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吉祥果:随喜倍增、忏悔倍减之心法原理


   日期:2017/11/30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喜,代表增长的力量,代表加法,代表乘法;忏悔,代表消除的力量,代表减法,代表除法。随喜与忏悔,是完全相反的一对力量。你随喜自他众生善业福报,你自己就增长善业福报,你随喜别人恶业恶报,你自己就增长恶业恶报。所以,善福适宜随喜,恶报不宜随喜。关于忏悔,你忏悔恶业恶报,就消除恶业恶报,你忏悔过去所造的善业福报,后悔做了哪些善业,则你的福报就会消除。所以,恶业恶报适宜忏悔,善业善报不宜忏悔。此为忏悔、随喜二心法之本体及作用之简明要义也。

  过去我说修福之法,以礼佛为主者,偏重于身法,此处说随喜修福,乃是心法,乃修心增福之法;此文专说以心法增广福德之道,于四无量心中,偏说喜心功德利益,以利有缘。财布施之事牵涉心、物、田三种因缘增广福德;然其中所施之物数量固定,且财物为种子,种子自身不能自动增益福果,如前所论,能量守恒是也;欲假所施财物增广福果,必须加入施者发心、受者福田二种因缘,方可增广福果;而布施供养一旦施受关系确定,受者福田亦定,福田定,则福果即定,不复再能增上福果;最为奇妙的是,即便在财物多寡已定、福田胜劣已定的前提下,施者若能生广大随喜之心,则福果亦可加倍增长无量,是故,随喜心之修法,一切行者不可轻忽。

  据《杂宝藏经》记载:拘留孙国,有个恶生王,看见一只金猫,从园堂东北,走入西南角不见了。于是叫人挖掘寻找金猫,结果获得三层铜盆,中间装满了金钱,一直延伸到五里外的地方,地下都是金钱。国王很奇怪,就问迦旃延尊者何种因缘导致如此。尊者回答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这尊佛涅盘后,有比丘乞食,把钵盂放在路上,对人们说,如果有人把钱财,放到这个坚固的仓库中做供养,一切盗贼水火都不能夺走。当时有一个贫人,听说后特别积极,正好身上有卖柴淂来的三文钱,就拿出来布施了。走回家去有五里路,他步步发欢喜心。到家门要进屋时,还遥向僧人顶礼发愿。当时那个贫人就是现在大王您啊!由是可知,修福之人善用随喜心,此为增广福德的重要诀窍。(感谢帮助查找依据的师兄)

  传统密法修增益法,无论求增财、增寿、增智慧、增威德,乃至求增长一切白法功德及种种福德,依藏传各派一致诀窍,必须以喜心相应,即指此随喜心是也;何故密法增益必须喜心相应?因喜心有增广之力故,故须此心相应,增益法才能圆满;普贤十愿,忏悔为减除之力,随喜为增长之力,诚如文初所述,二力作用相反,智者须知;同理,密法修息灾法,祛除病痛灾难恶业等黑法障碍,需悔惜心相应,因悔心减除恶业灾难故,故悔心相应,息灾法方可成就;密法之理,亦即心法,心增广故,利益增广,心忏悔故,恶报减除;为诸仁者认知忏悔心、随喜心功德力,我特于此四事业法中,将息增二密法之心法要义,略述如是;文初辨析“喜增悔减”之理,即此义也,智者当反复体悟。

  是故,普贤十愿,令行者生周遍十方三世忏悔无尽之心者,此即密宗息灾法根本教理,若无此忏悔之心者,一切息灾法无论何等本尊、如何设坛,如何观想均无实义,因心未悔罪故,罪业业报不得损减,故无由息灾,若悔罪之心如普贤愿王所讲一般坚固,能尽未来忏悔无尽者,纵使此人不依密宗息灾仪则,亦得成就殊胜息灾法;行者若能日日诵普贤愿王忏悔四句偈颂,并实心悔罪者,此即最胜息灾法,因悔心有加倍损减恶报(福报)之力尔,依别法忏悔亦然;因之,无论显密息灾,悔心为其根本。又普贤十愿,令行者生周遍随喜之心者,此即密宗增益法根本,若无此喜心,纵使设增益坛场供养本尊得福增益,然此福果随物田二因缘而决定福德之数,不能再复循环加倍增长其福;譬如供佛得无量福,此无量福德之数决定,却不复再增上,然若随喜心生且念念增上随喜,则此福果随随喜心循环加倍增长,此喜心者,能令无量福果辗转循环再生无尽,譬如喜心五里得五里地伏藏金财之佛经案例,即此义也;是故喜心不生,增益难成,若随喜之心如普贤愿王所讲一般坚固,能尽未来随喜无尽者,纵使此人不依密宗增益仪则,亦得成就最极殊胜增益法;若行者日日诵普贤愿王随喜四句偈颂,并实心随喜者,此即最胜增益法,因喜心有加倍循环增益福果善果(恶果)之力尔,依别法随喜亦然。因之,无论显密增益,喜心为其根本。有密教行者执迷四事业法多年,然于师传之息灾增益二法仪轨中所谓之悔、喜二心不知真义,亦不知当悔什么,亦不知当喜什么,亦不知喜心倍增、悔心倍减之理,亦不知悔、喜二心心力功用相反之深密奥义,即便今日密教行者不明其义懵懵懂懂者亦遍地皆是,如同我二十年前一般迷茫;我近年既渐知其真义,未敢私享,略明如上,以启后学。

  又世间父母批评子女,领导上司批评下属,常谓之:你刚获得一点点成绩,刚做了一点点好事善事,就沾沾自喜,,,,,听上去此种批评教育似乎政治正确、立场端正,充满了上位对下位的爱护,实际上此种批评教育是既违背人性,又违背善法,又断人善根,又损人福报,又败坏社会风气的,,,,,他做了善事或者工作做出成绩,他高兴欢喜一下怎么了?难道做了善事做了成绩人家应该感到悲伤痛苦和羞耻后悔吗?所以,世界上很多狗屁你要是天天放,放得多了,约定俗成,狗屁反而到变成真理了,至于真理反而被埋没成狗屁了;做了善事你还不准人家生欢喜心,你还不准人家沾沾自喜,这从善法随喜利益而讲,这种所谓的教育和批评实际上是禽兽不如的,不仅仅违背人性,连兽性都违背了。这里就牵出一个问题,随喜他人善功是可以,但是随喜自己善功是不是也可以?也就是说,能不能沾沾自喜?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沾沾自喜,决定可以随喜自身善功,不然,《杂宝藏经》记载五里地之金财伏藏从何而来呢?不就是自作善福然后沾沾自喜而来吗?所以,有的领导和父母,以后批评人要有智慧,不然毁坏下属和子女未来福报;下属和子女做了善事,你就让他多欢喜一会儿,多嘚瑟一会儿,这是正确的。想想看,如果未生王当年做穷人供养三金钱后,你不准他沾沾自喜,还痛批他一顿,弄得他不欢喜,那五里地的金财还有吗?就没有了!或者变得极为微薄了。我看过一些错误的开示,大德的名讳我就不提了,说是只能随喜他人而不能随喜自己,从《杂宝藏经》的案例我们就足够证明,这是错误到离谱的开示,正确答案是,一切自己和他人的善功都必须随喜。--------世界上唯一不可以随喜的东西只有一样,就是一切邪见一切恶法恶报一切诸不善根,此类不可随喜,应当以忏悔心对待,可消减恶报。

  可能有个别师兄记得,2014年12月31日,我曾发博文说,我欲讲解普贤十大愿王;时至今日,看似我未专题演讲普贤十愿,然我至于今日,实际已经演讲之部分包括: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回向菩提,,,其中礼敬诸佛演化为具体之大礼拜本尊,说得较多,广修供养主要劝行者造像较多,今日又说忏悔随喜二愿功用要义,此悔喜二义其实博客首页存在多年,可能有的师兄看到过;请佛住世转珐伦二愿我曾演化为具体功用方法治疗过一些佛子病痛并助其消业;至于回向菩提,我则反复广说回向得与不得之理,令回向与十方众生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至于赞如来、随佛学二愿,以后我会说。依我个人见解,普贤十愿是整个佛法显宗所有行门最终极之精髓,其中亦能趣入密乘妙理,其中亦摄显宗所有世间出世间法之最胜善巧方便,显宗一切善巧方便法纵使善巧方便到极致,亦不能胜普贤十愿之善巧方便;譬如弥勒菩萨依四句偈之善权方便成佛法,亦不过撷取普贤十愿之小部分尔;弥勒菩萨仅仅采撷普贤十愿之极少部分,仅日夜六次念诵,竟然聚集无量福慧资粮,轻轻松松不吃苦即可成佛;由此可见,《普贤行愿品》谓之念诵四句偈而能速得成佛转珐伦之说,决定真实不虚,因为弥勒菩萨就是靠普贤大愿之部分利益而得成佛的;可能此前别人不曾讲弥勒成佛依靠何等法门,我讲弥勒成佛法门之本质是依普贤大愿而得不吃苦成佛,而且弥勒菩萨仅仅只用了普贤十愿王之小部分就足够成佛,以后我抽时间专讲此一大事因缘;因此,纵使佛教行者不事余法,仅依普贤十愿而行,非仅一人成佛有余,亦导无量众生成佛有余,何况世间福报小小利益,岂有不成就者。今日借说忏悔随喜,顺便赞叹十大愿王。

  又随喜之法,有增长义,故而随喜十方诸佛及众生一切功德福慧之时,行者增长相应福德之后,则罪业相对减轻;譬如此前博文,我反复讲解善恶业报“重者先牵”之理,此处行者若精进修随喜之法,则所随喜福德增长之后,会导致恶业相对减轻,可以制造福德智慧之重者先牵;比如貌丑之人必有貌丑之恶业相牵,故而貌丑,然其若精进随喜十方诸佛圆满相好之福,或者如前随喜十方诸佛诸根圆满之福,则行者增长相貌圆满之福德之后,校量行者先前貌丑之恶业,则相对于随喜增长之后的诸根圆满之福,此恶业则为相对减轻;譬如黑白二物数量等同,黑物不增,白物随因缘增长,则增长之后,黑白二物即白多而黑少,是故,随喜之力增长福慧功德的同时,可以相对消减恶业所占比例,此随喜消业之一理;又随喜之心能对治嗔嫉等恶念,显发自性功德,因转心故,故转恶业,此随喜消业之理二也;是故,随喜之法,亦消恶业矣!因此,《金光明最胜王经》对治业障四法之中,随喜功德居其一;《菩萨藏经》灭罪四法,随喜亦列其一;其余诸经,亦多有以随喜为增福灭罪之修法;因此,随喜之法,亦消业之法也!诸仁者不可不重视。

  又如前文所述,随喜有增福灭罪之功,因此此随喜功德,亦有制造善福重者先牵之功德力,阻遏恶报成熟之功德力;随喜能增重功德福慧之理前文已明,然问,何以故随喜又能阻遏恶报成熟?答:因随喜生福,福重而先牵,先成熟故,恶报相对变轻故,暂时无法成熟,其理是也!是故,一切欲愿快速改善命运,阻遏恶报令不成熟者,一切欲愿善报加速成熟者,不可不修随喜功德;若忏悔随喜二法兼修,最为利益。若对比忏悔及随喜二力而言,忏悔恶业之同步,理应同修随喜,则可以令恶报快速断除乃至减轻,令善福立即加速成熟,立即即可制造善福重者先牵之效果,立即就可以阻碍恶报之成熟;此理实为不密之密,然诸行者多不熟悉此理,往往痴迷息增怀诛四事业法,却于相关心法奥妙,并无契其要旨,如此不识本心之人,实非密乘根器者。行者若明本心,则不密之显宗,亦有极深之密法。是故,欲求快速息除病痛灾难恶报乃至种种不吉祥事,欲求快速促发善福善报加速成就乃至增广其善果果报者,必须于忏悔随喜二功德精进奉持,此成就息增二法之心法要诀,亦制造重者先牵把控善恶果报成熟玄机之根本诀窍;有智之人,理应重视。如《占察善恶业报经》言,业集随心,相现果起;是故,把控善恶果报的玄机根本,在于把控内心。

  又依《大智度论》三十九卷中,龙树尊者言:诸菩萨以方便力,他勤劳作功德,能于中起随喜,福德胜自作者。由是可知,虽然自身不修福德,仅仅生起随喜之心,自身所得福德竟然超过修福者本人之所得,如此重要的心法诀窍,难怪诸经之中佛陀广泛提及随喜心,难怪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随喜心居其一,是故,随喜心法,是极其重要的心法诀窍,诸行者不可不知,不可不用;天下佛子,多好投机取巧者,然却于此随喜心法,不下功夫,此愚痴之人也,不谓之善投机取巧者!是故,诸有智佛子当常修随喜之法,以增广自身功德福慧。

  *****

  上文说随喜之力,下文偏说忏悔之力:

  问曰:师兄前言,忏悔有息灭灾难恶报之力,可有依据?

  回答:

  (一)忏悔可以让一切恶果报不复再受

  《分别善恶报应经》:复云何业而不得果?所修恶业回心发露。省悟前非思惟嫌厌。心念口言作意专注重重忏悔。此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

  ----从这段经文看,至心发露忏悔可以不受恶果。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

  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佛说业报差别经》

  若起殷重心,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众罪皆销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二)忏悔可以转“定业”为“不定业”。

  论据一切悔不悔业定不定业。非胜心闻大乘法至诚恳励。如来生怨等。故瑜伽说。不业定中悔所损转业。名为不定。故未悔前别名定业。若已悔者名不定业。

  ----《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二

  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

  ----《优婆塞戒经》

  注:思维此段经文,不忏悔的业报,属于定业,若反其道而行之,常做忏悔,则转为不定业

  (三)忏悔可以消除世间法、出世间法、修行佛道的一切障碍

  若有愿生富乐之家多饶财宝,复欲发意修习大乘,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欲生豪贵婆罗门种、刹帝利家,及转轮王七宝具足,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善男子,若有欲生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若欲生梵众、梵辅、大梵天,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天,无云、福生、广果天,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若欲求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若欲愿求三明六通、声闻、独觉、自在菩提,至究竟地,求一切智智、净智、不思议智、不动智、三藐三菩提正遍智者,亦应忏悔灭除业障。

  --------《金光明最胜王经》

  (四)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先修忏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占察善恶业报经》

  钝根未成者,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消灭,佛境便现前。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若能如法忏悔者,所有烦恼悉皆除。

  犹如劫火坏世间,烧尽须弥并巨海,

  忏悔能烧烦恼薪,忏悔能往生天路,

  忏悔能得四禅乐,忏悔雨宝摩尼珠,

  忏悔能延金刚寿,忏悔能入常乐宫,

  忏悔能出三界狱,忏悔能开菩提华,

  忏悔见佛大圆镜,忏悔能至于宝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


  以上为随喜、忏悔二法的理论论述,以下为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当你随喜你希望增长的某种福德的时候,这种福德就会增长;

  上文偏论随喜及忏悔功德效应,我随喜一切佛弟子严格依照佛经原文进行忏悔,进行随喜,对佛说之法,并无二心;然我个人在实际修行过程中,按照个人实际需要,于忏悔随喜二法,有颇多细化之具体应用,略述如下,供诸仁者参考;

  本文如下所述实用方法,仅仅只是对普贤十愿“随喜功德”的具体细化的应用,因此,是具有明确佛经依据的,只不过随喜念诵的句式,不是按照普贤十愿的原文,因为原文是普遍随喜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众生的全部功德福慧;本人也非常赞同按照经典随喜,只不过,为了对治具体问题,我有如下演化出来的具体随喜之法,等于是一些具体应用,非常实用:

  我于09年时,精进专诵普贤十愿忏悔四句偈,曾梦于宣化上人之前,有一大鼎,鼎中有记载我恶业之各种账本,皆被撕毁,正在鼎中燃烧,此为诵四句偈灭罪之力所致;又数年前我随喜十方诸佛宣说僧伽吒法门之福,梦我因此随喜之力令我福德超越同学中最富贵者;又数日前我为写此博文,再次实践随喜之法,随喜十方诸佛一切功德福慧,夜梦我福德突然齐于我过去老板;又我数日前感冒,于是诵念“我今随喜十方佛,诸根圆满功德福”,五分钟后感冒一切症状彻底除愈,,,,,,,其余我个人于忏悔随喜之修行感应颇多,无奈一时只能回忆起这些,略记一二,以明其理。

  比如说,你感冒了,不管行走坐卧,你可以心中默念或者出声念:我今随喜十方佛,诸根圆满功德福;就反复默念这十四个字,而且心理面,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详细说,也包括了内在的五脏六腑筋骨血肉,乃至包括了身体内外每一分毫;因此,当你反复吟诵这句话以十方诸佛为对境随喜十方诸佛“诸根圆满功德福”的时候,你自己对应的这种福德就会立即成倍增长;如果发心至诚随喜,严重的感冒,如此反复念诵不到半个小时,就会彻底不药而愈;其余一切上火,四大不调,或者男女体寒体热,乃至种种小小病痛,如此反复吟诵此句,则身体会在短短时间在之内,迅疾康复,治愈小小病痛如此!若有盲聋喑哑诸根不全者,或者五脏六腑有病痛者,乃至癌症绝症者,断恶修善皈依三宝之基础上,如果反复按照上文吟诵随喜,则身体所有部位会逐渐康复,乃至癌症也可痊愈,然而需要发至诚随喜之心。又按照此法随喜,视力不好的,会突然感觉明目,皮肤不好的感觉皮肤变好,亦可美容,总之,一切身体的不圆满和病痛,均可以此法随喜而迅速改观。依《金光明最胜王经》随喜义,纵然女子希望现世立即转身男子,修随喜之法,亦可现转男子身,女身尚且可以转男身,何况小小病痛不能依靠随喜痊愈耶!

  特别提示,依照上法随喜之时,身体或者感觉增长气力,增长舒适,增长容貌,减轻病痛,但是随喜过程中,也有身心某些部位反而增加疼痛,酸胀,发麻,跳动,种种现象,皆因随喜之时,福德力注入身心所致,不必恐慌。

  又如短寿之人,可以时常随喜:我今随喜十方佛,长寿一切功德福;如是时常随喜,短寿之人亦可延寿无量;我今随喜十方佛,大富丰饶功德福,如是随喜,则增资财福报;,,,,,,,,,

  然而这种对治具体问题的随喜之法,偏重获得行者希望获得的某种利益之增益,因此,我个人在具体应用当中,为了兼备获得诸佛全面种种之福德智慧,又能兼而增长某种特定利益,我偶尔也采用如下句式随喜:我今随喜十方佛,一切功德诸福慧,诸根圆满功德福、或者,我今随喜十方佛,一切功德诸福慧,长寿多财功德福;或者其余种种,自我发挥。

  又我为了同时获得忏悔、随喜两种利益,时常如下修持:我今忏悔一切罪,随喜十方三世佛,一切功德诸福慧,诸根圆满功德福,,,,,,最后一句随仁者需要,可以自行修改,修改成你所需要的某种福德即可。此为忏悔随喜兼修之法。

  上述诸法,只是我个人生活和修行过程中,偶尔为了对治某种福德之缺乏,或者偶尔为了对治某些具体问题,或者偶尔为了营造某种福德大于恶业之重者先牵,我个人的一些变通的修行经验,实际上帮助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因此,提供大家参考。

  因为我使用的一些变通法,在很多时候,被一些以正统自居的佛弟子视为不卫生,因为他们认为我变通以后,就和佛经原文的修法不完全一样了,是违背佛经依据的;因此,我仅仅只是将我个人经验陈述如上,有按照我上述经验修持,能对治生活中具体问题的,你也可以按照我的方法试试看,如果真的觉得我的经验和变通法很不卫生,诸位仁者按照卫生的做法奉持即可,按照佛经原文去做就好。

  吉祥果

  2017.03.04

  /////////提问:昨天下午送孩子上学,让孩子和我一起念师兄说的,我今随喜十方佛,诸根圆满功德福,回来的路上到家也念,后来感觉自己身上发热,一个下午都感觉身体有力量。/////////

  回答:如我博文所述,一切身体病痛,一切身体不圆满,依靠随喜十方诸佛诸根圆满所生之福,即可迅速令自己身体诸根圆满。前面我忘记提醒,很多男士,尤其女士,体质太寒,依靠如此随喜,亦可令身体圆满增益火大,令身体暖热而远离寒凉体质;身体过热的体质,依靠如此随喜,可令身体消除过热的不适,,,,肠胃功能不好,如此随喜亦可改善,乃至一切身病,如此随喜,无不迅速扭转。

  附录:佛经依据

  (摘自《杂宝藏经》五里铜盆)

  拘留孙国,有个恶生王〔1〕,看见一只金猫,从园堂东北,走入西南角。叫人挖掘,获得三层铜盆,中间装满了钱,延伸五里外。国王很奇怪,问尊者迦旃延〔2〕。回答说:「过去九十一劫前,有佛出世,号毗婆尸(就是庄严劫千佛中,第九百九十八佛)。这尊佛涅盘后,有比丘乞食,把钵子放在路上,对人们说:『如果有人把钱财,放到这个坚固的仓库中,一切盗贼水火都不能夺走。』当时有一个贫人,听说后特别积极,正好身上有卖柴淂来的三文钱,就拿出来布施了。走回家去有五里路,他步步发欢喜心。到家门要进屋时,还遥向僧人顶礼发愿。当时那个贫人就是现在大王您啊!」

  注:〔1〕恶生王:国王明,又叫琉璃王,舍节国末利夫人(胜鬘夫人)所生,他尽杀迦毗罗国释家族人。

  〔2〕迦旃延: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ㄧ,及摩诃迦旃延,译为大文饰,在佛弟子中列为议论第一。

  何谓施多而获报小?

  虽多布施而无至心无恭敬心。不大欢喜贡高自大。

  所施之人信邪倒见。非是正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小。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何谓施小而获大福?

  所施虽小欢喜与。净洁心与。恭敬与。不望报与。

  所施之人复得快士。佛及辟支佛沙门四道应正见者。

  所施虽小获报弘大 。犹如良田所种虽小收实甚多。

  ----------《佛说菩萨本行经》

  随喜福德者。不劳身。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若离福德。人与畜生同行三事。三事者。YIN欲。饮食。战斗。能修行福德行道之人。一切众生所共尊重爱敬。譬如热时。清凉满月。无不乐仰。亦如大会先集。妓乐肴馔。无不毕备。远近诸人。咸共欣赴。修福之人。亦复如是。福德有二种乐因缘。世间。出世间。出世间者。诸无漏法。虽无福报。能生福德。故名福德。是故有漏。无漏。通名福德。复次。福德。是菩萨摩诃萨根本。能满所愿。一切圣人所赞叹。无智人所毁訾。智人所行处。无智人所远离。是福德因缘故。作人王。转轮圣王。天王。阿罗汉。辟支佛。诸佛世尊大慈大悲。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自在无碍。皆从福德中生。如是等种种福德。得正见故。随而欢喜。复次。菩萨自念。我应与一切众生乐。而众生能自行福德。是故心生欢喜。复次。一切众生行善。与我相似。是我同伴。是故随喜。诸菩萨摩诃萨。于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声闻。辟支佛。及一切修福众生。布施。持戒。修定。于此福德中。生随喜福德。是故名随喜。持是随喜福德。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共一切众生者。是福德。不可得与一切众生。而果报可与。菩萨既得福德果报。衣服。饮食等世间乐具。以利益众生。菩萨以福德。清净身口。人所信受。为众生说法。令得十善道。四禅等。与作后世利益。末后成佛。得福德果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无量光明。观者无厌。无量清净。梵音柔和。无碍解脱等诸佛法。于三事示现。度无量阿僧祇众生。般涅槃后。碎身舍利。与人供养。久后皆令得道。是果报可与一切众生。以果中说因故。言福德与众生共。若福德可以与人者。诸佛从初发心所集福德。尽可与人。然后更作。善法体不可与人。今直以无畏无恼施与众生。

  -----------------大智度论释随喜品第三十九

  问曰。求佛道者。何以不自作功德。而心行随喜。

  答曰。诸菩萨以方便力。他勤劳作功德。能于中起随喜。福德胜自作者。

  -----------------大智度论释随喜品第三十九

  但以心随喜。念他功德。回向无上道。是人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何以故。先福德有量。是福德无量。先福德有尽。今福德无尽。先福德杂毒。今福德无毒。先福德随生死。今福德随涅槃。先福德不定。或作佛。或退。今福德定到。必疾作佛。有如是等差别。是故四种人。若凡夫人求世间乐。若声闻。辟支佛人求涅槃乐。若诸菩萨摩诃萨求佛乐。应如是随喜生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此品中说。!

  -----------------大智度论释随喜品第三十九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论】随喜心者,如随喜品中说。

  复次,随喜名有人作功德,见者心随欢喜,赞言:“善哉!在无常世界中,为痴闇所蔽,能宏大心,建此福德!”譬如种种妙香,一人卖,一人买,傍人在边亦得香气,于香无损,二主无失。如是有人行施,有人受者,有人在边随喜,功德俱得,二主不失。如是相名为随喜。以是故,菩萨但以随喜心,过于求二乘人上,何况自行!

  问曰:菩萨云何能以随喜心过声闻、辟支佛人以财布施上?

  答曰:声闻、辟支佛行是布施,菩萨于傍见之,一心念随喜,赞言善哉!以此随喜福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度一切众生故,以此为得无量佛法故,以二种功德,过求声闻、辟支佛人所行布施上。

  复次,以诸法实相智慧心随喜故,过求声闻、辟支佛人布施上。

  复次,菩萨以随喜心生福德果报,回向供养三世十方诸佛,过声闻、辟支佛布施上。譬如人以少物献上国王,得报甚多。又如吹贝,用气甚少,其音甚大。

  复次,菩萨以随喜功德,和合无量诸余功德,乃至法灭亦不尽。譬如少水置大海中,穷劫乃尽。持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亦如是。

  =============《大智度论》第二十九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随喜       忏悔)(五明学佛网:随喜       忏悔)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由礼忏法门启开-发随喜功德心比布施更难的修持问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傅味琴居士:供养为报恩 忏悔为成就 

 惟觉法师:忍辱与忏悔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随喜 

 慈法法师:忏悔要及时 

 梦参法师:哪一个法门忏悔业障快?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品题略解—随喜功德品第十八 

 明一法师:正确忏悔免新业 

 如瑞法师:学以致用 惭愧忏悔 

 贾题韬居士:坛经讲座 忏悔品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