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怎样念佛才能功夫得力呢?


   日期:2017/12/10 1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观察到诸佛刹中,发心修行的菩萨们,虽然也有禅定,但是心寂静的时候,不能在定中产生种种的大用,也就是只能寂不能照。如果这些菩萨,出来做种种的弘法利生的事情,这个禅定就会失去,照的时候又不能寂。这样,靠自力修行,要想成就佛果是非常难的。但是只要闻到弥陀名号,深信不疑,至心称念,都能得到清净解脱三昧。

  清净,就是心无染着,离开一切的烦恼系缚;解脱,就是能在清净里面,生起它的照用,寂照平等就叫做解脱。愿文中说,住在这个清净解脱三昧,一念之间,就能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这就是寂照不二的境界。

  住是三昧,于一念之间,完成供养无量诸佛的大行,是寂而常照;供养诸佛的同时,不失定意,这是照而常寂。寂和照相辅相成,才能圆满佛道,就像鸟的双翅,车的双轮,缺一不可。其实,清净解脱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的另一个名称,我们持念佛号,念到一心不乱,内外湛寂,就是照而常寂,就是清净;正念佛时,名号历历清楚,不昏不昧,就是寂而常照,寂照圆融不二,就是解脱。他方世界的菩萨们,由于闻信阿弥陀佛名号,都能证得甚深三昧,达到寂照不二的境界。

  《往生论注》中说:“八地以上菩萨常在三昧,以三昧力,身不动本处,而能遍至十方,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由此可知,从初发心的菩萨到七地以前的菩萨,得弥陀愿力加被,都能证得八地以上菩萨的这种甚深三昧的境界,可见名号具有极大的加持力。

  我们凡夫,应当怎样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呢?从极乐世界回入娑婆的觉明妙行菩萨开示说,“你只要放下分别妄想、定下心意的攀缘思虑,稳定而慢慢地念下去。要使念佛的声音合乎你信愿的心,使你的心念随着专注于念佛的声音,念久了以后,自然可以让种种妄想的思绪澄清下来,然后,达到能念的心与所念的佛皆不可得,而又了了分明,如此即能证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日必须多念佛,从千句到万句,心无间断,这样做,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以意识心强迫要他一心,反而不能一心”。这一段,是觉明妙行菩萨对我们的开示。那我们把他解释一下,就是我们念佛的时候,只关注我们所念的佛号,不要在意三昧不三昧的,不要在乎静与不静,你只管去老老实实的念佛,功到自然成。而不是我们有些同修们去念佛,没念两天老想得到一种功夫,老想得到一种境界,这样就是觉明妙行菩萨的开示,以意识心强迫要他清净,反而不能清净,妄上加妄了。我们只管念兹在兹,口念心闻,用耳朵听,心闻,静静的来听这一句佛号,不要管他一不一心,功到自然成。我们经常讲,什么是功夫?就是你所用的功。自自然然的,功夫和你的这种清净,他是相成相辅的,他是平等的,如果你功夫没到,你老刻意的去求一个一心,反而是贪,反而是妄念。所以我们只在念佛上,不要去在功夫上,这样也是执着,也是一种贪心,反而是妄心,大家这个能听明白吧。

  唐朝的怀感法师秉性刚毅,精进苦行。当他看到净土宗的经典里说,善恶凡夫只要用短少的时间,信愿持名,就可以在临终得生极乐世界,他生起了怀疑,就去请教善导大师。善导大师对他说:“但念佛名,决定得生西方,这是佛金口所说,十方诸佛证明不虚的,如果你不信,只要以至诚心称念佛名,不久当会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来证验之”。怀感法师听了大师的话,就进入道场闭关,在关中精进勇猛念佛,然而二十一天后,并没有看到什么殊胜的瑞相,他恨自己业障深重,想要绝食断命,来求生净土。善导大师知道之后,竭力的阻止他,劝他更加精进念佛,怀感法师听从大师的劝告,加倍努力,这样,过了三年,果真感得阿弥陀佛放出金色光明照耀于他,而且,他还历历分明地见到了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光,并证得了念佛三昧。怀感法师临命终时,见佛来接引他,于是面向西方正念往生。

  从这个公案,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证得念佛三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印光大师也并没有表明自己已经证得念佛三昧,他说,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为我们明确开示了如何看待念佛三昧的问题。他说,“念佛三昧,也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着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也可往生”。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的,对我们这个一心去求功夫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再注意,你功夫未到,你老想去得个三昧,大师这里面说了,反而有着魔的危险。我们只在用功上,不在这个结果上,就像师父跟大家说的,付出即收获。你一分的耕耘就是一分的收获,你不要没有付出多少,老想着得到一个大的收获,这种也是贪心,会感招魔来加持你,会着魔的,就是这样的。所以对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众生来说,应该从信愿下手,行住坐卧,起居饮食,时时刻刻锻炼自己的心,还有没有一丝一毫的牵挂。我们当下能够放下、舍弃的干干净净,在念头上不存有一点点的执着挂碍,那么在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就能洒洒脱脱、自自在在的。不会顾虑色身,也不会顾虑儿女情长,这才是大丈夫的气概,决定得生极乐世界,坐金莲台,直登不退之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