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入定的口诀


   日期:2011/1/21 22: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无事、无心。就是入定的口诀。无事就是一点烦恼都没有,无心可以讲是毫不执着,什么都不执着。要真正达到无事、无心,内外才能皆空。里面也空了,外面也空了。完全没有牵缠,进入一片清净无为的定境里面,才会显现产生光明出来。

    入三摩地,最重要的口诀,是「无事」跟「无心」。

     什么是无事呢?没有烦恼挂心头,就是无事。没有烦恼挂心头,你就觉得一切都是没有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你容易入定,容易入在三摩地里面。

     心中有事,就很难入定了。这是一般常识,我们都知道的。禅宗也有一个这样子的公案,就是有一座山,山顶上站着一个人。有三个人经常,看到山顶上站着一个人,他们就去问他。

     一个问说:「你站在这里,是不是在看风景啊?」,这个人问答说:「不是,我不是站在这里看风景」。登高山的时候,你看这四周围环境很美,但是他不是在看风景。

     另外一个人就问:「我知道了,因为山顶上的空气好,你一定是登高山的时候,在这里享受新鲜的空气,城市的空气不好,山顶的空气很清凉、很好,一定是在这里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个山顶的人跟他们回答说:「也不是」。

     第三个人他就讲:「这样我一定了解,你一定是满怀心事,登高山在这里回忆你甜美的过去」。这个人说:「也不是」。

     这三个人都莫名其妙,就问他:「那你到底站在这个山顶上是做什么呢」?这个人就回答:「我只是站在这里」。这个就是答案「我只是站在这里,我没有做什么」。

     其实这个就是告诉大家,这就是「无事」。我们一般人有一个观念,认为每一个人做任何一种事情,都是有事才做的,都有他本身的象征意义。没有什么叫做「清净无为」,老子的思想,道家真正的思想就是清净无为。

     什么是「无为」?禅宗的典故里面讲,这个人本身站在山头上,就是无为。我不为什么站在山头上,我只是站在山头上,不是为什么。不是为了看风景,不是为了呼吸新鲜的空气,不是因为回忆过去,只是站在山头,你能够了解这个,你就达到无事了,你就懂得什么叫无事。

     举这个例子非常好,大家搞不清楚什么叫做无事,是一丝不挂,是清净,是无为。你在入定的时候,你坐下来,清净,无为,不为什么,就很容易入定。

     你心中有事、有烦恼,入定很困难。所以入定是一定要无事,你在无事、无心的这个状态之下去入定,就很容易在定中,入三摩地的口诀,就是「无事无心」。

     再谈无心,什么是无心呢?没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今天你要入禅定、入三摩地,你心里面很厌恶某一个人,心里已经在翻腾了。心里既然在翻腾,你定不下来的。

     你想到:「我很想穿一件名牌的衣服」。一直在想。你一入定,名牌的衣服马上浮现的。因为你特别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你一静下来,那个东西就浮现。叫你无心的话,就是叫你不要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

     很简单,无事、无心。你不为什么,就是无事、无为。没有特别的喜,特别的厌恶,就叫做无心。这个时候,你要进入空性,很简单。你一坐下来,身心一平衡,没有烦恼挂心头,你也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人与事。你这样子一坐,一调身心,宇宙法流就马上跟你融合在一起。

     这个时候是内外打破,就是自身跟宇宙之间,内外融合在一起的这种现象,这就是入定。但是你能够训练自己如何无事、无心,这一点倒是很重要的。这也不是靠你讲的无事、无心你就可以了,不是说:「好,我现在无事了」;「好,我现在无心了」。其实还是有事,还是有心。

     要真正达到无事、无心,内外才能皆空。里面也空了,外面也空了。完全没有牵缠,进入一片清净无为的定境里面,才会显现产生光明出来。

     所以大家闭关也要记得,闭关的时候,你要学习禅定、入三摩地,无事、无心。不要再想外面的事情,不要有什么喜欢、什么厌恶,老是出现那一张讨厌的脸。每一次一入定,这个讨厌的脸就出来,你怎么能够入定呢?很重要的,喜欢与厌恶,都不可以有的。

     无事、无心就是入定的口诀。无事就是一点烦恼都没有,无心可以讲是毫不执着,什么都不执着。

     有一个同门来求我给他做一个印证。他说:「您帮我做一个印证」。我们在对谈当中,我有时候就摇摇头,有时候就点点头。点头就是可以,摇头就是这个观念不太正确。有点头,有摇头。

     他跟我说:「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您摇头」。那么我就通通点头好了,也不对。那么我就跟他讲:「在你的心中,仍然有所谓的喜欢跟不喜欢」。这个是执着,一个修行人到了一个真正的境界以后,他是清净无为的,别人怎么样子不喜欢,你也不会感受到。

     一个成就者,「厌恶」这两个字是没有的。「心喜」这两个字也是没有,这才能够达到无心的境界。你今天跟我谈到你已经无心了,那么你还执着「点头」、「摇头」吗?

      这就是一个证验,就是你还没有达到无心,还执着的境界的时候,你要来求印证你自己的成就。

     我随便把我的脚就抬到桌子上:「你看我这个举止如何呢」?他说:「把脚抬到桌子上,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我跟他回答:「这个现象,也可以说是礼貌的,也可以说是不礼貌的」。

     礼貌的话,是我用脚抬举了你,用脚来抬你,是抬举你。在世俗方面来讲,把香港脚放在别人面前,当然是不礼貌的。但是我用脚来抬举你,你都不接受我的抬举,看你怎么想。但是你假如以无心来对的话,你应该讲这是没什么,所以还是有心,还是有那个执着在的。

     所以真正要讲到不执着,相当困难。你要入三摩地、入禅定,真正要无事,满困难的。真正要无心,也是满困难的。因为在你眼前所晃的,不是你最喜欢的,就是你最厌恶的,经常在你的心中翻滚,如何入三摩地呢?你没有办法无心。

     无事也是满困难的,你说没有一切烦恼吗?你随便接到一个电话,马上烦恼就来了;你随便听了一句话,马上就有烦恼了;你看到一个景象,你也有烦恼。

     像做朋友方面来讲,大至国家,小至个人。你跟他好,我就不跟你好。你看他们两个比较亲密,你心中就产生妒嫉的那种心,怎么会没有烦恼。

     所以烦恼的事情很多的,众生都是有烦恼的。真正能够入三摩地的是圣贤,已经到圣贤的境界了,你才有可能没有烦恼的。

     要以淡然无为、清净无为这种事情,来行你自己的事。你心里经常不会翻滚,很平静的。碰了事情,顺其自然吧!这个就是自然任运之道。

     你清净,你始终心里不起波涛,心平如镜,你可以观察一切事情,产生智慧。一个人在他心里面起波涛的时候,他就失去心的宁静,入定都不可能,做事情也会失去分寸。平时处理事情,你心里已经翻腾了,你已经有了意见,你当然心里上已经不平了,如何会平等去视众生。

     所以佛学的道理,非常的好。入定的口诀-无事、无心,非常的正确。没有烦恼,一丝不挂,你才能够入定。完全没有喜厌,宽坦而住。那个无心的状态,我们称为宽坦而住,就是你住心的境界,是非常宽的,很平的。那一种境界里面,你才能够入三摩地的。

     学佛修行,能够达到这样子,你才能够任运。就是用你的智慧发光,然后任运,所有的事物里面,你任运。

     所以很多事情,一笑可以止之,笑一笑就没有了。你也不会看到别人怎么样,你就想要怎么样。你一切的事情,都不会去勉强。做任何事情,你不是勉强去做,完全是自然而然、任运、随顺、随适、随安的那一种状态。

     你学习到这个,对于你自己的做人处事都有帮助。最重要,你在学习禅定的时候,一下子,你就内外打破了,你智慧的光明,就能够产生出来,你就能够成佛了,你就可以做菩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无事       无心)(五明学佛网:无事       无心)  

 吴言生教授: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四、无事是贵人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5.离欲清净,无心可乱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宋智明居士:空谷的回音 无事庐随想 整理后记 

 明一法师:无事生非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智光法师:参禅路头见闻录 第八章 无心禅和论参禅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七节 无心无住 

 超然法师:七佛传法偈(三)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 

 蔡礼旭老师:无心非 名为错 

 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2、怎 

 宽运法师:有道者得 无心者通──六祖惠能大师《真假动静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