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警惕!国内惊现个人发明的新十念法,谨防学偏!


   日期:2017/8/23 7: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国内有个同学给我发了一个信息,不长,短短的,他说最近国内出现许多个人发明的念佛方法,很多居士一窝蜂的跟著跑了。第一个,他说念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出现在东北、河北地区;另外有三字念佛法,出现在贵州,自称三个月就可以功夫成片,在念佛时加上呼吸观想。都是自己的知见。他来问我,这种现象是因缘为何,我们如何看待这桩事情?我在此地答覆大家,我们要依蕅益大师,我们要依《无量寿经》会集本。我现在专依这部经,这部经上没有的我不相信,我也不说话,没有说话的必要。我要说话,我还承认他是真的,跟他辩论,我不说话、不理他没事。我修我的,他修他的,将来到极乐世界看看,有没有他的极乐世界的席位。阿弥陀佛讲堂上贴的有名字,往生极乐世界莲花上也有名字,不会错的。

  世尊灭度之前告诉我们四依法,佛在世我们依佛,佛不在世依靠谁?佛教我们四句话。第一个,「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要依靠经典,人就是这些人自己创造的方法,这个不能依,我们要依经典上有的。经典还要依是不是真的经典,伪造的经典不能依。标准是什么?《大藏经》,《大藏经》上有的可靠,《大藏经》上没有的不可靠。那么会集本,会集本是根据《大藏经》上会集的,字字句句没有离开原本,这就可以相信,就是佛所说的。没有一句话是人加进去的,甚至於没有一个字是人把它改动了,没有,字字句句是经典原文,重新编排组织成为会集本。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带给现代学者许多方便,否则你要读五种原译本很麻烦,数量太大,现在读这一本,五种原译本里头有的经文全都在此地,没有漏掉。

  「故知极乐同居,胜於十方佛土」,超过我们这里,极乐世界超过娑婆,也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又带业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末后这一句说得好,我们是带业往生的,带业往生就是凡夫。成圣要断惑,小乘初果就算是圣人,见思烦恼,见烦恼断尽了,才能证得初果,我们一生做不到。我们只能到极乐世界去断惑,那个地方断惑快,往上提升很容易,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恶缘。

  恭摘自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五集) 2014/4/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25

  净空老法师关于十念法的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胡小林老师用印光法师十念法念佛效果非常卓著

  (恭摘自lao法师讲《净土大经解演义》,编号:02-039-0381,时间:2011-4-22)

  那么这两天,北京胡小林老师到这来看我,他告诉我,他最近四个月念佛,因为过去念佛功夫不得力,念得很辛苦。他读《印光法师文钞》,真正体会到印光大师所教的“十念法”,他学习了四个月,效果非常卓著。我让他在协会作报告跟大家分享,非常重要!

  印祖的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没真干啊!

  那就是用心计数,佛号从心“生”出来,从口“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一定要清清楚楚。

  心生,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再加上一个记数,从“一”到“十”。初学的时候最好念慢,不要念快,快了记不住。不要用念珠,用念珠会分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一句一句的,字字清楚,字字都听清楚了,而且心里头记数,我这一句佛号是第几声,从“一”记到“十”。不容易啊!忘记了,忘记了从头再来。

  实在是没有法子了,祖师教给我们,把它分成两段,从“一”到“五”记得清清楚楚,然后从“六”到“十”记得清清楚楚,用这个方法。不是“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不是这样的,还是十句。前边五句“一二三四五”,后边五句“六七八九十”,你要这样记法。十句念完了,再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这样念,很摄心。因为念佛杂念太多,妄念纷飞,用这个方法可以摄妄念,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这个方法三个清楚,“阿弥陀佛“这个字:念的清楚,听的清楚,记的清楚。

  再有困难,你就“三三四”,用这个方法记。第一段三句“一二三”,第二段三句“四五六”,第三段四句“七八九十”,你用这个方法,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说的,你用这个方法试试看。

  胡小林在作报告,胡居士在旁边听懂,她这两天在试,告诉我,很有效果!确实不一样,欢喜心生出来了。

  最重要的因素,方法是助缘,最重要的因素是你放得下。真放得下,这才是个真因。放下,那种自在、那种快乐,跟极乐世界的人一样。极乐世界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就是他放下了,我们什么都没放下。果真放下了,跟极乐世界的人没差别,他极乐,我们也是极乐。重要是放下!放下一定要看破,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才会放下。

  感恩上净下空老法师的谆谆教导,恭祝恩师六时吉祥、法体安康、久住世间,教化有情!

  附《印光大师十念法》原文

  (出自于印光法师文钞上册正编,《复高少麟居士书四》)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尽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

  十念法阿弥陀佛圣号怎么念?

  1、全心力量,都放在一句佛号上面,因为无暇再起妄念;

  2、是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可万修万人去(西方极乐世界)

  4、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简单说:用十念记数法念佛,久而久之,不求一心不乱,自得一心不乱(即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十念记数法的产生由来】

  1、念佛最好心无杂念,但很难做到(心难归一)

  2、如果能做到“摄心切念”,就可以心无杂念

  3、要做到“摄心”,首先要“至诚恳切”

  4、如果“至诚恳切”,心仍然无法归一,仍有杂念,应当要“摄耳谛听”(附一)

  5、“摄耳谛听”仍然妄念很多,即用“十念记数法”

  【十念记数法由谁发明】

  1、此方法由印光大师发明。

  2、印光大师之前弘扬净土法门的高僧大德,并未谈到十念记数法念佛,因为古人根性很好(人根尚利),所以无需记数就可以让心归一(心无杂念),这里印光大师暗指自己是钝根之人。

  3、印光大师认为自己念佛的心难调伏,才认识到这十念记数法念佛的确很妙,而且印光大师对这个方法经过多次检验,不是随口就说说的,那样就不负责任。

  【十念记数法适合哪些人】

  1、利根之人不需要十念记数法

  2、印光大师认为自己是钝根,所以印光大师也需要,否则也不会发明这十念记数方法。

  【十念记数法详细介绍】

  1、念佛时,从第一句到第十句,每一句每一个字念的清清楚楚,记数也清清楚楚。

  2、到第十句念完时,再从第一句到第十句,如此循环。不可以念到十一、十二...二十、三十...。

  3、随念随记,念一句佛号,记一个数字。只能用心记数,不要手掐佛珠,不要用佛珠记数。

  4、如果从一一直记到十有难度,可以分两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五,再从六至十。如果仍然费力,可分三口气念完十句,先从一至三,再从四至六,最后从七至十。

  5、每一句佛号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念的清楚、记得清楚、听的清楚。有这几个清楚,妄念自然就没法生起来,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一心不乱。

  【十念记数法演示】

  1、一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提示:每一个字做到3个清楚:心里清楚、口念清楚、耳听清楚,每字之间用“-”隔开即表示此意,不要随口滑过,以下同理。

  (1-10)阿-弥-陀-佛(心里记1)阿-弥-陀-佛(心里记2)阿-弥-陀-佛(心里记3)阿-弥-陀-佛(心里记4)阿-弥-陀-佛(心里记5)阿-弥-陀-佛(心里记6)阿-弥-陀-佛(心里记7)阿-弥-陀-佛(心里记8)阿-弥-陀-佛(心里记9)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

  2、两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1-5)阿-弥-陀-佛(心里记1)阿-弥-陀-佛(心里记2)阿-弥-陀-佛(心里记3)阿-弥-陀-佛(心里记4)阿-弥-陀-佛(心里记5)

  (6-10)阿-弥-陀-佛(心里记6)阿-弥-陀-佛(心里记7)阿-弥-陀-佛(心里记8)阿-弥-陀-佛(心里记9)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

  3、三口气念十句、记十句演示:

  (1-3)阿-弥-陀-佛(心里记1)阿-弥-陀-佛(心里记2)阿-弥-陀-佛(心里记3)

  (4-6)阿-弥-陀-佛(心里记4)阿-弥-陀-佛(心里记5)阿-弥-陀-佛(心里记6)

  (7-10)阿-弥-陀-佛(心里记7)阿-弥-陀-佛(心里记8)阿-弥-陀-佛(心里记9)阿-弥-陀-佛(心里记10)

  ......如此1-10循环

  【附一:摄耳谛听】

  1、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

  2、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

  3、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以上由佛教论坛随喜功德根据印光大师文钞摘录整理,供同修参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