话、这样的模式、这样的做法,是否让自己觉得不舒服?若是别人这样的做法自己不舒服,那么我这样的做法,顾客也不舒服。所以我们面对的顾客,其实就是面对自己一样,自己不舒服的,也不要施加给他人身上。但是顾客没有专业知识,又需要建议,所以需要的不是处于我个人利益的建议,而是权衡顾客利弊条件的建议,这样的建议他是不容易拒绝和否定的。

  同修乙:明白的很了,这活干起来是一种快乐啊!

  老师说:如果佛法的这些宗门排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的说,这样大家就会知道:哦,这个不适合我,那个也不适合我。这样很容易找到适合我的,对不对?可是这种不是建议,这种只能说是介绍,没有推荐的成分在其中,是缺少力量和针对的。介绍是我主观的排摆;而推荐是根据你客观条件,做出的综合选择,或者是最优方案。这个方法,你们可以在我平时分享的内容中看到些痕迹。

  同修乙:已有感受,老师因材施教,我看得欢喜极了。我更会干工作了。

  老师说:要知道对方大概是什么样的,就像我妈不会用手机,就不可能用智能手机,或者稍微智能点的都不会用,那就得用老年机,这并非是钱多少的问题,对不对?若某人有渴望的精神、有冒险精神,你让他原原本本的,他也不舒服;那就得让他冒险,然后摔个鼻青脸肿的,他就知道经验重要了,他知道听劝能少受伤了。

  人不信你,是因为你不值得相信。或者是你的某个表现,让人无法相信你,所以你要对自己的行为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持。比如我在做这样的事情,可能你觉得不舒服,但这是迫不得已的,是现在所有条件综合下来最优的方案,就算不舒服,也没其他好办法。于是两害相权取其轻,都是不好的结果,只能选一个伤害略少的,这个伤害略少的就是最优方案。所以最优方案并非是利益最大的,而是综合下最合理的。所以很多事情是超越善恶本身的,是无法用善恶简单定义,无法用道德粗暴约束的,这说起来就略复杂。

  对自己商品的了如指掌,是重要的。一如我对《普门超度》、3部走、3位配合的了解,我可以在任何层面,任何角度,都能深入到这个系统套路中,这种推荐就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强拉硬拽的痕迹。但是我们不是推销自己的专业商品知识,而是寻求用商品满足各种需要;就像学佛是要满足解脱生死、痛苦、烦恼一样。于是大家都知道学佛可以做到,但不会用呢?就需要手把手的教会、明确的、重复的指导。还不会,那就再来问,什么时候不会,就什么时候问。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如果有人这样卖你东西,钱多少有关系吗?

  同修乙:已经感动的很了,您把功课,《普门超度》免费送到我们跟前,还得反复再三的说、劝、讲,我们又真正明白了几分呢?天天讲、天天问:有没有要探讨的、要问的、不懂、不会的?

  同修甲:是啊,真是这样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口业)(五明学佛网:学佛       口业)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附录:十年学佛出家的心路历程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修行篇 放下——学佛参禅的不二途径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青年学佛次第之我见 

 杨云唐居士: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果煜法师:从指月的比喻,看学佛的旨趣 

 沈家桢居士:学佛缘由 

 沈家桢居士:沈家桢自述学佛经过 

 陈兵教授:论出家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