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你忘得了过去也许也会体会到空性


   日期:2017/7/9 22: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是只有佛教裡面才有无常,懂得鑑古知今和观察周围环境,心思稍微细腻的人,其实也可以从生活中体察到世事的变幻与未测。秦始皇当年其实不可一世、气吞山河、纵横天下,铁蹄踏遍大江南北,当他做着皇帝春秋大梦的时候,他可曾想到草莽出生的刘邦早就蠢蠢欲动。曹操如果不是生性多疑,他的才智魄力,三国之中没有人可以出其右,但是由于一次的大意差点受人谋杀,造成了他日后连六亲都不信任的个性,也因此断送了大好的前程与皇位。这个世界上,可曾有人可以拥有超过二十五亿万人的粉丝和信徒愿意永远的追随他至今不坠,但是,谁曾想过,在他传奇的一生却很年轻的在三十六岁的英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可见这人世间的一切没有什麽是可以预料得到的或者是你可以任意掌控。

  很多学有专精的大师或历史学家,有时和我聊天时也讨论到在他们所研究和体会的史册之中,无论多麽功业彪炳的皇朝或不可一世的英才,始终最后也黄土一杯,走上中阴的道路。因此他们转而研究宗教,特别是佛经,很多人对金刚经情有独钟,特别是作学问的人,最常和我提问的也是金刚经的内容偈语居多。其实,要让自己横跨内心世界的时空和免除内心对生死无常的恐惧不安,《心经》与《金刚经》真的是佛陀最好的开示。《金刚经》其实很多人误解,以为是很抽象、很不切实际、空来空去的文字游戏,事实上,生命的秘密和超越生死的真理就在这其中的诸多四句偈当中。

  就以「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来说,它的意思是要世人不要太执着内心和外境所在意的一切境界和需求,并且藉由外境体会出世间万法,最后无非都要归于空性并且从真空中悟出妙有的智慧。以外境上来作比喻,我们的心所看到的现在的这个物质世界,也就是地球,试问它是真实存在的吗?如果你说是,数百年前的古人如今安在?他日的汴京,繁华的长安,盛唐时期,洛阳龙门,笙歌不坠,薄海欢腾的盛况,如今也成怅然的追忆,只能从诗歌平仄中体会馀韵。所以,他能风华再现吗?若不可以,那请问它的存在怎麽确定?你说它空,它却又有历史和古蹟佐证。就拿我们的心做比喻,你的心是存在的,还是不存在的?如果你的心是存在的,你应该有办法让所有的万境存于一心,可是为什麽却又过眼成烟呢?你可以把捉的是什麽?其实什麽都没有。心有时候可以在上,有时候可以在下,有时可以在左,有时可以在右,重点是,你眼睛所看,心中所想,也都只是暂时的场景与到手成空的现象而已,所以并非真实。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将只是存放在你生命记忆库的资料而已,所以因此没有什麽需要去执着的。如果可以从「凡所有相皆虚妄」这句话去体会,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并看清楚生活周遭所发生和经历的一切事、一切相,但是不会被所发生的一切事物所干扰到,这个叫「无所住」。同时也不会被所看到、所用到和一切所吃的觉知影响到内在的清淨,继续练习下去,所不清楚可以全部清楚,所不明白的全部可以明白,这个就体验到所谓的「无相」,到达这个境界,所看、所思、所想一切都将是不一样的,因为你已经从「无所住」当中产生了真正的清淨心。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有感于世事的无常与变幻的莫测,最近常和一些新进同修谈论到《金刚经》中某些偈语所开示的片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空性)(五明学佛网: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空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结束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十章 结义劝学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九章 真、俗、空、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八章 流转还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七章 根、境、识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六章 业、果、作、受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五章 即相破法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四章 特究生灭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二章 即法破相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一章 标宗立义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6.愚昧、理性与智慧 

 赵跃辰居士: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5.习惯认识与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