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对治脾气嗔恚的几个方法


   日期:2017/6/24 14: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云:“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如果众生多于嗔恚,能恒常恭敬的念观世音菩萨,就可以离开嗔恚。

  本句经文的字面意思很明确清晰,如前一句离欲是一样的结构,也强调了常念和恭敬这两个点,那么到底怎么念才算是念?

  1.众生平等,如果去除驾驭他人的想法和行为,就能减少因心念不平而产生的嗔恚

  先说一下嗔的部分。嗔恚是三毒之一,虽然怎么排都不在前头,可是贪嗔痴三者却是铁三角,但凡能发现一个,另外两个必然存续其中,仅是看得到与否罢了。古德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可能生个气,发个小脾气,我们觉得也没什么的,但是对修行而言却是很大的事情。比如我们同某人谈话,话不投机半句都说不下去;如果觉得说不下去,找个机会离开就好,不必继续说的;非要去说,又要让人接受,这就是自讨苦吃了。

  佛教当时在古印度倍受打压诽谤的原因,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义上有多高深、令外道多难堪,而是佛教破天荒的提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观点,既然是有情众生,那么就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存在所谓的你高我低,也确实不存在所谓的你高我低。从较长的时间线上来看,根本就没有所谓的高低,这一生投生权贵,某一生就可能卑贱如泥,这一生倥偬叱咤,某一生就可能如奴如婢,那么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只是我们在这个时间点的剖面上看,发现有众生在高处,有的众生在低处的,有混的好,有过的惨的;如果多看几世,真的这个高低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这些起伏的生死、高低的交替,放在无量劫的轮回里,真的就没有所谓的起伏可谈。亦如我们看到的光线是以波子、粒子的两种形态出现的,我们即看不到光的波动性,也看不到光的粒子性,但光线不是平直一条线传播的,只是光速太快,以肉眼无法观察光的运动状态。同样道理,如果把光粒子的波动性,当成每一生的轮回中表现的高低错落,那么放在光速下,也就等同于从无量劫来看生死轮回,又哪里有真正的波动起伏呢?所以众生是平等的!既然平等,为什么你就要顺从我?为什么我就要驾驭你的思想或者行为?

  正是因为在这个基础观点上,我们落实的不够好,所以才会有驾驭他人的想法和行为,才会有让某人如何如何的想法意图。亦如我们同众生的沟通,并非是我们强迫众生一定要往生极乐或者按我们的意图,如果当初遇到众生,我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恐怕早早就被众生打服服的了。好说好商量,你乐意离苦得乐,我愿意分享方法;你愿意亲近佛法,我愿帮忙;你愿意出离当下的境界,我愿意随顺你的善念。为什么不打架啊?因为我站在你的利益点在考虑问题,你有什么理由和我开战啊?我在想着你的利益怎么获得啊,你和我打,是啥情况?谁会自己和自己做对?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着帮助你,而且帮助的深度、高度、长远度都超越你自己能驾驭的范畴,有什么可能会同他打?亦如佛对众生,众生为什么要诽谤佛啊?只是不知道佛要帮助他罢了。所以我们学佛是否也要这样落实啊?众生都是平等的!我们明白了,怎么敢去要求谁啊?最多就是建议、商量、劝解;如果不听,那就要随顺他,不能强迫他。亦如之前说,某人做了种种恶事他下了地狱,他这样做是对的;如果你去劝他:做如此恶事当落无间地狱!他会以为我们在咒骂他,因为他不信因果,不信善恶有报,不信轮回,不信六道,所以他要亲自以身试法,要自己亲临地狱才真的能打破这种强烈的邪知邪见,通过入地狱受种种惩罚来破种种邪见,这没有错。

  有的人修学种种外道之法,他没有错。因为他的愿念和对应的行为是配套的,就算口上说我想去什么地方,但是行为却是另一样,轮回的时候看嘴说的,还是看他实际行做的?这就如很多人在喊:我要去极乐啊,我要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么好,谁不想去?可是我们平时真的觉得娑婆就那么难熬吗?真的就觉得在娑婆的生活度日如年了吗?可能还和娑婆的种种很暧昧,那么和极乐的种种就稍有距离些。

  因为不能理解众生平等,才会有驾驭、凌驾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这就有了高低之别,也就有了轮回的实质。到底什么是轮回?就是来来回回、起起落落,我们的心念不平,就会起伏不断;我们的心念里又同这娑婆粘连不清,这就是来来回回。所以你对娑婆还有贪恋,哪怕一草一木也是生死之所由来,你对任何还有高下之别,就是起伏轮转之势。

  2.使自己的心念从贪嗔痴中转出来贴在觉正净上的两个方法,转化脾气嗔恚

  理解了这些,我们想一想这个脾气嗔恚,怎么发得起来?有一句话适用于任何我们忍受不了的情况,就是:这些都会过去的!于是好的也会过去,你俊美皎皎会过去;你落魄难支也会过去;你财富倾国会过去;你眼波倾城也会过去,好的不好的,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你所拥有的一切,快乐悲伤都会过去的。因为这些都是不长久的,所以为那些不长久的东西发脾气,这很不明智。就像天上来了一片云彩,遮挡了星月,我们就且歌且舞,这真的有意义吗?嗔很容易,但是嗔的结果很难收拾,一念的容易,对应百万的众多。各位思维,这可真是:因微而果卓,因小而果巨。嗔对自己本身是一种伤害,对他人也是一种伤害,对环境也是如此。就像新闻报道了一个案例,某人为了报复,点火烧仇人东西,结果死伤众多。这个火就把自己烧的嘎嘣脆孜然味了。这是把嗔毒释放出来了,就像这个人浑身着火一般,谁靠近他都不舒服,看着就想远远绕道走。

  怎么对治?经文给出的方法还是念菩萨,对应心法是恭敬,对应的行为是常念。当我们脾气炽盛的时候,想着观世音菩萨一袭白衣,清静淡然,衣袂飘然,不执不住,手中净瓶,八功德水充满,其水凛冽,清凉柔软。能这样念菩萨脾气还好吗?还有脾气吗?

  之前分享过一个简单观法,就是当自己脾气起来了,马上念菩萨:想着观音菩萨手里的净瓶,慢慢倾倒八功德水,滴滴洒在头顶,流淌而下,全身都在八功德水的包围和冲洗下,火气顿消。只要你能做得了这个观法,火气绝对会秒灭。当我们想着菩萨的庄严,菩萨的清静,菩萨的自在,菩萨的平等柔和,此刻的心已经没有在发脾气上了。就像这时灶口里虽然有火,但是我们在思维忆念菩萨,这个火就算可以很大,只要你不离开忆念菩萨,我们没有为灶下的火续燃料,这个火一定会消减;注意力投放在观察菩萨上略长一点,火因为没有燃料必灭无疑。

  所以这一刻会用心,就是贴在菩萨上。我这着火了,就心心念念是自己着火的事情,念头都转不开、推不开,这个火只能是越发不可自控。这和生死是一样的,我们总在想着自己的那点贪嗔痴,生死就会捆绑我们如死猪一般。如果从投心在自己的贪嗔痴中转出来,贴在觉正净上,就是会转了。只是需要练习,需要敦促自己落实方法,让方法在对治问题上,而不是存在记事本,或者可有可无的什么载体上。只有你掌握了,会运用了这个方法,它才是你的;不然就算听了千百遍,也不是你的,也不得其用,不得其利。佛法可以焕发力量,就是要把方法用在自己身上,才会有切身的感触:哦,原来是这样的!这个时候水凉水热,外人岂可道也?你自己才能知道啊。

  3. 以恭敬心恒常忆念观世音菩萨,佛法僧三个角度契入进去,对治脾气嗔恚

  亦如本句经文,我们是否对自己的脾气有信心啊?是否能避免,百万障门开的结果啊?是否能避免功德林被焚的结果啊?是否能避免害人害己的双输结果啊?是否能免八万劫护法不临的局面啊?因为我们是凡夫,对此可能没什么信心,所以才更需要学佛啊,才更急需获得真实有效的佛法的帮助。但听闻到了,能否马上落实贯彻在自己身心上呢?

  佛教说的这个念字,从始至终就不是我们现在这种叨咕叨咕絮叨的意思,不是豌豆射手那样一个接一个的喷,那只能叫做絮叨叨,不叫念;所以常常要加个忆字,来让我们明白忆念才是真念。于是恒常忆念观世音菩萨,以恭敬心,可灭诸有苦。这个忆念的难度比叨咕念低很多,因为贴到核心处,是直接占领心头阵地,而不是跑到嘴皮子上;只是我们用叨咕念的形式,提醒自己用心想着他、念着他、忆着他、思着他,这样的念才得大利益。

  怎么思?怎么忆?怎么念?以佛法僧三个角度契入进去,最低层面是念僧,把佛菩萨当成一个比丘僧来念,我们心里想的是一个比丘的样子,仅是这个比丘是某佛某菩萨罢了。

  我们现在普遍用的念佛的方法,都是念比丘僧的形式,把佛菩萨当成一个人物来念了。既然是人物必然有对应角色,只是名字不同罢了,这种念可以方便入手,比如我们知道观像念佛中提到“佛的三十二相”,从头顶的无见顶相,到脚下的千輻轮相,一个一个地观,一个一个地想,这是在念一个佛的样子,就是以相在念佛,以比丘相在念佛。在念僧上继续进一步,就要去思维此尊佛菩萨的种种行德、种种事迹、种种对应的身份、言行等等。比如一念阿弥陀佛,就想到在极乐世界巨大的树下,阿弥陀佛坐在下面为于会大众宣讲法要,其中听法的菩萨海会云集,听法的罗汉也是层层叠叠坐满虚空,这是在念佛的身份和言行。

  从念法的角度来说,阿弥陀佛讲了什么啊?我们要想这个了!于是念观世音菩萨,那么观世音菩萨讲什么了?我们熟悉的是《心经》,熟悉的是《耳根圆通》,这都是观音菩萨自诉的经文,可是这都太形式了,到底他讲了什么样的法,真的落在我们心里了,让我们一提观世音菩萨就能想到他说了这样的话?我们很难上到这个高度,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到底讲了什么。

  《普门品》涉及到三十二应身,在《耳根圆通》里说得更仔细些,因众生有什么求,菩萨讲对应什么法。若有众生当脱其轮,菩萨为其讲法帮助他脱离当下的境界。于是如有众生当以佛身得度,观世音菩萨现佛身为他讲法,可能并非这个众生真的需要听佛讲法,而是他就信佛,不信别的,所以除此之外的三十一应身对这个众生没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因为如此执着,所以菩萨的广大救度,我们只能适用一小条。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形态能激发、度脱我们呢?所以千万不要说:如果佛住世,我肯定去随佛修行!千万不要这样说,因为很多圣人住世的时候,也没见大家像疯狂粉丝那样围追堵截。于是我们当扪心自问,到底我要解脱什么呢?到底我要学到什么呢?于是我要学个善法,那么世间善人可为师矣。

  因为在念法的层面,我们就要落实在解读经文里了。经文读不出味道,菩萨讲了什么?就算满篇都是菩萨亲口说的,但是我们也依然不知道菩萨到底说了什么,这就没办法落实念法了。所以读经,会读经,读懂经文,在扩充念佛手段心法上,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的问题。你如果明白了菩萨在讲什么法,那么就有了念菩萨僧和念菩萨法两个大的契入点,就不容易疲劳,更容易落实恒常忆念,也才能更大几率的获得经文提到的种种利益。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50》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观世音菩萨       离嗔)(五明学佛网:念观世音菩萨       离嗔)  

 益西彭措堪布:称念观世音菩萨,即能远离YIN欲的道理很深 

 腊月十八(今天)持全日斋,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十声,三拜即可 

 印光大师: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文与“求子三要” 

 一位师兄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成功戒除邪YIN恶习经历分享 

 印光大师:女人临产应念观世音菩萨 

 印光大师:极危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最有感应 

 梦参老和尚: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宣化上人: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消灾罪灭 

 多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能远离愚痴 

 广州空难幸存者亲历念观世音菩萨得救的奇迹! 

 净土法门法师:一生专念观世音菩萨,临终时观世音菩萨来接引 

 近刚法师:吃生鱼子的现世报 诚念观世音菩萨看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