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信愿法师:修行十大障碍(一)


   日期:2017/8/11 7: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弥陀要义】修行十大障碍(一)

  今天藉着大家念佛共修的殊胜法缘,师父来向大家报告《修行十大碍》。修行有十种的障碍,如果诸位将修行十种的障碍明白了、排除了,在修行的菩提道路,你一定走得非常的顺遂。

  修行从现在到将来,从因地到果地,从人间到极乐,有障碍比较好呢,或没有障碍比较好?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认为,没有障碍比较好。如果我们从现在念佛修行,一直到将来临终往生西方,一路修行的菩提道都没有任何障碍,那你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人,这样的人我想很少。师父要请问大家:如果你的菩提道修行有障碍,你希望障碍在平生产生,还是临终产生?平生,答对了!平生,我也是希望自己的障碍能在平生产生。再请问大家:如果你一生会有许多的病痛,你希望病痛在你平时发生,还是临终发生?平时!对啦,我也希望自己平时的病痛就发生,千万不要临终发生。所以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遇到障碍一定不好吗?遇到考验一定不好吗?遇到魔考一定不好吗?许多人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可能还没有建立正确的知见,遇到了一点挫折考验,就退失菩提道心。甚至知见观念错误的人会认为,我没有学佛本来平安无事,我一学佛了,怎么也生病了,家庭也不和谐了,工作也不顺利了,一切想象的不是那么样的好。如果学了佛之后,你人生反而有很多的不如意,对你而言,这可能是在成就你的哦。所以修行十大碍,对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好还是不好?妙协大师的这一篇文,很值得你深入探讨,依教奉行。

  我们念佛人,每天念阿弥陀佛的名号,目的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我们现在还在平生,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验,假如你没有建立正确的知见,或许考验来了,你就退失菩提心了。师父在教界一、二十年来,看了不少人念佛退失菩提心,看了不少人修行退失菩提心,非常的可惜。因为知见观念有所偏差,所以很容易被考倒。妙协大师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这一篇文,非常值得有考验的修行人好好的深思。师父看了这一篇文,前后看了好几遍,对于妙协大师的开示非常的赞叹。我有两句话对这一篇文的评论,这两句话就是,「文辞华美,义理深妙」,我们念佛人要不要好好的修心养性啊?要。我们念佛人要不要好好的断恶修善啊?要。我们念佛人要不要好好面对考验啊?要。如果你把妙协大师这一篇文深读几遍,体会了,了解了,依教奉行,师父跟你讲,你对各种的考验、挫折、横难,你不会受影响,你会在菩提道上勇往直前。不要说修行成就菩提,广度众生,就以世间的家业与事业而言,你也不能半途而废。夫妻两个人的感情,如果半途而废就是离婚了。夫妻一离异,这个家庭一定支离破碎,子女可能就不幸福了。如果你对于你的事业半途而废,你一定不能成功发达。所以无论家业、事业或道业,都不能半途而废。修学佛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我经常请问大众:念佛要念到何时?念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念三年、五年就不要念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常常讲菩提道是不归路,一走入三宝门中修学佛法,就不能停下来,就不能回头,不能不走啊,因为你半途而废了,你一定不能成就道业。

  妙协大师在《宝王三昧念佛直指》言:「其十种大碍之行今当说:

  一、念身不求无病,

  二、处事不求无难,

  三、究心不求无障,

  四、立行不求无魔,

  五、谋事不求易成,

  六、交情不求益我,

  七、于人不求顺适,

  八、施德不求望报,

  九、见利不求沾分,

  十、被抑不求申明。」

  妙协大师举出,这十种修行的障碍,很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一般的人修行,总是希望自己身体健康无有疾病。可是妙协大师教我们,念身不求无病。古德告诉我们,修行常带三分病。我要请问大家,你们要真心回答我,有病比较好还是没病比较好?你们回答非常的直接,没病比较好。可是妙协大师告诉我们,念身不求无病啊,到底是我们对,还是妙协大师对?你慢慢看下去,慢慢听下去,你就会知道道理啊。

  第二、处事不求无难。处事不求无有困难,无有挫折。我们遇到困难挫折了,我们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排除,怎么处事不求无难呢?妙协大师会不会讲错?不会的。道理你要深入的探究,你才知道妙协大师开示,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究心就是探求心性,当我们修心养性的时候,不求没有障碍,一般人遇到障碍了,一定赶紧把障碍排除了。犹如在马路上行走,看到石头挡在前面,我一定会把石头搬走了,可是究心不求无障,为什么呢?我们慢慢探讨下去。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修行不求没有魔考,佛陀的八相成道之一就是魔考。我们从因地到果地的人,在这一条菩提道路,或多或少会有许多魔难的考验,有时候考验自己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为什么?内心起烦恼,烦恼魔起现行了,就是在考验自己的涵养啊。有时候考验自己的不是外人,正是自己的家人。因为反对我们吃素念佛的,可能是我们的父母或儿子。所以念佛修行,如果有任何的魔考障碍,你怎么办?妙协大师这一篇文,正是对治你魔考最好的方法。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做事情不求容易成功。哇!你更会怀疑,妙协大师这样讲对吗?一般人无论对于自己的事业或者道业,总是盼望很容易成功。如果不容易成功受了许多考验,可能挫败了,投降了,半途而废。可是妙协大师教导我们,谋事不求易成,这个道理我们要明白。

  第六、交情不求益我。与人交往不求利益,一般世俗没有学佛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求自己的私利。如果与人交往对自己没利益,就不会想要去做。世俗所言互相利用,为了要做成生意,所以去广交朋友,建立所谓人际关系,目的不是要利益别人,是为了自己能够做成许多生意,利益自我,私心为先。妙协大师告诉我们,交情不求益我。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为人不求顺心如意,我经常会遇到许多信众跟我讲:师父!我最近不怎么顺利,我该怎么办?我有一个国小的同窗同学,他跟我私交很好,从读小学一直到现在,我们的交情很好。有一天他带着他的老板,来拜见我,我不认识他的老板,第一次见面,他的老板看了我是一位出家人,对我很恭敬,可是他为什么要来拜见我?就是因为他的事业遭遇很大的困难,我不知道他做什么样的大事业,不过我一看他脸上的表情,第一句话我就跟他讲:某某人!你的压力太大了。来!请坐,有什么事会让你这么样的愁苦?他问我:师父!你怎么会知道?我说:你一个苦字就写在脸上,任何人都看得懂啊。师父!我要怎么办?我就告诉他许多修学佛法的道理。所以你的人生有许多的不顺心顺遂,你要好好的自我反省,于人不求顺适,为什么妙协大师要这么开示?我们慢慢的探讨下去。

  第八、施德不求望报。施德就是施恩之德,施恩于人不求回报。一般的人有施舍对方,总是盼望对方有所回报。如果施恩于人,你只求一心一意得到回馈,你在施恩的当下,事实上就会产生许多的障碍。因为有求一定会产生障碍,无求才能无碍。

  第九、见利不求沾分。修行人对别人有利益的,一定会尽心去做,为什么?菩萨心是利他心,菩萨的心不自私。因为菩萨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设想。所以如果你做任何事情,都先为自己设想,对我有利益的才会去做,对我没有利益的就不想做,那么你的心不相应菩萨。见利不求沾分,这样的道理不难明白。

  最后,第十、被抑不求申明。被抑就是被贬抑,被批评、被诽谤不求申辩明白。当有人批评自己,不急于为自己辩白,当受了委屈不为自己申辩,不容易做得到哦。

  这十种的修行障碍,你如果能化障碍为无碍,你修行一定会成就。为什么妙协大师教导我们,第一、念身不求无病,第二、处事不求无难,第三、究心不求无障,第四、立行不求无魔,第五、谋事不求易成,第六、交情不求益我,第七、于人不求顺适,第八、施德不求望报,第九、见利不求沾分,第十、被抑不求申明,为什么妙协大师,要如此教导我们啊?道理继续看下面就能明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信愿法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信愿法师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