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一个人真想修道,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


   日期:2017/7/30 10: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经》上讲:“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什么是空相?以佛教的说法,万事万物皆是空相,唯有空相是真相。修行人身体的漏不解决,心灵的漏不解决,是空不掉,达不到空相的。所谓的“漏尽通”,“漏”,一是指生理的漏;二是指心理的漏;三是指证量上的漏。

  “漏”的问题不解决,我们身体的元气不会饱和,达不到老祖宗说的“专气至柔,能如婴儿”。婴儿至柔,所以最敏感,心理感应最强烈,他和天地万物同一体,大自然的变化他随时可以感觉到。尤其是我们男同志这个色身——有漏之因不解决,想留下金刚不坏之身绝无可能!

  过去的祖师之所以能留下金刚不坏之身,就是因为身心的漏都解决了,四大在生前已经转化。虽然他们的四大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漏之躯,但他们的有漏之躯在生前已经被宇宙的一种包容力所转化和替代。众生都是从五谷杂粮中获得能量,而得道的人获得的是宇宙的能量,因为他已经达到天人合一了。

  出家人不练“吉祥卧”这个基本功,想解决身体的漏,绝无可能。修行最初的下手处就是练吉祥卧,再接下来才是禅定和心念的转变。我们身体有两个门户,如果你让能量从下面漏掉了,上面的天门就打不开,你的神识就出不去。什么时候你下面不漏了,上面才能打开,你的神识才能出去。所以古人讲:“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

  圣人是逆流而上,众生是顺流而下。顺则凡,逆则圣。多少年来我们的身心都是顺着走,所以始终是凡夫。什么时候你的身心逆着向上,你就成贤人了,再高一点,就成圣人了。

  在修行途中的人叫做贤人。达到果地,见到本地风光的人才是圣人。大自然在造化或造人的时候真的很神奇,既给你留下了一道凡夫之门,也给你留下了成圣之路,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按圣人的标准、圣人的要求去做,按圣人的步伐去行。

  我曾经讲过,修行的道路和悟道的过程,同物理转换的道理和过程是一样的。在没有得道之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人天福报。见到了自己的本性,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功夫。就如同当初梁武帝问达摩祖师:“朕建了这么多寺庙,有多少功德呀?”

  达摩祖师说:“你所做的一切皆是有漏之因,乃人天福报。”达摩祖师不会说话,但说的是真话。这就是圣人的风范,圣人只为真理活着。人在瞬间就会消失,只有真理是永恒的。达摩祖师选择了真理。

  当你选择了真理这条路,你的人生注定是清高的、清苦的、清淡的,你是没有办法入俗、从俗的。如果你想从俗,就痛痛快快、大大方方地脱掉这身衣服,这也符合道。如果你穿着这身衣服想从俗、和俗,你就违背了道,就会为自己种下恶因。世间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都有自己的道,你只要按这个行业的规则去做,就是在道中。

  一个人真想修道,必须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和目标。修行就像一趟旅程,只要不停地走,离目的地就会越来越近。所谓的“难”,也就是头三步,过了头三步,后面就容易了。尤其在我们生理这一关突破以后,心态相对来说就容易得多了。

  多少过来人都验证过修行这条路是真实不虚的,我们没必要对古人留下的观念和方法将信将疑。佛法是从“信”而入,“信”为敲门砖。只有当一个人虔信的时候,他才会处于无我之中;达到了无我,才能和他敬仰的人、有缘的事物相应和沟通。一个人最难的是相信他人,所谓的相信他人,往往是环境不允许,一旦环境允许,相信的永远是自己。除非你超越了,成就了。

  本来我们是发大心,发大愿来学佛修道的,我们都是乘愿再来的人。但是,在我们投胎的那一刹那,由于前世的功夫太浅,所以就迷了。真的,大家都是再来人,有的甚至来了十多次了,每次都穿这身衣服。

  因为当初的那个愿没有达成,为了了愿,所以我们轮回了又轮回。什么时候我们把当初的那个愿达成了,就不会再轮回了。但是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中,我们又不断地发了新的愿,所以就这样周而复始不停地轮回。圣人则不然,他会随缘做事,不会发无明之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修道)(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修道)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21.修道与降魔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陆、居家修道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修道须开般若慧 

 演培法师:部派时代的修道观 

 宋智明居士:禅观入门 五、禅的障碍与消除方法 初心修道中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生理与修道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二 自我反省就是修道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法与修道的区别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修道与观想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如何见道修道证道 

 成观法师:唯识三十论颂义贯 第五章 唯识修行五位 第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