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真功德与真修行


   日期:2011/2/10 16: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真功德与真修行

“哇!好殊胜哦!人家李太太竟然捐了伍拾万元来盖庙,我一定要捐得比她多,功德比她大!”

“哇!这位师父好厉害哦!他懂得好多,又能言善道,听得大家如痴如醉的,好殊胜哦!我一定要努力用功,懂得比他多,以后一定能够度比他更多的众生,得到更多的尊敬。”

“哇!”唉!您每天学佛也是这样学的吗?您在兴奋什么呢?您在比什么呢?

学佛、布施,确实是功德无量无边,但真正的功德、真正的修行是这样子的吗?还是您在作功德当中,一边大量的在减损自己的功德呢?

您布施的钱再多,能够比古代的皇帝还多吗?西元五二○年左右,那时的中国正值南北朝时代,而且跟台湾目前相似,也是寺庙四处林立,学佛的人非常多,甚至于当朝皇帝~梁武帝,还大力建寺、斋僧、推展佛教,使佛教在当时盛极一时。您或许会在想:“哇!好殊胜哦!梁武帝的功德好大哦!”

没错,梁武帝的心情正跟您一样,认为自己建佛寺、度僧尼、抄写佛经等,以一国之君,大量的在作布施,而且自己率先勤修佛法,并将佛教普传到全国各地,功德应该很大吧!但结果在有名的“达梁会谈”当中,梁武帝竟然被彻悟如来心印的禅宗大成就者达摩大师一口咬定:“无功德!”这下子,真是给一天到晚在追求功德的梁武帝一记重重的当头棒喝了。

“什么?花那么多钱、作那么多佛事,怎么竟然连一点功德都没有?那我以前也布施了不少钱帮忙作了不少的佛事,岂不是也没什么功德了吗?”不!不一定!有没有“真功德”并不是由花钱多少、作事多寡等事相上来评断的。让我们先来看一段真事的故事,或许您就比较明白了。

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住世之时,有一位“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尊者,以“头陀第一”著称,后来在灵山法会上,受佛陀正法眼藏之付嘱,传佛心印,成为禅宗的初祖。在当时,尊者身上常放金光,能盖过其他任何光芒,使之隐蔽不现,因此人家又称他为“饮光”。但迦叶尊者为何会感召得到相好庄严、身放金光的果报呢?这可是有一段“千古佳话”的。

话说在本师 释迦牟尼佛成就佛果之前,我们这世界就已经成就过好几尊如来了,而距离我们时间最近的七尊如来(包括释迦佛),我们习惯称祂们为“过去七佛”。就在过去久远的第七尊佛~毗婆尸佛~入灭之后,四众弟子将祂的舍利子以七宝塔恭敬的礼供了起来,整座宝塔里里外外非常庄严。

后来,宝塔里毗婆尸佛的佛像金身,脸部脱落、缺了一小块,此时有一位贫女沿途在行乞,得到了一颗金珠,心里非常高兴,就想要发心将佛像的脸部补好。而迦叶尊者在久远以前这时候的前身是个锻金师,于是贫女便将金珠带过去,想要请迦叶尊者的前身为佛像金身修补。

迦叶尊者的前身在听到贫女的这种发心之后,也很欢喜的答应要将佛像补好,而且在恭敬的将佛像金身修补好后,二人更共同发愿说:“愿我俩生生世世都能结为夫妻,而且全身真金色,恒受无上殊胜的妙乐!”

就是由于这样的因缘,他们二人在往后九十一劫当中,都在人中、天上受生,快乐无比,而且每一世身上还真的都散发真金色的光芒来,一直到本师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都还是这样子,并于这一世彻悟成就。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能够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布施作佛事,梁武帝花费这么大的去作,反而被达摩祖评为“无功德”,但迦叶尊者与贫女只是用一小颗金珠去作,却能得到这么大的果报呢?没错,重点就在于一个“发心”!梁武帝虽然作了很多佛事,但却经常计较、在意着自己所作的功德多少,就是因为着于这样的一个“功德相”,而着相布施与着相修行,因此都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而迦叶尊者夫妻俩,却是基于一片真心,想要把破损的佛像补好,是真心、恭敬的在作布施,因此“舍一得万报”,而得到了很大的功德!

所以,当您在布施盖寺庙、斋僧或赞助法会等时,如果您是因为如此赞助有大功德,而来发心布施的话,那么您不管花再多的钱,多少都会被您的“着功德相”布施所抵消,故非“真功德”。甚至于,如果您是因为不想捐得比别人少,在“输人不输阵,输阵歹看面”的偏差心态作祟之下,而想布施得比别人多,想要把别人比下去时,那您真正布施的功德不仅很小,而且由于您想把别人比下去、好胜、争功德的错误心理,还可能使自己死后堕入阿修罗界而无法升天呢!

此外,当您学佛之后,一心想变得比别人聪明、有智慧,或懂得比别人多、辩论时能辩赢别人,乃至于因为您有在学佛、吃素、持戒或者修持无上密法、殊胜大法等,便产生大我慢之心,有意、无意的看不起别人,好像别人是次等人种,而自己特别优秀一样。如此学佛修行,也不是“真修行”,而是“在功德中掺毒”为自己死后种下堕入阿修罗界的因种。

进一步来说,如果您打坐、修行当中,身心产生了一此异于常态的变化,心里就兴奋无比;或者每拉一个人信佛、求道,每帮助一个人一些忙,心里就兴奋、欣喜一次;也或者当您一提到您的师父、宗派或修法时,您就会整个人兴奋起来,滔滔不绝、无法自己的停不下来,这时候,您就应该当下警觉到这种“兴奋莫名”的背后,是不是夹杂着源源不断的“贪毒”在滋长着?也就是说,当您每兴奋一次,您就“中毒”一次,因此,不管您修行得有多精进,也不管您修行的境界有多殊胜,您都是一边在修行累积功德中在一边掺毒,故亦非“真修行”。

“那么,我到底应该怎样作,才是‘真功德’与‘真修行’呢?”也许您会这么问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佛陀在“像法决疑经”中所告诉我们一些依循的准则吧!这部经典是佛陀临涅槃前所宣说的,经中对“真布施”、“真功德”阐述得非常清楚,此为您介绍部分相关的法要,以供您参考。

佛陀说,祂老人家入灭之后一千年,众生开始进入像法时期,但从这时期以后的众生,就都很可怜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虽然勤苦修行,但不懂如来正理,因此所作甚多,却获报甚少。许多人虽然也是在作各种善事,但却大多不是求名、求利,不然就是要胜过他人(种“修罗”因),因此不是真心想要修行求解脱、出三界。

像法时期以后,不管出家众或在家众,竞相到处建寺盖庙,因此寺庙、佛像处处都有,不仅山林旷野或城中马路上有,就连巷子旁、脏臭秽恶之处,也都有寺庙、佛像的踪影。但寺庙虽多,有很多却任其老旧颓废,无人管理。这时候大家虽花钱盖庙、供养三宝,但对三宝却不生敬重。也就是说,大家虽然花了很多钱在盖庙、斋僧,但却着于功德相,求名、求利、求胜他,贪念布施之功德大小。

佛陀又告诫我们,与其盖了一大堆的新庙,又任其毁坏不管,获罪无量,倒不如将一些老旧而破落毁坏的塔庙、佛像与经典,重新加以整治、修补,反而功德更大,其福甚多。这一点告诫,对已处末法时代的我们,真是一针见血,实在是值得我们深自警惕的啊!

此外,也有众生看到别人布施作功德,为了名声、为了面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花大钱来布施,但是当他看到一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对他们百般刁难与呵骂,还把人家赶走,连一分钱都不给他们,佛陀说这种布施的人,叫做“颠倒作善”、“痴狂修福”,是“不正修福”,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们花费了大笔钱财,却获福甚少。

佛陀进一步的说,如果有人以无量之身供养十方佛菩萨及声闻圣众,不如有人布施畜生一口之食,后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万倍以上,无量无边。佛陀他老人家更明白指出“布施”的真义,祂说,祂在许多经典里面说到的布施,主要是希望出家、在家人,能修慈悲心,以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但是很多弟子却不解佛意,而专施“敬田”——佛法僧三宝,不施“悲田”——贫穷孤老乃至动物。在这两种福田当中,以布施悲田功德最大。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布施,不是去贪求功德有多少,主要还是在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因为贪求的“贪”就是我们堕落之因,而慈悲心却是我们成佛的资粮啊!不次,当您又要布施盖庙、斋僧、赞助法会、打斋时,应该也检查一下自己的心里,有没有过多的兴奋?有没有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心?是不是因为别人说这样作功德很大,所以您才肯掏出钱来布施?还是说,您是真心出于虔诚与恭敬,希望因为您的发心,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帮助与利益而得到解脱!

虽然从外观上看起来,布施的表相都只是把钱拿出来,但随着您发心不一样,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您已经有了这些智慧去分辨,相信下次当您发心想要布施的时候,便不会只挑一些看起来功德较大的项目去布施(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斥、不去布施这些项目),反而可能更乐意去赞助孤苦贫病,或者那些社会上较弱势的慈善机构了。这样也不会造成一窝蜂赞助少数大型慈善团体,却让更多较小的慈善机构缺乏经费而几乎撑不下去了。

当然,您更可以打开自己布施的领域,除了布施、帮助许多人的色身生命,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生活安适、减轻病痛之外,您还可以布施给更多的正信弘法团体,赞助弘法或助印佛书、经典,以救更多人的法身慧命,超脱烦恼、痛苦。

现代人学佛、修行很奇怪,常常要攀缘一些奇特或殊胜的无上大法,让他修起来觉得很兴奋、很有意义,认为自己也是在度人、吃素、修行、作好事,但究其背后的力量,还是一股强大的“无明”在推动,致使他越修越增长贪心与慢心,难怪会觉得很兴奋,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您在精进学佛之余,是不是也应该常常让自己好好冷静下来,放松身心,仔细看看自己背后推动您修行的那股动力,到底是贪与慢,还是一心求解脱痛苦无明以及一心为利益天下苍生的所谓“智慧”与“慈悲”?因为只有悲与智双运,才有可能让您真正超脱三界之苦,究竟解脱的呀!

禅门一直致力于将佛陀较原版而正统的法脉,透过平实、简易、生活化的方式,让您取认、体悟佛性,而不是让您一边修行中,一边起过多的妄想攀缘与追逐,而向外贪法、执法,造成心理过多的负担,心灵变得更加复杂而远离佛性。

如果您心性善良、单纯,想要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却又不想修了一大堆很庞杂的法来绑住自己,而是希望能直接了当的步上菩提解脱大道的话,都欢迎与我们结缘,互相学习,提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功德       修行)(五明学佛网:功德       修行)  

 傅味琴居士:赞师大乘道功德(2006年能海上师圣诞开示)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傅味琴居士:修行要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