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新白话版(十六)


   日期:2017/5/28 1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书摘一百二十四

  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土法门的根本,而戒尤为重要。所以《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两条,多属戒学内容,第三条就是戒定慧三学圆满具足。有了这三福,净业就大功告成,往生上品。所以在净土五经后面,附上《华严经净行品》,以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希望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在“律仪戒”上执持不犯。进而得“定共戒”的制心不起,以及“道共戒”的超世情离妄念,断除惑业证悟真如。但纵然是得到定共戒道共戒二种实际利益,还应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作为自利利他,维持佛法的模范。那么讲空不守戒的人,就没有办法以大乘法为借口,而因此坏乱佛法,误导众生啊。(文钞三编·净土五经跋)

  书摘一百二十五

  学佛的人,古今也有。刚开始知见比较高,极力自利利他,后来知见就偏执荒谬,并且引诱一班人学自己的邪知谬见,真是可悲可痛。探究他得这个毛病的根源,都是因为好戴高帽子,结果造成没有知识的人,各个都给他高帽子戴。戴的太久,正知正见就失掉了,完全成了邪知邪见,纵然想救援,也有心无力,只好任他去。凡是好心学佛的人,都要让他立志反省自己,如此才不至于产生这样的结果啊。(文钞三编·致杨慧通居士书)

  书摘一百二十六

  今天的学者,常常专说假话,不实际修行,用意是想沽名钓誉求得体面,并不是真实反省自己的过失而说的话啊。这是自暴自弃,是大妄语,是不知惭愧。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圣贤之徒;如果带有这种习气,那就是下流坯,是佛法的罪人,佛的逆子。有就改正,没有就当作勉力。正直的心正直的行,才与佛相应合。另外自己既然修持净土法门(谓改过迁善及念佛,即生即愿往生西方净土),也应当教一切相识的人,也修净土法门。可以依照《龙舒净土文》普劝门,让他人随缘分随能力,种下这种不可思议的善根。既然想教别人,应该从亲近的人开始,自己的妻妾子女,忍心不让他们得这个利益吗?周文王先管教妻子,然后管教兄弟,然后达到治理国家。世间和出世间自己先行然后再教化他人,没有不是这样的道理。

  你专求往生西方净土,除了早晨十念外,凡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拉屎撒尿,一切时间,一切地点,都应当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放在心口上。只要是在如法的时间地点,出不出声随缘。如果大小便、睡眠,那只允许默念,切勿出声,默念的功德和出声是一样的,出声就不恭敬了。睡着出声念不恭敬还会伤气,不可不知。必须明白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说凡夫不能到,就是小乘圣人也不能到,因为那是大乘不可思议的境界啊,小乘圣人回心向大乘才能到。凡夫如果没有信愿感通佛,纵然是修其它一切胜行,包括持佛名号的胜行,也不能往生,因为信愿最为要紧。净土九祖蕅益大师说过:“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是千佛出世不能改变的铁案啊。能信得彻底,才算你西方净土有份。(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二十七

  接到来信,知道你克服习气的心,又勤奋又恳切,而消除习气的效果,没有得到没有见到,那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生死心不迫切,而只是将这个超凡入圣,消除惑业,成就净土法门的愿望,当作口头上的活计,所以无实效啊。倘若知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法门更为难闻,如今有幸得到这个大丈夫身,又听到了最难听到的净土法门,还敢将有限的光阴,被玩乐享受消耗殆尽,让它仍旧虚生浪死,仍然再沉沦六道,求出离生死根本没有期止吗?必须要将一个“死”字(此字好得很),挂到额头上。凡是不应该贪恋的境界现前,都知道这是我的汤锅炉炭(比喻下地狱)啊,那就绝不会如飞蛾扑火,自己找烧死啊。凡是份内所应该做的事,就认为这是我出离苦海的慈悲航船啊,那就绝不至于应该做的还要谦让,见仁义的事不管啊。这样一来尘世的境界就可以作为入道的因缘,何必要断绝尘缘,才能修道呢?其实心中有主见,不去随境界转,那烦恼就是解脱。

  所以《金刚经》总是教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执着能度众生的我,所度的人与众生,包括所得的无余涅槃的寿者相,才是真正的行菩萨道。如果执着有个我是能度,众生是所度,以及无余涅槃的所度的法。那么虽然度众生,实际上对于一乘实相的道理,不能相契合。因为不明白众生本体是佛,佛性平等,妄起凡圣的分别,结果是把无为的利益,变成有为的功德了。何况玩乐享受的贪恋会随时发生呢?(增广文钞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书摘一百二十八

  如歌利王的割截佛陀前世忍辱仙人的身体,后来歌利王成为最初得到佛陀剃度的弟子憍陈如。这种好像太虚那么大量的大菩提心,怎么可以用凡夫的小知小见测量。必须知道没有证得无生法忍的凡夫,心中是应当仰慕菩萨之道,但做事应当依凡夫的常理,否则对于住持佛法,就可能有妨碍。如果没有证到无生法忍,就不住持佛法,也不适合学菩萨的能舍头颅眼目脑髓等。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不堪忍受,对自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凡夫必须按凡夫能做的去做,就可以啊。(增广文钞·复黄智海居士书)

  书摘一百二十九

  今天的人体质多数是单薄虚弱,所以不要随便仿效古人。有人总是好图虚名而过分苦行,那反而对于修道对于自身,都没有利益。佛法的真益,要在至诚中得,不是做一个场面,就能成事了啊。(文钞三编·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书摘一百三十

  世上有很多不自量力的人,往往把菩萨所做的事,直接当作自己能做的事。而不知道自己在苦海中还没有出来,怎么能救所有苦海中的人?(文钞三编·志梵居士书三)

  书摘一百三十一

  如果是普通人,那也不必要他研究遍所有深奥的经论,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往生西方净土就可以了。这样的人不放弃在家的事业,而又修出世间法,虽然好像平常无奇,而他得到的利益却不可思议。这是因为愚夫愚妇,懵懵懂懂念佛,就能暗暗达到佛智,暗暗符合道妙,比什么都懂的大通家的反复思量,整天在分别中乱想的人,受益多多啊。所以愚夫愚妇念佛,容易得益;大通家能完全放下,也容易得益。如果只是在义理上猜测的人,就不得益,反而可能得病,甚至没有得益也说得益,那落入狂妄派里也是有的。(增广文钞卷二·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书摘一百三十二

  你既然没学问,但可以志诚恳切,早晚课诵,此外定时间念经(随自己身份)。至于念佛,能按时念也好,否则,一天中随便什么时候,不分行、住、坐、卧(卧当默念,不宜出声),总是以念佛为主要的事。但必须生信、发愿,求往生西方净土,千万不可求来生福报,如果求来生福报,就是破戒违法。因为念佛法门,本来是教人求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你既然念佛,不求往生西方净土,又要求来生,是不遵循佛的教导,而这是佛教人必定要遵守的法则,你不肯遵守,所以是破戒违法。如果今生还有修持,来生一定有世间福报可享受,一旦享福,必定要造恶业(今之世道,乱至如此,多半是前生修痴福者,所酿成耳),既然造了恶业,那后来的苦报,不忍心多说啊。我这些话,听不听随你,以后不许再来信,因为我年纪老了,不能应酬了。(文钞续编·复传德师书(民国二十年))

  书摘一百三十三

  某居士去年去世了,他先前妄发大心,要在这世间度人。民国九年(1920年)来到普陀山时被我呵斥,似乎转变念头了。他去世后,他儿子传来讣告,说是睡了三天,不吃饭不说话就逝去了。看这样的光景,好像不是往生西方净土的样子。所以要求往生西方净土,应当放下这个世间,并且放下过分的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这必须自己是菩萨才可以。如果自己还是凡夫,就想担任这样的事,不但不能度人,也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都是得了这种病,还要认为那是有大菩提心。须知这个心先求往生才有益,不求往生,必须是菩萨才可以,否则为害不浅。)。过分的狂妄心,是真修行人的一大障碍,不可不知。再说某居士的为人,太过于好名声,所以他所写的书,全是模仿佛经的口气。他以凡夫境界随便滥充圣人的罪过,特别不轻,所以宏法的功夫,得不到实际效益。百年的时光,瞬间就过去了,希望你们专心致志在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上,而某居士就是一个大大的警策啊。(文钞三编·复潘对凫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三十四

  人生在世间,不可以无所作为,但只是尽自己的责任,决不要在尽责任之外,有非分的想法。士农工商,各管各的业务,作为养身养家的根本,然后随缘分随能力执持佛号,决心求往生西方净土。凡是有能力做种种善事,或出钱财,或用语言,作为赞助,否则就发随喜心,也是属于功德。这样培植福田,作往生的助行,如顺水扬帆,再加上人力划船,那么到达彼岸,不是更快吗?

  腊月三十日,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比喻人生的最后时刻)。倘若预先没有准备好,那么债主怨家,成群的来纠缠,哪里容你躲得过去?临命终时,就是一生的腊月三十日啊。倘若信愿行三资粮没有准备具足,贪嗔痴恶习还有存留,那无量劫以来的怨家债主,统统来逼债追讨,哪肯饶你?别说不知净土法门的人,无可奈何,只好随着业力转生下一世,即使知道净土法门而没有好好实修的人,也是这样的结果,被恶业牵向三途(地狱饿鬼畜生)六道中,永远轮回去啊。想要求出离苦海的关键,只有念念都怕死,怕死后堕落到三途恶道。那么佛的念力自然纯净,净土法门自然能成,一切尘俗妄境,自然不能干扰正念啊。(增广文钞卷二·复宁波某居士书)

  书摘一百三十五

  念佛必须善于发心,心为修持的主导。心如果与四宏誓愿契合,那么念一句佛,做一件善事,功德无量无边,何况身口意三业,总是以念佛利益众生为主呢?心如果只求自利,不愿利人,所做的事虽然多,而所得的功德却很少。要是再加上损人害人的意图,以及自夸自傲的心,那所念的佛,所行的善,也不是完全没有功德,但实际在百千万亿分中,仅仅得一分半分,而那恶念的罪过,也更不少。所以修行人,都必须善于发心,不只是念佛人啊。(增广文钞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书摘一百三十六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的意思,是念到相应的时候,虽然常念佛,完全没有“起心动念”的感觉(没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就不念了)。虽然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者是忆念,所以说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啊。无念,不可认为是“不念”,无念而念,是说没有起心动念的念相,而又念念无间。这种境界,很不容易得到,不可以随便猜测以为得到了。

  人必须各守本分。你上有祖母、父母,下有小弟、妻室,而且职业极有空闲,最方便修持。不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用功,而妄想要出家修行,你出家能有这样的好机缘,专心修道吗?你不知道出家有出家的事,谁能够什么事都不管?就如我这样没什么事的,也是一年到头总在忙,没有闲暇专心念佛,何况其他人呢?希望你随缘分随能力修持,不要有分外的想法,那就很幸运了。(增广文钞卷二·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五明学佛网:印光大师       净土法要)  

 净界法师: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 

 楼宇烈教授:略论印光大师的念佛法门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老年人的学佛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佛家养生之道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你有烦恼吗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论佛教解决人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世界就是你自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走向生命的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漫谈从生死解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