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怎样才是对待老、病、死的正确观点呢?


   日期:2017/6/24 12: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大家好:

  在本次节目开始前,先介绍一下人生苦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的方法。

  话说人生有很多苦恼,有些是人为可以撑控的,比如说:1、因过度贪欲;2、因过度瞋恚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而致痛苦发生,可以通过对事物的“无常、苦、空、非我、非我所”的正观思维,产生对金钱、名利欲爱淡泊的思想遣散欲爱,使之少发生、轻发生乃至不发生,使人生处于相对平顺、稳定当中。

  然尔有些痛苦,比如说“老、病、死”苦,这一人生根本性的苦恼是不以人们的意志可以转移的,人类无法撑控,也无法避免发生。这些苦是人生最大的苦,每人每刻都有发生的可能。古今中外无数聪明才智绞尽脑汁,发明了很多方法无一凑效。从世间的养生健身之道;采集仙丹妙药企图长生不老;再到修习得道成仙的炼身术,都解决不了“老、病、死”苦。既使是神仙他也有寿命,只不过比人多活些年头,寿限降临照旧发生“老、病、死”苦。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大家切记不要妄听左道邪说。

  那么做为一个唯物主义者科学观点来说,怎样才是对待“老、病、死”苦的正确观点呢?唯物主义科学观点认为:任何生命、事物有生必有灭,它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亦即是“生、老、病、死”。凡是物质组成的世界、事物、生命时刻都在变易当中,大的、明显的叫做变化;小的、不明显的叫做变易。由量变到质变,物极必反。凡是有质碍的东西,终究会变灭。既便是佛陀本人,他在住世时也曾明言“不久我亦将灭去”。

  所以当我们明白了这一道理后,会有个正确观点,当发生“老、病、死”事情时会坦然面对,在以后我们将继续探讨下去。下面让我们听一听先贤圣哲是怎么说的:

  第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诸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苦。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堪任断苦。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3经释文:如是我闻,一时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诉诸位比丘说:对于色蕴的存在若是不知道,不明白它的特性,是不能断灭喜贪的;不能离欲,则不能断生命之苦。同样于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则不能断苦。诸位比丘于色若能做到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断除苦恼。同样于受、想、行、识做到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有能力可以断灭生命之苦。

  时诸比丘听闻佛陀所说的道理后,满心欢喜,决定实践奉行。

  诸位朋友:

  前面说过“老病死”对于人的生命威协与恐怖,谁都无法逃过。如若想解脱它的恐怖威协,不受其苦,办法是有的,那就是要做到于五色受蕴要有正确的了解。

  首先知道事物的存在是无常、变易性,再下来于色要做审谛覌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思考分析。确实证明到它是变化无常的;追著它是辛苦、痛苦的;事与愿违一场空忙;想得到的得不到,既便是得了也是短暫的,不是人们先前想相中的那亇样子、那么长久;那么可心,甚或是你厌恶的事物不请自来。根本就沒有个“我及永久属于我的”事物存在,也就是说“无常、苦、空、无我、无我所”是事物存在的本质,于是乎就有了于色物不生喜贪、欲爱的思想。有了冷漠、断灭的思想,那么就要釆取断离的行动,若于色物有了行为上的断绝、思想上的远离,那么就做到了于色物的寂灭、清凉,于色物的得失、荣辱也就不生热恼了,于“受、想、行、识”蕴也是同样的道理,此时已经说明你心己解脱了。心解脫了也就看透了“生、老、病、死”也是“无常、苦、空”之法,根本沒有我及我所的存在,还喜个啥?爱亇啥?贪个啥?从此也就超越了“老、病、死”苦的恐怖威协,沒有痛苦之事了。

  世间上的“保健強身、长命百岁、万寿无彊”的想法、做法根本摆脱不了“老、病、死”的恐怖威协的。

  下面请看先贤圣哲是怎么说的:

  杂阿含经卷一第4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者,则不能越生、老、病、死怖。

  比丘于色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则能越生、老、病、死怖。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如是受、想、行、识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解脱者,则能越生、老、病、死怖。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4经释文:如是我闻,当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曾对诸比丘说,于色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心不得解脱的人,是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威胁的。同样于受、想、行、识,不知、不明、不断、不离欲贪,心不解脱的人,也是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威胁的。

  佛说比丘们,于色若能做到如实了知,学会明白掌握观察修习的方法。若能断、能离欲贪思想,则能超越来自生、老、病、死的恐怖威胁。诸比丘若知、若明、若离欲贪,心得解脱的人,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威胁。以同样的方法对于受、想、行、识也能做到若知、若明、若断、若离欲贪,心得解脱的人,则能彻底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威胁。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久見婆罗门,逮得般湼槃。

  一切怖已过,永超世恩爱。

  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春风暖阳中,轻松愉快的渡过每一周!

  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苦恼       修行)(五明学佛网:苦恼       修行)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