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学与哲学(如何正确宣扬佛法)


   日期:2017/10/11 1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孙中山说:佛学是哲学之母。

  有一定佛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佛教中有两种至关重要的理论:其一是“诸法性空”论,其二是“因果缘起”说。笔者认为:前者就是哲学中的唯物论,后者就是哲学中的辩证法。

  佛法是破除迷信,使人觉悟的真理,宣扬佛法,一定要抓住佛法的本质,如果有人违背了如下的四条(这是佛法的本质)任一条,即为错解,属于邪门外道。

  1.佛经认为:一切事物皆是因缘所生。只有因,或者只有缘,都不能独自导致结果。因与缘相结合,方能生果。因缘相合,则有事物的产生;因缘离散,则成事物的坏灭;不同的因缘,以不同的方式结合,即构成不同的事物及其不同的特性。还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前者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一个主要内涵:一分为二;后者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主要内涵:矛盾的转化,即空有互变(质能互变),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佛教的认识论:揭示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意义。这与马列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共通的: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必须劳动。劳动是人的本质,对象性的人、现实的 因而是真正的人是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求人不如求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乃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一大特点。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是佛教的无神论,与马列主义的唯物论是相通的:揭示了世界的“同一”的本质:在对立中同一,在同一中对立。

  4.“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的价值论:慈悲就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而统一的桥梁与纽带便是实践(力行),慈悲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众生平等,即在对立中同一;方便为门,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总结发展,在同一中对立。这与现代哲学的价值论是共通的。

  毛泽东说: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唯物论,一个是辩证法。唯物论是方针,辩证法是办法,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有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马克思)。

  正确的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毛泽东)。

  辩证唯物主义渊源于中国,由耶稣会士介绍到西欧,经过马克思主义者一番科学化后又回到了中国。(英国·李约瑟)

  中国文化(儒释道)中本有悠久的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的传统,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传统,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有大同的社会理想,如此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很容易在中国的土壤里生根。(张岱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抛砖引玉,欢迎指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学       哲学)(五明学佛网:佛学       哲学)  

 傅味琴居士:弘法是为了报佛恩(大般若佛学苑-提问解答)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崇慈法师:崇慈法师佛学问答 

 果煜法师:一苇过江 教理篇 略说大乘佛学 

 沈家桢居士:佛学鸟瞰 

 沈家桢居士:佛学一瞥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月是故乡明––上妙下莲老和尚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国父纪念馆佛学讲座开示(82 

 陈兵教授:中国佛学的继承与重建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一集 妙莲老和尚对福严佛学院学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