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第十二讲


   日期:2017/5/27 10: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 诸位居士大德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三十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十方彻照愿。

  阿弥陀佛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土光明清净,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都能够照见,就像用明镜睹其面像,看自己的面貌,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不成正觉。

  极乐世界的树木、花朵、亭台、楼阁,任何的一件东西,都能够彻照十方诸佛世界,不是说只有树才能照得见,大地不能照见,任何的一物都能照见,就叫做皆悉照见。这就是《华严经》中讲的事事无碍法界。华严宗把法界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是指一切有生有灭,有差别的事物现象,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统摄于事法界。这就是我们凡夫所认识的法界;理法界,是指纷繁复杂的万法,从本体上来看,都是一真如性。比如我们所有人,从现象看,千差万别,但是从本体上看,都具有同样的佛性,理上是平等不二的;理事无碍法界,是说森罗万象的现象界和本体界,是有机的一体,是不二的。因为有性体才有万法,理和事圆融无碍,不可互离,这叫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是说一切的事物,表面上虽然有差别,但都是一个本体所显,性质是一。也就是说,既然万物都是一个真心所显,那么现象都是假的,那么他的大小、高下等差别都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也都超越了。从时间上来说,一念可以延伸为无量劫,无量劫也可以刹那间。从空间上来说,大小、广狭也被超越了,能够圆融无碍。就像大德们经常说的,须弥山可以入到芥子当中,须弥山没有缩小,芥子也没有放大。唐朝的刺使李渤问智常禅师:芥子纳须弥,芥子可以容纳须弥山,那这个也太悬乎了吧?智常禅师就问他了,听人说你读万卷书,那你这万卷书都装到哪里去了?李渤就说了,他就指指自己的脑袋瓜子,说的都装到脑子里去了。那这个智常禅师就说了,你的脑袋壳子只有椰子这么大,怎么能放得下万卷书呢?这个李渤听了就有所悟了。众生执着相为实有,芥子是芥子,须弥山这么大,它和须弥山是两种相状,根本就没法纳的进去的。在实相上,大也是唯心,小也是唯心,万法唯心,但是万法唯心,他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须弥山也是虚幻相,芥子也是虚幻相,都没有离开我们清净本性的所现。所以没离开清净本性,清净本性不增不减,清净本性平等一如,所以有何不能容纳之理?因为万法都是一个性体,所以事事圆融,无穷无尽,这就是佛智的高深境界。阿弥陀佛的这一愿,就是让极乐世界的众生,对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够身临其境,不像我们现在感到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往生论》中说:“宫殿楼阁,镜纳十方”,在宫殿的楼阁的任何一处,都像明镜一样,能够照到无量诸佛刹土,净土、秽土这所有的情况,以及无量众生善恶业缘的相状,而且显的这个相状,包括了过去、现在、未来,不是一时之相。所以不仅是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过去生中的所有善恶业缘,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清清楚楚的看的明白。我们这个世间不是这样,我们对着这个墙壁,不但看不到无量的诸佛刹土,连我们自己的面貌也照不出来,这是我们这个依报环境的业力所招感的。随着我们众生的业力越来越重,像河水、天空越来越浑浊,尤其我们这个地方,河北雾霾也特别的严重的。而极乐世界依报环境,是从阿弥陀佛的法身流现出来的,他是法性土,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小互容,重重无尽,能够从一个小的物质上,见到十方无量世界。

  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样事事无碍的境界,能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在宋译的《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悉能照见无量无边一切佛刹,众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极乐世界的众生,见到这种彻照十方佛土不可思议的功德之相,都会生起希有之心,不久,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彻悟大师说:“一句弥陀,圆融法界,觌体全真,交罗无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含摄无量光和无量寿这两种核心的功德,无量光是横遍十方,无量寿是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所以说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圆融的法界。虽然从事相说,极乐世界与娑婆世界相隔十万亿佛土,但是从理上来说,沙界互彻,净土由心,都没有离开当下这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清净的本性。所以蕅益大师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诸佛。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故生极乐一土,即生一切诸国土”。通过这一愿,我们对这句话就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只要净心念佛,一念回光返照,当下就已在极乐国中了。正所谓:“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妄起则东土西方隔绝”,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都没有出我们这一心,只是我们净心念佛时,娑婆极乐是互融的。

  曾经有人怀疑的问:我们人还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怎么就会有我们的一朵莲花呢?宋朝的王龙舒居士回答说:西方阿弥陀佛国土清净明洁,就像一个大明镜,自然会照见十方世界。就好像在明镜前,看见自己的面像一样,所以在这个世界念佛,西方七宝池中,自然生起莲花一朵,这就是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大家能听明白这个意思吧?极乐世界就像大明镜,我们念佛的时候,那边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自然他就会生出一朵莲花的嘛。宋朝的圆照禅师,驻锡洛阳的慧林寺时,他密修净业,专念佛号,愿心非常的强烈,求生的愿心非常强烈。当时雷峰寺的慧才法师,曾经神游净土,在极乐世界见到一处宫殿,非常的华丽,有人告诉他,这是给圆照禅师准备的。还有一位资福寺的曦公和尚,也到慧林寺,虔诚的顶礼圆照禅师,并且供养了很多金银财宝,有人问他这是为何呢?曦公回答说,我在定中,看到一朵奇妙无比的金莲花,说是专等圆照禅师的,还有无数的莲花,说是等待受度的人的,其中也有一些莲花已经枯萎了,这些是那些愿心退堕的人的。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就知道,只要坚定信心精进念佛,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极乐世界一定会有一朵标有我们的莲花,等着我们受生。

  我们看第三十二愿: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觉。这是国土严饰愿。

  阿弥陀佛发愿,他所住持的刹土、宫殿楼观、池流花树、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无量的珍宝合成。《无量寿经》中说:“其讲堂精舍,宫殿楼观,皆七宝庄严,自然化成,复以真珠、明月、摩尼众宝,以为交络,覆盖其上”。这是极乐世界居住环境和听经闻法的场所,这些讲堂精舍,宫殿楼阁,都是无量珍宝自然化成的,光明、美妙,这些楼阁的上面,还悬挂着摩尼等珍宝做的璎珞,明妙无比。再看看我们娑婆居住的环境,都是这些砖瓦、土木,木石所建造的。还有,极乐世界的水也是七宝合成,我们这个世界的水是氢二氧,他那地方是珍宝所成,只不过这个珍宝所现的,是液体的状态,液体的形态。《观经》中说:“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合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极乐世界的水池很多,最大的有一千由旬那么大,池水是从如意珠王中流露出来的,非常的柔软。这种水随我们众生的意,你想叫它多热,它就有多热,你想叫它多凉,它就有多清凉,而且,你想叫它从上倒灌,它也可以倒灌。总之,它是随众生的意,你有什么样的念头,水就会随着你的念头而显现出来,让众生生起欢喜心来。这些宝池里的宝珠水,都会流到莲花上去,也会灌注到树上,发出微妙的音声,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这些水都能说法,让众生听了心中清净。而我们这个世间的水,会牵动我们的心,尤其我们遇到惊涛骇浪的时候,心中会产生这种恐惧的感觉。还有极乐世界的宝树,宝树也是七宝合成,周满世界,有金树、银树、琉璃树、珊瑚树、砗磲树等等诸宝所合成的树。有的宝树,树干是紫金的,叶子是珊瑚的,花是玛瑙的,果是砗磲的等等诸宝所成,每棵树都由不同的珍宝所成的。珍宝的颜色也非常的奇妙,不是单一的,琉璃色里会发出金色的光来,玻璃色里也可能会发出红色的光来,也可能会发出玛瑙色的光来,种种的光色,把这个宝树映饰的美妙庄严,我们说美轮美奂。我们想想这种庄严的状况,真的非常的向往的,不是我们娑婆的这些景观能相比拟的。

  更为奇妙的是,这些珍宝不仅是光色,还能散发出香味来。这和我们娑婆世界的珍宝有很大的不同的,像我们平时见到的这些珍宝,黄金、白银、珍珠、玛瑙有光色没有香味,有些有香味的,像沉香、藏香,只有香气又没有光色。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都是珍宝合成,不但能像镜子一样,照到十方诸佛世界,而且这些珍宝的香味,能够普熏十方世界。极乐世界的菩萨,不管是在经行也好,禅定也好,无论在哪里,都能闻到这个香味,增长他们的菩提心,帮助他们不经方便,直入真实,修如来行。阿弥陀佛以香来做佛事,帮助众生来觉悟成佛,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处都是为众生所考虑的,一草一木,哪怕一个细微的物质,都是阿弥陀佛的法性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来帮助众生直入佛道,觉悟成佛的,这里是用香来引导大家觉悟成佛。《维摩诘经》中说,众香国中的香积如来,他不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经说法来度化众生,他是以香来使众生入清净戒行,菩萨们各个坐在香树下,闻到这个香气,就能证得一切德藏三昧。众香国里到处都是妙香,楼阁是用各种香来做成的,在经行的时候,是走的香地,花园里更是芬芳馥郁,他们的物质都是香气,十方世界都能闻得到。有一次,维摩诘居士示现生病,释迦如来就让他的弟子们,去看维摩诘居士,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的时候,舍利弗动了一个念头,中午我们该怎么吃饭呢?就动了这么一个念头,维摩诘居士变身为一位菩萨,到众香国,向香积如来求来一钵香米饭,经中说,饭香普熏毗耶离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时毗耶离婆罗门、居士等,闻是香气,身意快然,叹未曾有。维摩诘居士所在的这个整个城中,都弥漫着这个饭香的味道,闻的人,身安快乐,吃到香饭的大众,身体各个毛孔都散发出妙香,就和众香国里树的香气一样。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中,也看到许多往生的这些众生,在临终的时候,或者是室内,或者是身体上,都散发着种种的妙香。还有一些念佛的同修们,在念佛的时候,也能感觉到闻到这么一种淡淡的香气,说不出它是什么样的香味,你要是用意识心,再想仔细的去闻,它又没有了,什么原因?因为你又已经住念了,一住念就感应不上了。学习了这一愿,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的宝香普熏十方世界,我们念佛的心和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心净则娑婆极乐互融,就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了,通过闻香,就更能使我们对极乐世界增加信心。大家都有这个体会的,一闻到香,念佛更带劲,更生起这个愿生的心,对阿弥陀佛的这个四十八愿,生起了信心。那极乐世界有这么美好的修行的道场,庄严的道场,又有阿弥陀佛在亲自讲经说法,如果我们不发愿往生的话,真的是太可惜了。

  好,我们下面看第三十三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触光柔软愿。

  前面第十二愿光明遍照愿,是讲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度化众生,这一愿,是说阿弥陀佛的光明带给众生的真实利益,是光明的作用。愿文中说,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这是本愿所被之机,包括了十方无量世界的众生,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些业障凡夫,以及三恶道的一切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这是说,阿弥陀佛发愿,光明触照在众生的身体上,这个身心就会变得柔软,处在安乐的状态中,这种安乐超过天人,这是光明带给众生的利益。

  娑婆世界的众生最大的弱点,就是刚强难化,顽固的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肯放舍,这方面我们大家都有深刻的体会。佛为我们讲五蕴皆空,我们偏偏认为一切我,我所,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佛为我们讲要放下身心世界,我们整天都在为自己的身心去奔波劳碌,而且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怨天尤人,甚至去伤害别人,这些都是不柔软的。阿弥陀佛悲悯众生身心刚强,发此大愿,众生遇到佛光身心柔软,诸佛就可以施救,受教者就容易得度。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平等普照的,但是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怎么样才能和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接触的到呢?《观经》中说:“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切凡是念佛的众生,他都摄取的,所以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能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所照。这个光明是通过名号传达给我们的,帮助我们降伏贪嗔痴,消除业障,增长善根,不但现世能得到身心安乐,而且能够往生净土。善导大师在《法事赞》中说:蒙光触者尘劳灭,临终见佛往西方。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常州有一个叫柏天佑的人,他本来是学习道教,学习仙术的,家里供奉着吕洞宾。后来有人送给他《西方确指》,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觉明妙行菩萨为了度化他曾经的八个同参道友,他所来教化别人不要用这些外道来修行的,他的后人把他编译为《西方确指》,书中就是破斥仙术,指归净土。柏天佑看了《西方确指》才开始回心归向佛门,但是心中总觉得有些疑惑。后来吕洞宾点化他说,你为何还怀疑呢?水火风三灾来时,我们仙辈都没有路子可走的,而在极乐世界则是安稳自在,你要努力修行净土法门,求生净土才是,柏天佑从此深信净土法门。他的岳母许氏也是持斋念佛,但是,这个身心心志不够专一,柏天佑把她接到家中,教她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念佛。许氏按照他所教的去做,从三月到六月这三个月间,一心念佛不曾中断。有一天,许氏向柏天佑礼拜,柏天佑惊讶的问她缘由,她说我从出生到现在,六十多年了,都是在颠倒梦想当中,不曾有过一日的安乐,自从你教我这个念佛以后,我在白天念佛,感觉到很快到了夜晚,晚上念佛感觉很快就到了白天,世间的安乐是没有办法相比的,没有你的帮助,我是无法如此快乐的,所以向你拜谢。于是柏天佑又为她讲了,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劝她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又过了三个月,在一天夜里,许氏刚刚坐下来念佛,忽然见到一朵金色的莲花现前,接着化现出百千万亿朵莲花,层出不穷,莲花升到虚空中光明耀眼,没有办法来形容。从此以后,许氏的面貌就发生了变化,就像三十多岁的人一样,她从此以后,都不说闲话,夜里只睡一个时辰就起来念佛,在乾隆四十二年,她安然往生。所以真正得到佛光注照,心里的烦恼就会逐渐的息灭,心就会清净柔软,身体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位老太太六十多岁了,才开始精进念佛,念了几个月,佛光注照,息灭了尘劳,得到了几十年没有得过的安乐,而且临终安详往生。

  这种安乐是怎么得来的?就是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的信心、愿心,念念至诚的念佛,就会欢喜无忧,日夜都蒙佛光注照。我们念佛也需要注意一下,在这里师父稍加讲解一下。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兹在兹,都摄六根,用口念用耳朵听就好,不要管什么妄念。我们学佛时间比较短,功夫,什么叫功夫?就是你所用的功,大家不要去求果,你功到了,水到自然成,秋天种麦子,功夫到了,播种耕耘,耕耘播种,到了六月份自然就收获,你只要用功,这个果和你的功夫是平等的。大家不要一开始念佛,就一定要得到一个清净,这反而是妄心。念佛,念兹在兹,即使出现妄念了,师父跟你们说也是功夫,因为你平时没念佛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妄念,只有你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知道你有杂质。但是,有不要怕,也不要理它,还是一心的念佛,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如果你念着佛想着烦恼,想着妄念,这反而又是一种烦恼。不要管它的,只管去念,妄念来了再回来,这样假以时日,你心自然就可以清净下来了,自然身心柔软,一片光明。佛光的作用不可思议,包括三恶道的众生,只要见到这个光明,没有一个不安乐,而且能引发他生起慈心,做爱护众生的善事,命终之后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普度一切众生,安乐一切的众生。

  好,我们大家看第三十四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这是闻名得忍愿。

  这一愿是说十方一切众生,闻说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不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的大利,阿弥陀佛就说了,我不成无上正等正觉。

  我们看愿文,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这是此愿所被之机。所摄受的众生非常的广大,包括了十方无量世界,没有一个世界不在这一愿含摄之内。众生,不但包括贤位的众生,人道的众生,而且包括了三恶道的一切众生,蜎飞蠕动以及地狱中受极苦的众生,都是这一愿所被之机。我们要学习阿弥陀佛的大愿心,别把自己的心量缩小了,像我们平时教育孩子,师父就注意到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来教育,小了,你的高度不够,那你教育孩子的层次素质就绝对不够的,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什么,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栋梁,未来的菩萨。你有这个责任,把这些菩萨去教育好,用这种大的心量,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福德。我们不要把心量给缩小了,阿弥陀佛,确实我们在当中,能学到好多大的心量,不要听师父讲完,你们就没有事了,听个热闹,不是这样的,可以用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当中去很多很多的。

  闻我名字,这个闻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闻如不闻。只是接触到耳根,心里并没有信受,没有触到心里,这样,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了一个缘,种了一个远因。不过现在,还是要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是要等机缘成熟了,不知道在哪一劫,机缘成熟了,然后闻到佛号,而证无生法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也就是《法华经》说的,“若以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这是闻如不闻。第二种,是虽然闻而受持,但是心里还有怀疑。这一类的众生,闻到了阿弥陀佛的佛号,也是念佛,发愿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因为心里有怀疑,他只能生到边地疑城。就是经中所讲的胎生之类,五百岁中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但是,他只要认识到自己的疑惑错误,将来也能往生到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第三种闻,就是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欢喜。这种闻是确定包含了信愿行在内,这是本愿中的闻。我们本愿中的这种闻,就是所指的这么一种闻而信受,这才叫真闻,

  因为这种闻与阿弥陀佛的这一愿相应。所以一念发起,就能证得无生法忍,得诸深总持。无论是圣贤位的菩萨,还是六道的众生,只要具足信愿,持念佛名,不用等到往生极乐世界,再证无生法忍,诸深总持,当下这一念即能证得,这就是弥陀大愿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像我们学习的第十一愿的时候,只要你今天发真实愿,要往生净土,你就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转了,就是正定聚,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从通途修正的果位上来说,得无生法忍,这个是破一品无明的圆住位的菩萨,如果是证到无生法忍的究竟位,至少是圆住八地以上的菩萨。台湾的高僧印顺法师讲,不退转的菩萨得无生法忍。忍是一种智慧,与忍辱的意思不同,在这里忍可以解释为透彻的认知,也就是能够将事物在内心中认得清清楚楚,能够透彻的了解它,这是忍。那我们就可以这么理解,这里的忍是智慧的别名,能够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即称之为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就是能够把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上不动不退。《观经》中韦提希夫人蒙佛加持,见到极乐世界的清净光明时,心生欢喜,应时即得无生法忍。善导大师对无生法忍的解释是:证得往生。就是说这个无生法忍,不是说她当时断惑的程度,而是她当时产生了决定往生的信心,由这个信心故,而得的无生法忍。韦提希夫人虽然还示现的是凡夫,但是已经证得了无生法忍了,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成就的。所以只要符合闻而信受的条件,具足坚固的信愿念佛,虽然还是凡夫,当下一念就得无生法忍了。

  诸深总持,总持是梵语是陀罗尼,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诸深总持就是闻而信受弥陀名号,能够得到种种的甚深陀罗尼,能总持无量佛法而不失散。从通途的教理来说,要想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要修行两大阿僧祇劫,甚至更长的时间,那么我们这些凡夫,闻信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这个有些人持怀疑的态度,其实这正是净土宗殊胜的地方。只要我们听闻到弥陀的名号,和韦提希夫人一样,对往生净土产生了信心,那么从现在开始到成就佛果,我们只要一生的时间,从现在开始你就已经得不退转了。而这个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他们还要经历多次的变易生死,一次一次的按次第修行,最终成为等觉菩萨,才到一生成佛的位次。所以莲池大师说: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你在发心的这一念当中,就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你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片言当中,你就跟观音势至菩萨等齐了。因为我们的信愿持名,就能和阿弥陀佛相应,阿弥陀佛修行的全部功德被我们接纳过来了,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虽然从这个断惑的程度上,我们和诸上善人有天壤之别,但是弥陀的名号把我们这一念凡夫的妄想心,直接投入到弥陀的功德大海中,我们念佛的当下,就和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等齐了,这就是圆顿的道理。印光大师说:“莫讶一称超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印祖是让我们打消这种怀疑,不要惊讶,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能超越十地菩萨,因为你这一念佛号,就能圆摄佛功德为自功德,所以能超过菩萨果位里面最高的十地。须知六字括三乘,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里面,包括了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也就是说念佛法门,统摄禅、教、律诸法门。所以,我们要以决定往生的信愿来念这一句名号,一定能够得到无上的功德。在宋译的《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一切众生,闻我名号,永离热恼,心得清凉,行正信行,得生我刹,坐宝树下,证无生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因为得无生法忍,诸深总持,很快就能成就佛果。

  这个阿弥陀佛的每一愿,都是帮助众生直趣佛乘,快速成佛,只要我们能够信受佛的教化,发起求生净土、成佛度众生的心来,就能够把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通过一句名号,完全的接纳过来。《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净念相继,自得心开”。我们要清净的念佛,不是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心里就是在念这一句佛号,耳朵就是在听这一句佛号,其他的统统放下,就只有一句佛号,一句接着一句,只要能做到这样,你就自得心开,就是即凡夫心开佛知见。我们的凡夫心很恶浊,很粗劣,很愚痴,因为念佛,就能开显出佛的知见来,你的知见就和佛的见解等同了。所以我们要想快速的成就佛道,念佛法门最直接、最微妙,一切众生只要信愿持名,都能得度,直至一生成佛。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后记:敬请深思 本愿名号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结语:闻佛誓愿 深思起行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十、恶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九、悲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八、念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七、弃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六、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五、病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四、本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三、往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二、玉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