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若无因缘,何以相遇,若无相欠,怎会相见


   日期:2017/7/7 15: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和众生到底是什么关系?当形成一个所谓的我时,也就必须形成对立的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了,有了一个我,就要有一个对应的你;若没有你,也自然不需要这个所谓的我;有了我,产生了你,就产生了人类的相,也就产生了非人类的相,于是四相俱全,都从有我相而起。所以学佛的很多法门是要破我相,但这对现在来说也很高,咱们暂时不以破我相为基础看待这个问题,还是保持这个所谓的我相,来探讨和其他众生的关系就更容易贴合大众。

  以这个所谓我为主观的生死观察对象,其他一切众生就都是和这个所谓我有各种关系交织的,就像我们在这一世的生死,有亲人、有朋友、有同学、有邻居,和他人有着种种的关系,这些关系不外乎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批戴的角色有三大种关系分别是:怨亲债主、六亲眷属、有缘众生!也就是说,我们的某个怨亲债主可能是如上四种关系之一,我们的某个六亲眷属也可能是四种关系之一,同样与我们有缘的各类众生,也不外乎这四种关系,这样一算就是十二种了。于是当我们面对的某个众生,可能这十二种关系都会有,从横切面仅此一生来看,当然不会那么复杂,但如果把纵贯线无量生的轮回生死算进来,我们和某个众生历生以来,以种种形态接洽了种种缘分,促成了种种业果循环,无外乎这十二种情况。

  只是在其中我们能发掘哪一个关系?哪一个关系的因缘成熟?如果我们同怨亲债主的被报恩的因缘成熟,虽然他以怨亲债主的面目出现,但是他对我们施加的干扰却会促成报恩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恶缘等于善缘,等于增上缘。而和我们接触的众生,不都是这样的因缘成熟,有的确实是讨债的因缘成熟,我们也要反其道而行,因为在我和彼众生间可能是十二种关系并存,在他看来恶缘先成熟;我们也要知道肯定会有其他的缘分在的,如果能及时的发现并挖掘出这层关系,恶缘就会有机会化解、有条件化解、有契入点化解。所以一切怨亲债主最后都会合于一处,都是我们宿世以来的亲人。再陌生的擦肩而过,都是累生宿世后的久别重逢。只是双方拿着一个业力做见面凭证,是讨债的业力?还是报怨的业力?不管什么业力,都会促成见面的结果。

  过去说:善缘恶缘都是缘,恶缘是生死牵引,同样善缘也一样是生死牵引。不同之处在于怎么处置对应的缘分,能合理规划引导归于正路,什么缘分都可以是解脱生死、出轮回的缘;相反,如果随顺执持的业力,就生死无尽了。这个道理我们懂得了,就要想一想:我和众生无量劫来接洽了各种缘分,无外乎是以亲人的样貌上演了恩怨债务的瓜葛!明白这个道理了,哪里还有怨恨?都是因果之下、业缘之中的,再把因果循环的道理纳进去,就更不应该有怨恨了。在因果循环下你伤害我,我得势后会报复你,等你得势了又会来伤害我,没完没了的互相伤害,都不肯停手,那就抱团在轮回里滚雪球;最后想抽身离开,发现这种牵引的恶缘已经深入骨髓,难以自控了。于是你见了他就莫名其妙的烦啊,恼啊,不开心,杀心沸腾,怨恨绵绵;看到他就喜啊,爱啊,目不瞬,不舍刹那。

  当我们认识到这层后,其实我们和众生间的关系就应该更清晰了,原来都是好孩子,后来玩玩就一身泥,于是你不认识我,我也装作不认识你;当几次更迭了假面,就算想认都不敢认了,当成一个陌生人,凭借宿世的业力,互相吸引和招感着,于是看着好像是和一个陌生人的新接触,其实是和老对手相遇了无数次。

  要化解这些,需要十二种关系合一,不管是什么关系都是有关系,就如文殊菩萨的愿一样:你咒骂我、诽谤我是和我有缘,当度你同出轮回!有关系就是有一个施加影响的线索凭证,只是我们很多时候是被动地被众生施加影响,而我们主动施加给众生的影响更多是混乱和泛散的。

  就像那日坐公交车,看到一个老妇给带孩子的年青妈妈让座,但是年青人觉得自己身体还好,不肯接受让座,为了孩子的安全,让老妇抱着自己两岁左右的孩子。我看到后就在想:他们(老妇和孩子)是一个什么关系呢?就算现在相遇,他们还穿了相同色系的衣服,好像是亲子装一般。那孩子和老妇很亲昵,真的就是久别重逢一般的温和。而另一边两个不同站上车的人挨着坐,虽然穿着不同,年岁差别很大,表情不同,看得出受教育家、庭背景等等都有巨大的差异,可是他们的面相和神情却那么的像,就像失散多年的双胞胎姐妹一样。

  我们学佛当然不应该沉溺于在世间找亲戚,不要被过去的关系影响了现在的关系;但又不否定过去的种种关系瓜葛,而是承认和接受。但现在已经是现在了,时光如此、空间如此、环境等等如此,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你和他了。最后要通过种种的关系把这一系列的相关众生,尽最大的可能送走,利益他们,或者留下利益他们的线索和凭证。当他得度缘分成熟,自然会有佛菩萨施与救度,所以带他走上一程,哪怕是领着他的神识念上一句圣号,沐浴一秒佛光,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凭证。依靠这样的因缘,在合适的时候自然会萌生芽苗,得到浇灌和耕耘。

  因为我们也是轮回中的众生,虽然学佛了,虽然听闻法义,只要没破五阴境界,就依然还是轮回众生;所以要兼顾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菩萨当然可以全身心为众生服务,因为他们已经超越生死,没有执著分别,不会再跌落生死,不会再随业力被动迷茫的轮回,所以他们可以在无我相的基础上施展救度;而我们没到这个境界水平,这一死要凭业力牵引生死,那就不自在愉快了,所以我们暂时无法启用纯粹菩萨的那种方法,就算在救度大众时领悟了无我相,这种机会并不大的,所以要找到合适自己的。

  这就逼迫我们要考虑在救度他人的同时,最低要保障自身的安全。如果救一个搭一个,这种救都是低效的,诚然社会需要这样的风气带领,可是也不免会落入另外一个方向:如果救人的人都要付出性命,在身故后得到嘉奖和点赞,世人真的敢学习这样的榜样吗?我们也一样的,想帮助众生、利益众生,但是如果要搭上其他众生的性命,这样救度的意义又何在呢?如果搭上的是自我的性命,愿如此,结果如何,自己肯承担,但被人一传“学佛都要杀身成佛”,这就给佛教抹黑了,让大众更难亲近奉行了。所以智慧的救度众生,多是那种救完了全身而退,乃至痕迹都没有的。

  自我保障的方法和意识是我们要有的,是不能丢的,所以在平时把功课做好,做扎实,三位配合坚持好,在自己不丢保障的前提下,尽更大力量救度众生,这有什么不好?非要搞个你死我才活,这不是佛教大路。我们面对一切众生,不管他们凭着什么样的业力而来,终究可以借助这一层关系化解并引导救度他,这就是大乘的一转,如《法华经》的精髓一般,你转得过来天地开阔,转不过来就被压制在轮回中。

  当十二种关系一个一个的排摆在前,我们略抽取几则片段就可以和众生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和沟通,并加以净土往生一路的引导和辅助,这个大乘就走的风生水起,也自然可以平步青云。所以阿弥陀佛的接引大愿,不仅利益了无量众生,更是对落实大乘的行者有莫大的利益和方便。这一系列的方法抓握住,精髓理解,灵活运用,没有什么结是解不开的。当然也需要对方愿解,他不愿再受苦了,就什么都好说。有些众生不肯谅解,是因为不知道随后的生死依然会有更深重的苦难,如果这些来龙去脉都清晰了,谁看到未来的苦难不想早点脱离?你是什么样的,你周遭的众生就是什么样的,所以为了他们能早日离苦得乐,你要早日清晰这套系统方法,你真会了,他就真懂了,结也就真的解得开了。

  今天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普门品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缘份       因果)(五明学佛网:缘份       因果)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