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YIN欲重的人如何断除对异性的贪爱与相思?


   日期:2017/11/16 11:3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诗篇来赞美它,用音乐、戏剧来表现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无光;而有了它,再艰苦再沉闷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这个世间,有多少人将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觉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真实、永恒的安乐吗?

  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首先在求爱阶段,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难的。

  不用说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将相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致名誉扫地,脸面丢尽,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纵情欲时万万想不到的吧。如是为了满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种种恶业、奔波劳碌,来世还要饱受三恶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态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折磨。

  又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等一样成为“我所”。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们在情欲的追逐中带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人们往往希望对方的所作所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听自己的话,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产生烦恼。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又如何能去主宰另一个人呢?

  其次是结合之后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满幻想的年青人,总是把情爱看成如鲜花一般绚丽,幻想着组建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会发现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盐,从此便不得不奔忙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杂务。

  这时,人就象马匹已被套上马鞍马刺,开始驮起沉重生存负担,尤其是周而复始地单调重复着的生活,更是使人深深地失望。鲜花盛开时确是炫人眼目,但最终必然枯萎,同样,人们心中的美好幻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时人们往往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这其实正是人们从虚幻的想象中走入真实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幻觉仅是一种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长久,象肥皂泡一样终究会破灭。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归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烦恼。

  尽管现代人都不愿意去正视它,人生的痛苦不会因为人们虚幻的憧憬而转变消失,而人为什么却偏偏不尊重现实而喜好徒劳的幻想?人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只有走解脱之道。人们没有体察到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爱的欢乐来替代人生的痛苦,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人心就像秋天的云朵一般变幻无常,尤其在浮躁异常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生起贪心,并组成家庭,一旦长久,先前的新鲜感和美好的感觉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荡然无存,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已经无话可谈,互相视对方都感多余累赘。于是男人就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去寻找新的刺激,或者女人去寻找另外的男人,当今时代流行的婚外恋基本上是这种情形。

  实际上这都是人的分别念在作祟,同样的两个人,前后之间彼此的心态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如果情爱的本性真实存在的话,那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变化?

  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变幻莫测的分别念尤为明显、强烈,人们任性放纵,随意结合,朝秦暮楚,无有克制之念,人们认为放纵而为即是自由,这种自由即是人生的快乐幸福。

  之所以会有如是荒唐的见解、疯狂的行为,只因为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牵制,而陷于虚幻境中不能自拔。这种自由观痴迷地认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欢乐的异性,而实际带来的只有今生来世的难言苦果,这实为深重的烦恼业障。

  最后是分离之苦。

  世人向往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地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还想生生世世不分离,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缘凑合而暂时相聚,一旦因缘尽时,必是各自随着自身的业力而漂泊不定。今世为夫妻,来世或许成为互不相识的陌路人甚至成为怨敌,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本来聚散不定,这又岂是耽着情欲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单巴尊者曾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所以对此人间聚散当以放下随缘的态度观待。

  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被视为粪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本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相应的层次上观察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依循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能化热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恋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其身当下的不净、幻化本质善加思维,从而破除情欲烦恼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对于异性,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暂的光辉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观察她的出处:从父母经血腥臊交媾而来,又从污秽之处而出,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长大而成。

  作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爱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会很多。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这时人们最愿去留意、关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将走下坡路,随着容颜的衰败而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

  如果她结婚生育,那将忙于操劳家务,日常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烦恼她也不能例外地一应俱全,烦恼将踵接而至,生活的压力使她平庸,身体也日渐臃肿、肤无光泽。

  到了老年的时候,则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这时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难以逃脱而在茫然无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几天,再往火葬场的钢铁炉里一放,即刻灰飞烟灭,化为一堆灰烬。

  往日的身形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了。难道这个曾经容颜姝丽、令人心荡魂销的美女不是和梦幻泡影无二无别吗?再多多回忆一个女人一生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亦会油然而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共戒邪YIN,得大自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戒YIN       戒贪)(五明学佛网:戒YIN       戒贪)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八)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七)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六)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五)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四)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三)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二) 

 锺茂森博士:浅谈青年应有的美德 —— 孝与戒YIN(一) 

 刘余莉:修身的基础就是戒贪 

 戒贪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