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人间天:读经什么时候适合看讲解?


   日期:2017/6/1 15: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问:念经的时候,不懂它的意思可以吗?应该这样表达:就是直接念,不去思维它的含义,我读经最早是因为被一些佛经的优美文字给吸引了,只懂字面的意思,但是那些深一点的义理就无法知晓,然后每位法师的解读好像也不大一样,不知道要看谁的。

  老师:读经的部分学问就大了,这就不是几句话说清楚的事情了。一般来说,在读经的自然过程中会出现读不懂的、读的略懂的、大体明白了、乃至继续深入发现一点也不明白的、到最后慢慢有点点明白的种种过程。

  我在最开始读经的时候,那个时候已经是接触佛教很久后了,大概快十年了才能读经,或许各位不知道,我当时的业力很重,读不下去的。读几页就困的不行不行的,于是就睡觉,而且根本不懂是在说什么,当故事书看,看完还记不住都说了什么,哪怕读了几页,回头再看根本没有印象,好像都没读过一样,这种情况困扰了我大概四年。

  但是当时就在想:凭什么我就不能读懂经文里说了什么呢?我一直相信“佛经是佛陀讲法的记录”,佛陀自然希望每个众生都能明白佛陀的意思,不会设障碍的,那么我读不懂的障碍是哪里来的?所以这个过程,每个人可能不大相同,业力如我这样重的,也很少见的,不是我比别人优秀,而是我比别人业力还重。

  就在这种读不懂我也坚持读;看完了没印象我也继续看;困了就睡觉,醒来继续读,这样的过程用了四年左右。在当时能找到的经文里,大部分都看过了,还是如此困难,后来有一天读《无量寿》才忽然读明白一点点,然后翻出其他的经文一一对照,果然如古人说的“一经通,百经通”,可以用这个收获去放在其他的经文中,而且能发现其中的联系。且发现佛经真的是一致的、完美的,这种收获体验是和原先完全不同的。

  我对大家的建议而言,读经不要急于看注解,乃至如果能不看注解就不要去看。有一种读经的陋习,就是一手拿经文原文,一手拿某师的讲经对照来读,以为这样可以读懂。可是我说实话,这样做你只是在模仿,而不是在自己读,不是在自己感受,自己的体验是不可能出现的。

  讲解经文的部分,在什么时候可以去接触?在我们对经文已经大体了解;没有文字、句子、名词障碍了;并且对经文的显说内容已经很熟悉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已经没有角度深入了,需要抛砖引玉了,需要别人给你挖一下,你才能跟随进去。这个时候某师的讲经,才是最恰当出现的时候,因为我们读经已经很熟悉,对法师在经文中前后串联、内外牵引的等等讲法就会有理解基础。如果对经文的大体结构都不熟悉,这种情况不要看讲经,不是讲经不好,而是这个时候我们还没做好基础准备。

  读不懂,一是业力遮蔽。如我那个时候,这需要手段去消业。二是不熟悉。经文的句子、文字、名词都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可能读懂里面显说的部分?三是读到很熟悉的时候,感觉好像是从冰面溜过去,你能看到冰下有东西,但是没角度,没地方可以挖,没有地方可以下嘴,这也形成表面懂内在不懂的情况。因为这三个原因都可以导致读不懂佛经,要看自己在什么部分,自然要去落实的方法也就不同了。

  最后再说问题中关心的部分,某某法师的和某法师的不同,应该听谁的?

  如果我的意思你能明白了,那么我就直白点说:如果我们不能明白他们的不同点在哪里,这几个版本,可能都要暂时放下,还是因为我们的基础没有做好。我过去一再强调经文是九法界众生共尊共修的,是佛法埋藏的地方、是法门埋藏的地方、是佛法诸多利益埋藏的地方,我们懂一点是可以的,都懂就不现实。讲经是随听讲人的机缘而定,比如来的都是阿罗汉,那么佛陀就要讲阿罗汉怎么提升,怎么发慈悲心,怎么发菩提心,过去某佛某菩萨是怎么发这个心,怎么从阿罗汉过度到菩萨的。如果来的很多还是凡夫,那么佛陀讲法就要侧重于,怎么去从凡夫到出轮回。而如果来的凡夫中,好多还有种种贪恋,佛陀就要讲人间的种种苦、六道轮回的种种苦、乃至人天福报的事情。所以可能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因为听讲人的根基不同,所讲经文就不同了。但是因为每次讲法都有菩萨在场,所以佛陀讲法也不可能只面对凡夫,不提及菩萨要如何行进,所以一部经文的圆满,在于上到菩萨下到地狱,这九个法界众生都应该在其中寻求到指引。

  同时从佛示现涅槃后,所谓这些讲法的法师和大众的机缘不同、讲法的环境不同、大家的关注点不同,于是讲解佛经的时候,还会再做出二次的偏向。也就是根据听经人的情况来做对应的调整,这是每个讲法的法师必须要面临的情况。但是这对后人听讲就很难,因为我们不在那个场中,我们和那个场的整体情况是否脱节?这就不好说了。就像某法师在给不认识字的人讲、给佛教爱好者讲、给不信佛的人讲、乃至给信佛很久的讲、给法师讲,因为听众不同,就算同讲一部经,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

  再有就是不得不提的,因为经文本身很深,讲法者能体悟到其中多少,这就是硬伤了。也就是我这水平有限,虽然是老师,是幼儿园的;他那个也是老师,是大学教授。因为体悟深浅的硬件不同,自然讲解会有不同,这无可厚非。

  所以你问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你自己去读,慢慢去品,感觉到真的挖不下去、理解不了、就像从冰面溜过那种,再来研究听讲,至于和某法师有缘,能听到他讲解的这部分内容与否,这就是福报因缘的问题了。

  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读经       讲解)(五明学佛网:读经       讲解)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50~55)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50~5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30~3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20~2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0~19) 

 傅味琴居士:《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