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孝道


   日期:2017/9/24 5: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O一七丁酉年新马印中元祭祖大典开示  (共一集)  2017/9/10  新加坡Big Box活动大厅  档名:32-240-0001

  尊敬的诸位领导、诸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殊胜、吉祥的日子,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在此地举办祭祖大典。这次活动意义非常深远,诸位真的是功德无量!

  祭祖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敦厚习俗,其用意在于教导人们不忘根本、缅怀祖德、知恩报恩,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素质。而「孝」就是这些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祭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倡孝道。

  「孝」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根,因此,中华文化可称为「孝」文化。为什么老祖宗、古圣先贤如此重视孝道呢?从《孝经》上的一句话可以看出端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为什么?因为孝是人的天性,是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亲爱。一切的德行,都是从这种亲爱衍生出来的;一切的教育,也是以这种亲爱的教育为起点。

  中国人自古讲求伦常道德,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伦」。五伦是五种人际关系,它涵盖了一切的人际关系。五伦当中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爱是天性的、是自然的。我们看出生三个月以内的婴儿,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大人所说的话,所以还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做;但是你留意观察婴儿看父母的眼神,以及父母看婴儿的眼神,从这种眼神当中,你可以看到父母与婴儿之间的亲爱。这种爱是天真无私的爱,是人性当中最可贵的素质,也是父慈子孝的本质。这种爱就是孝,是《三字经》中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纯净纯善的自性第一德,也是一切德行的根本。

  中国古人发现这种爱实在太宝贵了,如何才能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呢?于是兴起了教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是将这种爱永远保持下去,一生不变质;第二个,是将这种爱推而广之,去爱所有一切人,乃至爱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三字经》接着说:「性相近,习相远;茍不教,性乃迁。」这种纯净纯善的亲爱,是每个人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但是如果受到后天环境的种种污染,激起了不善的种种欲望、烦恼和习气,善良的本性就被蒙蔽,人就被不善的习性所操纵,远离了纯净纯善。所以人从小就必须受教育,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保持天性的纯净纯善;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人心就会变质,会从本性本善转成习性不善,于是种种邪恶的问题和现象就从此产生了。

  《三字经》接着说:「教之道,贵以专。」教育的原理,重在专一,不能夹杂。从一开始就要灌输善的教育,不能夹杂不善的成分。这种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从母亲怀胎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国古人重视胎教,妇女必须知道,从怀孕开始,母亲就在教育胎儿了。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思想言行都必须端正,没有邪思邪念,不说不善的话,更不做不好的行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待公婆与父母,一定要恪尽孝道。所以孝道的教育在母胎当中就开始了。

  出生之后,婴儿继续在学习,所以母亲必须守护孩子三年。在这一千天当中,所有不善的人、事、物都不能让他看到、听到、接触到,孩子所接触的都是正面的,都是合乎孝悌忠信、伦常道德的。这三年的根扎好之后,孩子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对于善的会亲近,对于不善的会远离,所以他能够保持良好的德行,一生不会变节。

  近百年来,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孝道的教育也渐渐被忽视了。直到现在,已经很少人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孝道了,社会也因此产生很多问题。现在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哪里做起呢?从提倡孝道做起。有了孝的根,一切德行才会稳固与长久。要落实孝道,要教导孩子行孝,最基本的就是从《弟子规》上的教诲做起。以下我们举出几则条文来说明。

  《弟子规》上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的时候要即刻应答,不能慢吞吞的,等了很久才应答。这件事看起来只是琐碎小事,其实对孩子的一生关系重大。要看一个人的基本涵养如何,从他应答别人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有孝敬心的孩子,父母呼唤时会立即回应;对父母的呼唤是如此,养成了习惯,对其他人的呼唤也是一样,那么,这个孩子给人的感觉是有恭敬心、认真负责。相反的,如果对于父母的呼唤爱理不理,长大后对其他人的呼唤也会如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缺乏恭敬心,生性懈怠散漫,将来他的前途是很有限的。

  「父母命,行勿懒。」对于父母交代的事情,要认真去做,不能推卸或是拖延。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别人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认真对待。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即使是上级交代的事情,同样也会推诿或者拖延,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绩效与前途。

  「父母教,须敬听。」对于父母的教导,要恭敬聆听。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老师的教导、上级的指正、朋友的劝谏,都会虚心聆听,所以能够从中获益。不能这么做的人,将来对于其他人的教导,也同样不愿意聆听,于是就会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

  「父母责,须顺承。」对于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不能强词夺理。能够这么做的人,对于其他人的责难,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这么做的人,受到了指责,就很容易面红耳赤,不悦的进行辩解或者顶撞,人际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自己的习气毛病也没机会得到改善,最终受损害的还是自己。

  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譬如,懂得体贴父母的人,就懂得体贴别人;懂得体贴别人,就会受到别人的重视。对父母有礼的人,对别人也会有礼,有礼貌的人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受到重用。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恒心的人,就让父母安心,也能让上级安心。有孝心的人凡事尊重父母,养成向父母汇报的习惯,将来做事也会尊重上级,养成向上级汇报的习惯,如此就能获得上级的提点,同时也能避免师心自用而铸成大错的情况。

  综上所说,一个人处事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都是从行孝当中逐渐养成的。要判断一个人德行的好坏,就看他对待父母的态度,所以古人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的态度也一定不好;如果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对别人却态度良好,那必然是刻意造作出来的,是因为他的内心别有企图,并非出自真心。这也正如《孝经》上所说的:「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哪怕本来是个恶人,一旦他的孝心被激发之后,其他的种种美好德行就会跟着显现出来。最明显的例子是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接受了《弟子规》的教育之后,原本暴戾气氛浓厚的监狱变成弥漫着朗朗读书声的教室,原本心浮气躁的服刑人员变成规规矩矩的学生。这也证明孝道教育无穷的感化力量,确实如《孝经》所说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以上是谨就个人的浅见,汇报孝道教育的重要性,提供给诸位作参考。最后,祝福诸位身心健康、光寿无量!祝福祭祖大典顺利进行、功德圆满!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孝道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孝道       净土法门)  

 其它:论佛教的孝道思想(远尘)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净界法师: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情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