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慧远法师:出家人怎么解决性欲?


   日期:2017/8/17 17: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性欲不仅是出家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几乎所有的世间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很多人不敢正视这个问题,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篇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章,文章稍微有点长,不过读完你会收获很多。(建议收藏了慢慢读)——慧远

  01.佛家讲因果,凡事出现皆有原因,一旦搞清楚原因,就会向好的方向迈出第一步。对于如何面对性欲,以及性欲带来的问题,佛教有十分丰富的经验技巧。比方说,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按照这些方法应对,难题就会被化解。要注意次序。八正道很多人知道,但八正道的次序为何这么安排,很少有人考虑过。

  正见是修行的前提,如果误入邪知邪见,就会越走越错。随着修行程度不同,对正见的认知和体会也不同。正见是一切的根本。在正见之后,是正思惟。正见是从比较宏观的层面去说的,正思惟则是从微观的层面。

  正见说的比较大,比如三观,是属于正见的范畴,而正思惟,则指面对一件具体的事:你正走着路呢,一个美女来搭讪,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筹措应对,属于正思惟。是因为你长得帅,还是因为“我们来旅游钱包丢了,帅哥能不能请我们吃顿饭再给点回家的路费”,这些是一个层面上的,需要先认清楚,其次,还要背后有智慧生起,看清自己的贪欲在碰见美女的时候是不是滋长了,滋长到什么水平,会不会人家刚刚跟你说句话,你脑子里已经想到睡人家了。如果有,就要认清它的妄想本质。妄想不是说没有可能做到,而是说无论做到还是做不到,它都只会让你的烦恼更多,而不是更少。妄想是牵引自己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东西。

  但很多人喜欢妄想,为什么呢?因为妄想往往能带来现下的舒服,至于往后是舒服还是痛苦,就不去管了。如同《心经》里面讲的“颠倒梦想”一般,很多人还生活在颠倒之中。如果能永远安住在妄想带来的舒服当中,也很好,就像如果能永远沉浸在毒品带来的快乐当中,也很好,但毒品带来的不仅有当时的快乐,还有事后因为毒瘾发作而引起的巨大痛苦。妄想就是心理上的毒品。对妄想的依赖程度则取决于你练习过多少次,练习的次数越多,对妄想就越依赖。戒色贴吧里的一些人,已经到了无论看到什么场景都会产生性联想的地步。这就是不断串习的结果。因此,在妄想生起的时候,需要立刻生起智慧照破它。这种照破,就是正思惟。比如,“吃饭时知道在吃饭,走路时知道在走路”,乃至“生起时知道在生气,起贪时知道在起贪”。如果能当下就了知贪欲的生起是众缘和合,是无常,就是正思惟。正思惟越来越多,正见就会越来越坚固。正思惟越来越少,正见就会逐渐被侵消。这些不是“看见、理解、知道”的过程,而是“练习、巩固、印证”的过程。

  02.之后是正语。正语就是说正当的话。比方说,有人觉得老司机很潇洒,哪怕是小处男,也要装成老司机的样子,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开过很多车。为什么呢?因为内心把这看作缺憾,不能直视,又恐别人看穿,要竭力掩饰。一个人,黄段子讲多了,言语之间对别人进行性骚扰就很难避免了。甚至还会碰到欢迎他性骚扰的人,于是贪欲就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辗转增盛了。

  03.之后是正业。正业就是正当的举动。比如有人在早班车挤地铁时,故意要往异性身上挤一挤蹭一蹭,给异性敬酒的时候要以扶住酒杯别洒了的名义拽住对方手腕。这些练习也会让性欲辗转增盛。所以,解决性欲的关键并不在性欲生起的时候如何压伏它或者顺遂它,那只是扬汤止沸。而应当去研究它是如何生起的,需要哪些生起的条件,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

  性欲解决的关键在引发性欲的外缘上。在坐地铁的时候,在跟别人吃饭敬酒的时候,在看美剧的时候,乃至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不从这些地方用功,就是放逸。等到性欲现起呈现猛利态势时再去解决,力量就不济了,就容易做出违反道德和律条的举动。所以,修行的关键是以正见为基础,脑子里想的,嘴里说的,身上发出的一切,都是清静的,如果有不清净,立刻认识到,并拂拭干净。很多人不晓得在平时用功,就像请客做菜,不晓得要先去选购上好的食材,马马虎虎弄点烂菜叶子回来,想靠秘传厨艺做出好吃的,那就本末倒置了。

  没有正思惟、正语、正业,修行就是竹篮打水,性欲的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天天晚上回家抄心经、诵地藏经,看到别人朋友圈发自拍马上点个赞:“腿好白”、“有沟”,还想减少烦恼,不是自欺欺人吗。

  04.正思惟、正语、正业,其实就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意业是百法中的思心所,是动发胜思,要三业清净,首先得意业清净,所以正思惟排在最前面。发语要比动身容易,一般人每天造的口业比身业多,每天打架斗殴揩油的人不多,但每天讲话带口头禅,而且是坏的口头禅的人不在少数,坐电梯,走路,随时都能听到“我X”,“你TMD给我滚”,这些都是妨碍。一边要“日翻地球”,一边要“普度众生”,那是大妄语。

  05.有了正见,身口意三业清净之后,是正命。不要把“正命”和“正业”搞混,正命是正当的职业,正当的糊口方式,正业是正当的举动。正命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隐微而深远。人人都有职业病,而且很难察觉,除非你从一个行当跳出来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行当。每一个行当都有它的习气。比方说,你在演艺圈,看了很多狗血情事,自然而然就会觉得世界乱七八糟,不再相信有爱情上的忠贞。当然,这只是举例子,不是说演艺圈必然这样。或者你在公关圈,每个人都造妄语,有100万用户说1000万,不造妄语就活不下去。而且你发现周围接触到的人全这样,慢慢就以为整个世界一切人都是如此。上知乎久了,以为全世界都是老司机。玩陌陌久了,发现没有人不爱约炮。所以佛教讲,亲近善知识十分重要。不亲近善知识,善根就会一点点减少。正命的重要,在于它营造出好的氛围。

  06.之后是正精进。前边的条件都具备之后,已生诸恶令断,未生诸恶令不生;未生诸善令生,已生诸善令增长,这就是正精进。精进不是说,我今年要挣多少钱,我要先定个小目标,挣他一个亿。精进是具备了正见,三业清净,正命的基础上,走得更远,更扎实。这种扎实,就是不断地、反反复复地练习而巩固的。八正道在讲的时候,有次序,是逻辑上的次序,但在践行的时候,并不是说一定要意业清净之后,再语业清净,最后再身业清净。它既有次第,又是并行不悖、辗转增上的。

  07.前面六条,做得层次浅时,修行依然不会很得力,当性欲,或者别的贪欲、嗔心生起的时候,还是要费力去对抗,而且并不轻松。很多人不了解正见和三业清净的重要,放逸懈怠,出了家,犯了戒,又还俗,或者一边持戒,一边觉得受罪,欣慕世间的五欲,得不到法喜。但是,能做到第七条正念的时候,就开始有一点点不一样了。

  08.今天“正念”这个词挺流行,很多人学瑜伽,冥想,都强调正念。那个正念和佛教的正念还不太一样。佛教里,念是一种心所法,就是对于曾经串习过的事情,心不忘失,能够明记。为什么说业力很重要呢?你干过一件什么事,讲过一句什么话,如果它的作用比较大,比方说杀人放火抢劫诽谤,它就带在你的身上,重塑了你的性格,带着这些罪业,修行是十分艰难的,必须忏悔清净才可以。乃至有人骂人习惯了,让他不骂人,很难的。讽刺挖苦人习惯了,想去除我慢很难的。一个人善事做得多,再做善事就很容易。念的意思就是,曾经做过的事情能够想起。正念就是,做过的好的事情,对的事情,清净的事情,说想起来就想起来了,就像自己父母的长相,只要一想,脑子里就出现一个清晰的轮廓。什么叫对的事情呢?

  前面六条: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这些能够明记不忘,就是正念,记不住,事到临头忘了,就是失念。正念不是记忆力好会背圆周率,失念也不是记忆力不好。周利盘陀伽尊者记忆力很差,四句偈怎么背都记不住,佛陀就给他一把扫帚,告诉他“扫尘除垢”,他三个月就证果了。所以,只要不忘前六条,“时时勤拂拭”,就不会失念。当路边美女向你搭讪的时候,或者你坐地铁贪欲生起想往人家身上蹭时,因为有正念,能马上正思惟,回到对的所缘境上去。不善的事情由于缺失因缘,就不会生起了。有了正念,做起来就轻松很多了,性欲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它虽然存在,但总是处于潜伏的状态。就像一个人,总是处于刚刚吃过饭的状态,是不会因为饥饿而苦恼的。

  09.性欲本身,谈不上善或者不善,它也是缘起,就像有些暴躁的狗的品种,见了人一定要狂吠。只是由于性欲,不善的事情有时会被引发,比方说邪YIN。世间的夫妻之间,也有正YIN。我们是从性欲引发的结果来把它冠以善或者不善的名字。对于一般夫妻的正YIN来讲,通常也不会成为问题。世间的贪欲,只要不逾越道德和法律,在适当的限度内,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让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等等。这里说的,主要是对治不善。为了性欲,骗财骗色,背信弃义,就很坏了。有人问什么叫正YIN,正确的对象,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处所,正确的部位,这些条件都具备,就叫正YIN。佛教有十戒,对在家人来说,是“不邪YIN”,对出家人来说,是“不YIN”。

  10.最后是“正定”。佛教讲“戒定慧”,前面讲的三业清净就相当于戒,戒是定的基础,没有戒是决定得不了定的。但是,有了戒,也未必能得定。戒和定中间,也还有个条件:念。念也是定和慧的基础。所以要念戒、念施、念天。有了念,心才不散乱,才能集中到一处。就像打仗,没有人不行,人就相当于戒,光有人,是一群散兵游勇,无组织无纪律,也不行,有组织有纪律,就相当于正念。有了正念做铺垫,心的力量能集中到一处,正定就容易生起了。一旦得了正定,性欲就从根本上解决了。

  在禅定中,有一种心所,叫“轻安”。我们平常说造善业、造恶业,在善业恶业之外,还有一种“不动业”,“不动业”作为因,感得的果报就是禅定。这里说的禅定,是指色界、无色界的定,不包括欲界定。欲界定只是冠以定的名字,并不是真正的定。严格讲,“禅定”中的“禅”和“定”还不一样,色界的四种既叫禅(静虑)又叫定,无色界的四种,只叫定,不叫禅。因为在无色界,只有“静”而没有“虑”。有了定,得到轻安,是欲界的一切快乐都不能相比的。人们经常说,什么事最快乐?男女之事最快乐。一般人有这样的见地。但吸过毒的人就不同意了:男女之事的快乐,跟毒品相比不值一提好吗?而吸毒的快乐,也是欲界的快乐,得到轻安的人,对欲界的一切快乐,都视之如粪土了。

  11.这就好比,有人爱在外面下馆子,但如果有的人,家里做的菜比外面馆子里好吃许多倍,比方说,他吃御膳房,那还会成天拿手机研究一下哪家馆子好吃吗?偶尔出去吃个卤煮,也是不是因为卤煮好吃,非吃不可。能得到正定,生起轻安,欲界的快乐就不在乎了。就像蚯蚓要吃土,人不会因为吃不到土而苦恼。大饥荒时,人可能要考虑怎么才能每天都有饭吃的问题,今天的王健林是不用考虑的。站在欲界众生的角度,去想象“高僧真的没有性生活吗”、“几十年没有性生活怎么忍”,那是把自己的生活放大了,以为一切人都和自己面临同样的困惑。

  12.以上是八正道。修行的方法,不止八正道,还有七觉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大体上,跟八正道也差不多。念,就是保持正当的所缘境,择法,就是慧,对法观察、抉择,因为对法观察抉择,能够精进,因为精进,带来如法的喜悦,进入轻安,得到定,然后,可以舍。从初禅到四禅,都是定。这里为什么先说轻安,再说定,最后说舍呢?因为轻安在初禅就可以生起,初禅的喜是以离欲为主,所以叫离生喜乐地。二禅的喜是以禅定为主,所以叫定生喜乐地。到了三禅,把粗动的喜也抛掉,只留下乐,所以三禅的快乐达到极点,叫离喜妙乐地。到了四禅,连快乐也不要了,叫舍念清净地。无论是按照七觉支,还是八正道,都是一套循序渐进地解决性欲问题的办法,当然,不仅性欲问题可以解决,一切烦恼的问题,都可以按照这些步骤解决。

  13.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四念处,也就是身、受、心、法。四正勤,简单讲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勤就是精进的意思。四神足:欲、勤、止、观。五根、五力。这些加上七觉支、八正道,统称三十七道品。依照每一种修行,都能够成就,都能够从烦恼中解脱。

  14.佛教中,解脱的法门,浩如烟海,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的说法。对每一种根机的人,都有契合的法门。有人比较纯粹,善根福德资粮比较多,直接念佛就好,马上能依信起愿,依愿起行,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有人说,念佛的人不是都认为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吗?为什么反而说他们善根福德资粮比较多呢?这是因为,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罪业,发现自己的问题,本身就是善根福德资粮。有人干了一堆缺德事,在别人面前却道貌岸然,大言不馋,问他有没有缺点,“我唯一的缺点是不够谦虚”,这就难办了。有些人,心念比较杂,想法比较多,契入不了念佛法门,偶然碰到持咒的,一下给他展示了持咒的威力,被神通吸引,就从此开始持咒。也有人修习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修不净观成就之后,对美色就不会贪著了。美女坐在他面前,只要他愿意,就马上能看见一具骷髅,就好像一个大电影屏幕突然遮住了面前的美女,屏幕上出现一具骷髅。修不净观,对治贪,修慈悲观,对治嗔,修因缘观,对治痴。都有特定的技巧和方法。

  15.这些修行,都是有次第的,要按照步骤,一点一点做下去,进一步,就能体会到一步的境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比方说,虽说得到正定就把最困难的问题解决了,再往上走就容易了,但得到正定相当不容易,在初禅之前,还有九住心。有人说,前五住心最难,到了第五住,往后就不难了。这就好比,下围棋对柯洁来说很快乐(至少在阿尔法狗出现之前是),入段之后很快就九段了,但对那些年年入段不成的学员来说,可能非常郁闷。在佛教看来,如果修行不得力,进步不了,是什么问题呢?两种可能。一种是业障太重,之前坏事干多了,又意识不到,不去忏悔清净,导致福德智慧资粮不够。一种是方法不对,走到岔路上去了。对于第一种,不要有疑惑,因为自己宿世的善根因缘到底怎样,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甚至连阿罗汉都不知道。曾经有人到衹洹精舍出家,一堆阿罗汉观察他的根机,发现他一点善根都没有,根本就没救了,佛陀却给他剃度了,不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说人的善根多少,自己是不能知道的,唯佛能知。我也碰到过一个人,二十来岁,从前抽烟、喝酒、赌博、嫖娼,样样都来,去寺庙里住了半年,心清静了,一样都没有了,现在在照顾出家的师父。这种人不在少数的。

  16.至于修行的次第,只要愿意,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法门。比如修止观,就有智者大师的书,在每一步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说得十分详细。很多人喜欢往后看,不喜欢往前看,刚上小学,就想将来我上了大学要干嘛干嘛,所以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今晚上的饭钱还没有着落,就忧心世界和平。踏实的做法,是先定一个小目标,考虑怎样进入好的初中、高中,而不是成天想着如何逆袭,如何搞一个大新闻,让所有人刮目相看。那也是贪欲,是和精进相悖的。像智者大师的《小止观》有十节,讲正修的只有第六节,前边五节,也就是一半的篇幅,是在讲修习止观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很多问题之所以难解决,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难解决,而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资源和前提条件不具备。性欲问题难解决,也并不是因为性欲本身难解决,性欲本身好解决,但和性欲相牵连的很多问题不好解决。不过,说起来虽然复杂,但是法门有很多,具体操作办法都在那里摆着,只要肯做,解决并不太难。性欲带来的困扰,也是一个契机,各人通过各人的因缘,或者生病,或者遭难,或者亲闻善知识,或者像慧能那样偶然聆听法音,就契入相应的经教法门,从而开启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慧远法师       性欲)(五明学佛网:慧远法师       性欲)  

 东晋南北朝居士名家文集:庐山慧远法师诔(谢灵运) 

 吕有祥教授:慧远法师《沙门不敬王者论》五篇并序今译 

 业露华:论庐山慧远法师的念佛禅观 

 性与性命相关 男女性欲的管理 

 常人极难知道的天机系列一:性欲与人的寿命之间的关系 

 印光法师:《慧远法师文钞》是如何编辑完成的? 

 (力荐)人肾如灯芯,远离美色YIN欲,控制性欲的秘法!!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职场人士如何进行性欲管理 

 女尼开示: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注意身体性欲亢奋是反常的,说不定你生命的尽头要到了 

 戒YIN:不好的要远离|纵欲与降低性欲的行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