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冥冥之中人生都有定数,人算不如天算!


   日期:2017/10/1 11: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一个人,在人世间,冥冥之中都是有定数的。

  俗话说“人生无常”,这句话告诫人要把握当下,因为谁也无法掌握下一分钟的状况。天灾人祸提醒人类要顺天应地与大自然共存,然而有些人往往自喻为嘴硬不信邪,非要等到自己亲身经历才相信,只是那时往往已后悔莫及了。

  我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更相信“因果循环,疏而不漏”的道理。我常常在想,为何有人生活在美丽的湖光山色,样样具足,有人生活在荒漠高原,样样缺乏?谁不想过好日子呢?事实上,人的一生是的福报是 由“德”和“业力”来决定的,这就是定数。

  老人们爱讲“积德损德”,这话非常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充满智慧。荣华富贵不是争来的,是积德来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无德不得,失德散尽。

  德到底能起什么作用呢?“德者,得也。”《礼记·乐记》有德则得,无德则不得。“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蔡仲之命》《周易》中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有其德方有其财,有其德方有其官,有其德方有其名。“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人的福禄寿禧都是与德有关系的,是用德交换来的。

  传统文化中历来讲:“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认为在决定人的命运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德是第一位的。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德是决定其人生幸福、事业成功与否的保证和基础。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有福德、功德的说法,把福和德、功和德联系并称。

  “无德之人,妄求福禄,何以得来?”没有德,即使是作乞丐要饭都要不来。无德之人即使通过什么歪门邪道谋来钱财,因为不是其命中应有,侥幸得之,不仅不会受益,而且反招其害。无其德、损其德而获其财、其官、其名,并非佳兆,必将招致奇祸。

  佛家理论讲,如果这个人一点德都没有,那么百年之后,他就会形神全灭,连进入六道轮回转生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个观念在过去、在民间是非常普及,有德之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官运亨通、财源茂盛、健康长寿。

  “德”是万福之源!

  百姓往往评价说是:“人家积下德了,那是人家德性好换来的”。有人贫穷低贱、断子绝孙,短命多灾,百姓往往评价说是:“那人缺了德了,损了德了”。甚至把坏事叫“缺德事”,把坏人叫“缺德鬼”。现代人已经不懂得德的珍贵和积德、守德的重要性了,为求个人利益,当官发财,不去修身培德,而是一味地钻研驭人术、骗人术,重术轻道、重术轻德,实在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啊。

  曾有一位癌症末期的病人本来已经无法进食了,有一天他忽然回光返照,精神来了,胃口大开,连续一星期天天上街吃自已喜欢的食物,然后就去世了。这就是他吃的定数到底了。

  有位高中生,买奖券得大奖,因怕被家人得知,只好将钱藏在床铺下。没想到有一天,他发生车祸意外身亡了,家人才发现那笔钱,这是他该得的钱的定数已到了。

  生命的长短是一个定数,生活的质量和内容也是一个定数。有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女儿,他们千方百计,终于又生了一个儿子,不料一次车祸意外,数个月大的儿子便夭折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得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失去的也不一定是坏的,如能放下强求的心,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顺其自然,重德惜福,也就没什么放不下的!

  不少人认为认为德是一种虚幻的思想精神标准,道德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其标准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其实这是十分错误的。既然德是道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而“道者万物之奥”,是宇宙的特性和规律,那么德的有无、多少就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有的国人张口无神,闭口唯物,一切向钱看。为了发财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无恶不做,道德反而成为“傻冒”的代名词。有人自以为积德有什么用呀?攥在手里的万贯家财,还能飞了不成!其实不然,积财不积德,到头一场空。

  得道者昌,失道者亡。违背宇宙特性和规律就会受到宇宙规律的惩罚。而违背宇宙规律的思想行为就是失德的表现。德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也就是“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世世代代所恒古尊循的天理。

  人的福报皆有定数

  现在大多数人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赚钱、享乐而展开的。要知道:吃苦就是了苦,享福就是消福。一个人的福报好比银行的存款,如果只取不存,就会有透支的时候。如果不培福报,只知道享乐,当福报享尽,一切的不顺就会显现。

  前些年某地来了一个术士,有人请他测一个人,他问这个人有没有当官?人家问当官怎么讲?没当官怎么讲?他说:如果没当官,则他还活着,如果当了官,则他已经死了。果然,此人是一个小电站的站长,刚刚死。因为他的福报小,当一个小官就把福报折损完了。

  有人千方百计地想出名,其实如果没有实际的功德和福报,出了名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功德和福报太薄而出了大名的,不但容易招惹灾祸,而且如果灾祸还抵不了名声的话,还要到恶道中去消业。

  西藏有一位老婆婆念了1亿观音心咒,她到处跟人讲,后来请一位仁波切给她作回向。仁波切说: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因为这么多人的称赞,再加上自诩功德,功德里夹着傲慢,已经消耗掉了。

  世间很多人都想当官,然后贪污受贿,不知道这是愚蠢至极的做法。即使是自己本该有的福报,如果享用太过,都容易招灾,何况是不义之财?

  他失去的福报、得到的灾祸比得到的不义之财不知要多多少倍!简直不可想象!所以,真正的聪明人是绝对不会去干贪污这种愚蠢的事情的。

  俗话说"吃亏是福"。吃了亏之后,比如说被人冤枉,被人诽谤,要是心里很坦然,不起怨恨,则是消了业,就是福报。要是怨恨不平,则又造了业。

  我们的民族有惜福、积福的传统,比如吃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不然会折损福报;要孝顺父母,恭敬长辈;佛像佛经要放在较高的、干净的地方。而相反,如果长辈溺爱孩子,会很快地消耗掉孩子的福报。很多地方的人喜欢给小孩或老人做寿,大办酒席,殊不知这样也非常折损福报。

  《百业经》里有个例子:佛在世时,有位罗汉弟子到一个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国王打猎经过,带着随从来见他,他没有起身,国王当时就很不高兴。国王打猎返回时,发了恶愿:"我再去,如果他还是那样,我就砍掉他的头。"尊者知道国王发了恶愿,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国王。

  这时,大地一瞬间裂开,国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国王非常害怕,马上向尊者顶礼并求忏悔。当时地缝闭合,国王的身光也复原了。尊者说,您的生命没有危害,但因为我走了六步迎接您的缘故,您将在六个月中失去王位,但因为您忏悔的缘故,王位会失而复得。后来都应验了。国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接,要是没有福德的人,可能命都保不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