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真空妙有


   日期:2017/12/8 15: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中国历代祖师在他们的批注,以及开示当中,常常告诉我们:佛法不是断灭论。什么叫「断灭」?就是着空,认为「空」跟「有」是相对待的。二乘人、外道都认为色、空相对,简单讲就是有「能」、有「所」。僧肇大师在《肇论》里告诉我们,外道是怎么看世间的?他说:「大患莫若于有身。」外道认为这世间之所以有苦,是因为有这色身,所以要「灭身以归无」,他认为只要把这个色身消灭,他就成道了。而二乘人认为这世界的苦,是从思想而来,所以他非常地用功,要断除他的思想,也就是让他的第六意识不起现行。他觉得只要不思、不想,那这世间就没有苦恼了。所以僧肇大师后面又说:「劳勤莫先于有智。故绝智以沦虚。」「绝智沦虚」就是堕在断空里面,也就是所谓的偏真涅盘。这里讲的「智」不是智慧,而是指思想、思考,所谓的世智辩聪。

  大乘佛法讲的是不堕于凡夫,也不堕于二乘,更不是把你这色身给灭掉;像有些外道认为要把色身给消灭,所以不断地炼精化气……等等之类,他也说要不起心动念,他的不起心动念就是让前面的六识再也不作思量,不作思量后,就认第七意识为「我」,第七意识就是道家所讲的阳神,这时他认为:灵魂可以出窍,就算是成仙得道了。实际上虽然不被这个色身所障碍,但是这个「我见」仍旧没有忘记,他不知道「色」跟「空」是没有障碍的,不知道「幻化空身即法身。」

  《楞严经》讲有些印度的外道,他认为一切法都是从冥谛、神我而生的,他把第八意识所谓空空荡荡的,认为这就是「神我」了。而二乘人见到的涅盘也不是真的,所以都是着在意识当中。只有大乘佛法教你转识成智,它不必把意识灭掉,真把意识灭掉了,你的佛性也没有了,所以大乘它教你转。

  六祖慧能大师讲:「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这就是大乘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不必把这色身灭掉,所要转的是你的心,不要落在意识。意识就是着相,心有所知、有所攀缘、有色可对;外道不知道《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相妨碍」的这层道理,所以心外求法,认为有「色」可灭、有「菩提」可证、有个「仙」可成、有「道」可得。所以僧肇大师讲的这段话非常地重要,可以看你自己修行是不是堕在这「外道见」当中。像有的学佛人认为不吃不喝就是有道,误以为谁可以几天不吃饭、不睡觉就算得道了,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勉强不吃,饿坏了肚子,让你的身体变不好,这不是佛法教你用功的方式。

  释迦牟尼佛六年雪山苦行,他一天只吃一粒芝麻,有时候做不呼吸的苦行,这些都是「灭身归无」的方法,后来佛自己说那些行为是无益苦行,因为都不见本性。佛法所讲的是教你见性、教你成佛、教你知道心跟外面的世界,是完全一如的。这点外道没有办法认知,所以佛门举了一个比喻:就如同梦境一样,你作梦时,梦中的境界,所有一切色相都是心所现的。而外道在里面生贪着,想要长生不老,二乘人则认为有心、有色,因为当起心动念时攀缘到色,所以他就想要把心给灭掉,这样就不会再攀缘任何色相,四大也不会对他造成妨碍了。他不知道「五蕴皆空」,五蕴都是心所现。所以统统不是着「空」就是着在「有」上,总是掉到两边去。

  听了僧肇大师讲的这段话,大家要自我反省,注意修行不能偏在一边,认为对治了这色身,就是有修。当然,色身还是得去调整它,但是它不是最主要的。佛法是要你明心见性,这心不在别处,佛性人人本来就有,只是你对境的时候,产生了分别、妄见,认为有心有色。所以一般人着色相,二乘人着空相,以空为有,都不能成就。在净宗,就教你念佛,让你念到一心不乱,「一心」就没有色跟空相对了,就没有我跟我相,也没有我跟我法,所以叫一心不乱。

  透过这佛号,你的心跟佛打成一片,没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所以确实是一乘的修行方式,是大乘的圆顿教,不是小乘。有的人不了解,认为净土宗念佛很着相,执着有个佛、有菩萨、有极乐世界;他不晓得我们是从「妙有」入手,有的是从真空入手,「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离真空。」所以色跟空没有障碍,这个道理大家要晓得,不要堕到外道见当中、堕到断灭见当中,你一旦堕进去没有办法出来,没有办法成就,你还会变成外道。

  《楞严经》告诉我们,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菩提,别成天魔以及外道二乘,就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不知道真心本性,所以「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这讲得非常清楚,就是因为你「不见性」的关系。

  我们念佛,目的是要见性,不是要把这色身给灭除,也不是要取断灭空,因为色跟空是没有障碍,色跟心也没有障碍,心境是一如的。庞蕴居士讲:「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狮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这就是心境如如的境界。佛法所讲的确实究竟,确实是了义,历代祖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你跟着祖师学不会走错路,不会变成外道。祖师大德告诉我们要依四依法: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最后告诉我们要依真如般若智慧,不要依情识,若依情识就变成二乘、变成外道,甚至堕为凡夫。

  以上是把祖师的开示给大家做说明,因为儒、释、道三教有很多的地方,用词非常的像,像道教有很多地方都跟佛教讲的用词非常地相似,但是境界却不一样。其他的宗教即使讲得再相似,也说「非色非空」,讲「小能容大,大能容小」,它都是心中有一物。即使他认为这身是大患,他也是有个「我」在立身行道,在那里修身养性,总不离开「我相」,所以跟佛法讲的是不一样。佛法告诉我们是「常、乐、我、净」四净德。

  外道认妄为真,把真我转变成妄我,再把妄我再当成真我,假的我当成真我,其实都是认六尘缘影以为心,认四大假合以为身,这些统统都不能出轮回。所以不要看到相似的用词,就觉得都一样,实际上不同。我们常讲:佛法乃至二乘,跟你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比如说:大乘有讲离四句绝百非;小乘的偏真涅盘,也说离四句绝百非,可是小乘它的「离」是断灭。大乘的「离」是识得虚妄。祖师讲:「识得不为冤。」只要识得虚妄,你就不会被它干扰,就不受它蒙蔽了。所以,同样的用词,讲的内容、心境不一样。

  吕洞宾见黄龙禅师,听到黄龙禅师的开示,他讲:「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当年错用心。」吕洞宾他之前就是想要炼丹、长生不死,想要求得长生不老,却认第七意识阳神为「我」,他真得道、成仙了,可是毕竟八万劫后,终是落空亡,总是一个守尸鬼。他是道教非常厉害的一位祖师,幸好受到黄龙禅师的点化、开示,才知道从前的认知是错误的。所以在学佛时,学习佛陀的般若智慧,就要有辨别的能力,记住!这是辨别,不是自赞毁他,二者大不同,辨别是能够了别,跟自赞毁他不相同。「自赞毁他」的目的是为了名利,而「辨别」是为了让大众能够得到真实的智慧,能够证得无为的法身。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大乘佛法       悟显法师)(五明学佛网:大乘佛法       悟显法师)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大乘佛法与人文道德界说 

 黄国达居士: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 

 月溪法师:大乘佛法简易解 

 月溪法师: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 

 传喜法师:大乘佛法度厄难 

 法藏法师:大乘佛法的价值 

 其它法师: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朗明法师 

 传喜法师:大乘佛法重放光芒——缅甸弘法行观后感 

 悟显法师:门门皆入净土 

 悟显法师:两种为钱烦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