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


   日期:2017/6/19 9: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因喜怒哀乐、人我是非而来的。里面提到很多病,一条条都是关于我们心理行为的毛病。

  “喜怒偏激是一病”,因大喜大怒或偏执自己的成见,偏见固执得厉害即是一病。尤其大喜大怒,肝就首先受影响,将来都是问题。

  “亡义取利是一病”,做人做事不讲仁义,对朋友不讲义气,光是图谋利害,这是一大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因为好色而不顾人伦的道德。这些病是讲人的病根所在,心理行为,属心理学范围,心理学是现在新的科学。

  我们晓得,今天世界上一切领导人,不论是政治上、工商业或社团的领导人,最重要的必须要研究心理行为,心理行为是今日领导人必修的课程。真正讲心理领导的人,就要进一步研究佛学的唯识与这些佛所说的心理病态,而且这已经变成最新的科学了。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样学问是新的,都是旧的,只是创了一些新名词,写了一些新理论,至少我看了觉得好笑,只不过换了一个名词,就蒙蔽了现代人。假如拿佛法所讲的这些病态来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尤其是研究领导心理学的必须要知道。至于讲做人修行,这里每一条都是戒条,应该天天念的。现在你们在座的年轻人,五十岁以下的大都不清楚,讲中国文化,过去我们小时候念书,最早背的是《昔时贤文》,我们七、八岁就念得相当顺口了,一辈子做人都用得着。

  其次,我们小时候念书,先背“朱子治家格言”,不但会背,像我所受的家庭教育,父母管得很严,再冷的天也要叫起来扫地、扫雪,手都冻得发肿,非做不可,所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硬是要做到。

  另外有一本书也很重要,每个读书人案头都有一本《太上感应篇》。换句话说,我们以前念这些书,好比你们现在念的公民道德的课,都是必须读的。……

  下面讲治病的药,“动静有礼是一药”,这一条太难了,动静包括很多,做人做事,处处有礼,礼还包括了合理,这是一药。“起居有度是一药”,就是生活有规律。“推分引义是一药”,推分就是说一个人要守本分,什么叫本份?人有人的范围,男人有男人的范围,朋友相处,讲话、作人、态度各有范围,超过了范围就是过份。过份了就容易出错,不要做过分的事,不要说过分的话,不要做过分的行为。做人做事要晓得自己的本份,本份就是立场;讲话、作人、做事都要有立场,不要任性乱讲话,一句话讲错了,没有办法改变。

  引义,引用义理,尤其读书人要合理,就是讲道德的义理。现在研究中国文化,中文底子不好,看过去似乎也懂,中国字嘛!怎么不懂?但是一考你就完了。……这些地方要注意,在座都是受过高等教育,文字不好,中国文化非常危险,这样搞下去,文化要断了。

  “虽憎犹爱是一药”,虽然我讨厌这个人,嗔恨极了,但是我总觉得他也是一个人,应该改变他,还是慈悲他、爱护他。这是治心病的一帖药,如果做到,每个人都有道德、都得长寿。我看世界上男女之间感情久了,或成为夫妇的,都在这个病中,须吃这个药。讨厌到了极点,不过,好久不回来又担心,走开了又舍不得,都是在虽憎犹爱中。如果扩充男女夫妇之间的心理,爱一切人,那就是大药了。

  “教化愚顽是一药”,这里所讲的“一药”是一件功德的事,功德是行为,功德成就了,才能证道、悟道。你们平常喜欢讲禅宗开悟,开悟那么容易啊?功德不成就,做人都不行,悟了干什么?况且你也不能悟,即使悟了干什么?悟了以后再去“误”人,那还得了!

  所以,有此机缘将《大藏治病药》这一篇影印发给大家,应该自己再抄写一遍,作为做人品性的标准,这也是学佛的基本。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疾病)(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疾病)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惟觉法师:面对疾病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蒋维乔居士:因是子静坐法 生命与呼吸、疾病的来源、疾病的 

 仁焕法师:疾病来自烦恼 

 宽运法师:佛教的疾病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